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诱因及对策分析

来源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yueying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倦怠严重影响着高校教师工作效能和身心健康,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通过对心理诱因的分析,可以加深人们对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认识,并可从心理学角度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關键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诱因
  一、关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概念的界定
  职业倦怠的概念,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登伯格(H·J·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此概念指助人职业的个体,由于工作特性,需要不断感情付出,这个过程中总会有许多矛盾和冲突,从而导致个体感情受挫,表现出身心耗竭的状态。
  此后,许多学者对职业倦怠进行深入的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美国社会心理学家Christina·Maslach。她认为,职业倦怠是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
  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是在职业倦怠基础上,结合教师职业特征而逐渐形成的,是指教师在教学、科研或学生工作中,面对长期积累的压力,由于不能有效缓解,而产生的身心疲惫状态。高校教师作为教师的一部分,就职业倦怠而言,具有教师群体的共性,与此同时也有显著的特性,这些将是本文进行分析的重点。
  二、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诱因
  (一)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本项研究在重庆某高校开展随机调查,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87份,其中有效问卷276份。问卷内容分为工作满意度、影响工作效能的因素、工作感受等三个板块,旨在从量化的层面加深对高校教师群体职业倦怠情况的认识,并从中分析心理诱因的影响。
  (二)引发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诱因
  1、角色失调
  “角色”是指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人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遇失败,即角色失调。高校教师角色失调主要表现在角色冲突方面:
  (1)角色间冲突。高校教师承担着教学与科研双重职责,被调查者中,64.49%认为自己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46.37%认为“难以协调科研和教学活动”。此外,教师个体还承担着家庭角色, 40.76%的被调查者表示“在兼顾家庭和工作方面遇到困难”。
  调查显示,许多高校教师难以从时间、精力方面协调好教学与科研、工作与家庭的关系。这种状况会导致高校教师陷入不知所措、疲惫焦躁的状态,职业满足感下降,久而久之成为职业倦怠症候人群。
  (2)角色内冲突。
  角色内冲突指由于人们对同一角色的不同的期待所引起的冲突。高校教师要面对来自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等方面的期待和要求,这些会带来应对方式的冲突,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被调查者中,36.47%认为“学校对课程实施的监管过于严苛”,46.65%认为“学生参与度低,影响教学效果”。38.35%对于自己的教学环节“不满意”。调查显示,各方缺乏有效协调与互动,极大地影响高校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学方式。这些极易导致高校教师意志消沉,自我效能感降低。
  2、心理控制源因素
  罗特(J·B·Rotter)的“控制源理论”认为,内控性特征的个体,相信自己的行为会对事件结果产生影响;与之相反,外控性特征的个体则认为结果由外部因素决定。在整个人群中,内控性群体和外控性群体按常态分布。
  调查发现,60.86%的高校教师表现出了外控的特征,明显高于其他职业群体。究其原因,和高校的工作评价以及职称评定机制密切相关。科研是衡量工作的主要指标,也是职称评定的主要依据。在科研项目申报中,“马太效应”作用显著,加剧了机会的不均等,以至于许多教师认为结果完全取决于有势力他人,寄希望于“贵人相助”。
  外控性特质会使高校教师否定自身活动的作用,遇有挫折不能正确归因。这不仅直接影响高校教师的情绪,还会导致自我消极评价增加,加大职业倦怠发生的机率。
  3、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93.28%的被调查者对前三个层次需要的满足状况感到满意。尊重的需要的满足状况则要差很多,仅有40.37%。尊重缺失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尊师重道观念的淡漠
  在经济导向和多元的社会思潮影响下,大学生的尊师观念日趋淡薄,不尊重教师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时有发生。57.86%的被调查者对于学生课堂表现“不满意”,不良表现主要有睡觉、不认真听讲、玩手机等。认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对教师最大的尊重。尊重的缺失,会使高校教师工作热情消减,去个性化程度加深,表现出冷漠和疏离。
  (2)缺少对劳动和付出的认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价和生活成本在不断提高,一些高校在课程酬劳、监考等方面的调整幅度严重滞后。物质报酬是对劳动尊重程度的一年工种直观表达。在被调查者中,有46.73%表示“课酬偏低”。虽然这些不会对生活质量产生太大影响,但是会使高校教师感到尊重的缺失。
  三、缓解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对策
  (一)强化职业认同,避免角色冲突
  高校教师肩负着科研和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能。在设定评价考核体系时,要合理设置教学和科研的权重,体现劳动价值的平等和对劳动的尊重。就科研而言,要尊重科研规律,不急功近利,重奖慎罚。
