黑白Show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jian8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班幼儿已积累了一些有关物体相对关系的经验,而“相反国”的课程单元活动又让他们通过观察、归纳、推理等过程提升了这方面的经验。“黑与白”是这个课程单元中的一个主题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幼儿收集、展示日常生活中具有黑白对比色彩的事物,与同伴分享自己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从中生成了很多具有探索意义的问题。
  
  第一次展示:生活环境中的黑白事物
  
  在一次主题展示活动中,幼儿从家中带来了一些服饰,有黑白条纹的衣服、黑白的裤子、黑白的袜子、黑白的围巾、黑白的手套等。在活动中,我先请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服饰,描述服饰的主要特征和相关情况。通过展示和交流,幼儿感受到除黑白服饰外,生活环境中还有很多事物具有黑白的特点。通过寻找,他们发现了各种黑白的事物,如黑白的玩具、黑白的纸、黑白的笔、黑白的线描画、黑白的装饰物……孩子们高兴地用黑白线描画的形式记录这些事物,有的还将自己发现的黑白事物收集起来展示在区角中,一有空就与同伴分享各自的收集经验。
  
  分析:在一开始的分享活动中,幼儿觉得只有身上有黑白色彩的动植物才是寻找的目标。随着交流、分享的深入,他们渐渐发现一些身上没有黑白色彩的动植物也与黑白有关,它们与白天、黑夜有着密切联系。这时幼儿的探索对象从简单的黑白色彩转移到了自然界中的黑白事物、现象及其关系。对此,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关注一些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及其关系,以扩展他们的经验。
  
  第三次展示:人与黑白
  
  随着活动的深入,另一个问题产生了:既然动植物有黑白世界,那么人有黑白吗?人与黑白又有哪些联系呢?在这次分享展示活动中,幼儿先挖掘他人身上的黑白特征,再寻找自身存在的与黑白有关的特征。在展示过程中,有的幼儿带来了黑人与白人的图片,孩子们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与同伴积极分享自己的看法。
  幼1:我知道黑人为什么会那么黑,因为他们每天都在太阳底下晒着。
  幼2:才不是呢!我们也晒太阳,怎么没有那么黑?
  幼3:因为他们那里比我们这里热,所以会比我们黑啊!
  幼4:我觉得黑人太黑了,白人皮肤白白的。
  幼5:但是黑人的牙齿很白。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幼儿开始寻找自己身上有没有黑白,他们发现头发是黑的,眼中有黑白……与此同时,他们也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年轻人的头发是黑的,而老年人的头发是白的?有的说因为人年纪大了,晒的太阳多了,头发都被晒成白色的了;有的认为是因为人老了,所以头发也老了,就变成白色的了;还有的认为头发里有黑色素,年纪大了,黑色素就长不出来了,所以头发就变成白色的了……他们的想法很多,这些到底是不是真实原因呢?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幼儿主动通过翻阅书籍、上网查询等途径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及时与同伴分享获得的资料。
  活动最后,我布置了一个“黑白Show”展示区(如右图),该区域以黑白人物造型为背景,集中展示黑白事物、黑白人物、黑白动植物,使幼儿的经验得到整理和提升。
  
  反思:
  “黑白Show”是我们在“黑与白”主题活动中生成的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幼儿向同伴展示自己的探索结果,分享自己在探索过程中的经验,与此同时发现新的问题,生成新的探索活动,亲身经历“探索——分享——再探索——再分享”的过程。在分享和展示活动中,我们通过不同的组织方式,如区角展示、小组分享、资料收集等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同时为主题活动拓宽生成空间,使活动内容更丰富、更充实。
其他文献
摘 要  贫困家庭的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有着“贫困文化受洗礼者”“人力资本低下者”“心理与行为的问题者”的角色特質。为此,师德建设需从代际贫困者角色特质出发,重识并践行代际贫困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理念,点亮生命;建立与贫困家庭的绿色沟通渠道,引领生命;创造关键教育事件,改造生命;放眼未来,优化生命。  关 键 词  代际贫困;角色特质;师德应对;行为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
在大班开展“有营养的植物”主题活动时,我们从与幼儿生活最密切相关的蔬菜、水果切入,设计、组织了系列活动。“木瓜恰恰恰”就是其中的一个活动。它的教学目标是在会唱歌曲《木瓜恰恰恰》的基础上,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创编的节奏图谱并尝试运用乐器来表现,体验集体合作为乐曲伴奏的快乐。这个目标分别通过复习歌曲、学习律动、尝试用乐器表现等三个途径来实现,认知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第三个途径来实现,情感教育目标则渗透在每个
摘 要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的灵魂。基于本地实际,重视物质文化,增进人境互动,孕育灵性;提升精神文化,力求今昔结合,哺育灵慧;优化活动文化,倡导内外兼修,养育灵举,有效推进了区域整体校园文化建设。  关 键 词  校园文化;灵动;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1)03-00-02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的灵魂,对凝聚人心、教化育人、引领
三、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之间的关系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是开展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种基本途径。  研究中,我们注重教师个人的反思,鼓励教师同伴间的互助合作,并通过集体研讨共同诊断问题、寻找对策、分享经验、挖掘价值。此外,为了避免教师在原有经验水平上的重复,改变他们等、靠、要的思维方式,我们鼓励园所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寻求专业引领,以提高研究的质量。为此,在园本教研中,
那天我园开展游戏观摩活动,我走进中班活动室,孩子们正在玩“小不点儿服装店”的游戏,我也就自然地参与进去。当“营业员”问我需要什么服装时,我脱口说出了一件“货架”上没有的服装,这可让“营业员”犯了难。看到这一情形,我就随口说了句:“没关系,我下次再来买吧。”然后就退了出来。没想到几天后,这个班的孩子看见我就兴高采烈地拉着我说:“老师,你要的服装我们‘店’里有了,是我们自己设计、制作的,可漂亮了。”原
摘 要  了解疫情防控背景下,线上教育教学活动的育人价值,对于推进学科德育研究与实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海淀区“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组开展以问卷调查为主,课例征集和电话访谈为辅的调查方式,对项目实验学校疫情期间结合线上教学开展学科德育的状况进行了调研。研究发现:项目实验校教师实施学科德育的积极性普遍较高,且对学科德育有较好的理解;对线上教学方式的理解与尝试,影响线上学科德育实施
本期话题引发了很多读者的思考,它也让我想起了哈佛大学的校训,“吾爱柏拉图,吾爱亚里士多德,吾尤爱真理”,这一校训的意义在于让学生破除迷信,探求真理,鼓励一切向权威提出质疑的思想和行为。  传统教育之所以禁锢了儿童的自主意识与质疑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什么是教育者的影响力。不可否认,教师是由社会、制度、世俗所给定的具有权威资格的教育者,“教师对小孩的权威,虽然在形式上是两个人之间
2009年10月底,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幼儿游戏与玩具专业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学会、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主办的全国幼儿游戏论坛在沪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50余位与会者参加了此次论坛活动。论坛以“让儿童在游戏中成长”为主题,通过专题报告、分会场论坛、幼儿园观摩活动等形式探讨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以及游戏实践中的各种热点问题。    一、专家的视点    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国家督学张民生教授作了题为“基础
韦钰:教育改革不能碰运气  在不久前举行的安博教育高端论坛上,曾任教育部副部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批评“教育不把自己当回事”。她认为,如果没有一大批人扎扎实实地把教育当作科学来研究,我们的教育改革就只能碰运气。  这位坚称发表观点要有根有据的中国科技协会副主席,曾经收到过某教育学会寄给她的一本10年来的优秀教育论文集,洋洋洒洒数百页的论文里,她竟然无法找到一条注释,太多的教育论文只是建立在直觉和经
在一次大班语言教学活动中,我组织幼儿阅读绘本《搬过来,搬过去》。幼儿人手一本书,跟着我逐页翻阅,我还不时地引发或组织幼儿讨论。忽然,我发现洋洋因为识字较多,看得很快,已经翻到很后面了。于是,我走到洋洋身边故意问他:“故事后边讲的是什么呀?”洋洋并没有意识到我的问话意图,认真地回答道:“后来鳄鱼和长颈鹿一起搬到长颈鹿家里去住了,但还是不行……”我没容洋洋说完,用质问的口气问他:“你已经翻到第几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