  此外,高校要充分考虑高校教师的年龄构成和人生阶段,合理安排岗位和工作量,最大限度为高校教师兼顾工作、家庭及社会活动提供便利,使他们有能力和精力履行好教师、父母、子女等社会角色。
  (二)关注高校教师的心理需求。
  高校教师尊重需要的满足有赖于全社会的参与。人们要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给予教师群体客观的评价和公正的待遇。高校要完善管理体制和考核评价体系,科学管理,客观评价,充分体现对于教师群体的尊重。学生要继承和发扬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虚心向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言行文明得体。
  (三)开展心理帮扶,帮助有职业倦怠的教师改变状况
  高校对业已出现职业倦怠的教师,要积极开展帮扶。首先要给这部分教师提供情绪宣泄和表达的渠道,深入了解他们的职业倦怠程度。其次,从源头入手,对刺激源进行分析,有些刺激要减弱,有些要加强,有些则需要消除。最后,营造积极、健康的工作氛围,帮助这部分教师提升自我调节能力,逐步走出职业倦怠的困境。
  小结
  在导致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各种因素中,心理诱因远较其他因素突出。通过对心理诱因的调查分析,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降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机率。这不仅有利于保障高校教师身心健康,也有利于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人杰.教师角色冲突解决方法的教育社会学研究之批判[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2).
  [2]杨秀玉,孙启林.教师的角色冲突与职业倦怠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4(09).
  [3]于小艳.论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4]孙小丽.高校教学管理现状与改进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2(01)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感现状及相关研究”(课题编号:交教研1402-166)阶段性研究成果和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感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4-GX-093)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微信逐渐成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微信的发展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的同时,又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造成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对微信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契機与挑战做了详尽的分析,论述了高等院校利用微信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微信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艺术院校中的渗透和影响,国家对高校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对高校美术教育的投入力度也空前加大,但是,目前高校美术教育仍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及时的解决,终究会影响美术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首先阐述了高校美术教育教学实施改革的必要性,并揭示了当前高校美术教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进行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最后还指明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
期刊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已经成为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引导力和推动力,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和进步始终起着引领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进入校园,怎样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所应抓的重点工作,同时也是高校师生应一起探索的历史性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  
期刊
【摘要】近几年黑龙江省研究生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问题的原因产生于入学环节、教学环节、学位论文研究和学位授予环节、就业环节和最后的思想品德和育人环节当中。通过借鉴国内外一些高校的成功经验,结合我省研究生教育现状,本文从政策和法规建设、管理体制和机制完善、实施和操作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学风;学术道德  1、研究生学风与学术道德概述  1.1 学风  学风的概
期刊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是整体性、系统性的改革。通过立足于市场新形势,寻求校企合作,“双师”型队伍建设,开展特色化教学模式,促进转型,确保转型发展目标明确,措施得当,推动高校实质性改革创新。  【关键词】人才市场;校企合作;“双师”型队伍;特色化教学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欧洲的一些国家陆续将职业性院校合并升格为应用技术型大学,这种大学能够与普通大学形成优势互补,它以专业
期刊
[摘要]文章以环境工程对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从环境工程属于经济发展环节的技术来源;环境工程给予经济发展创造优越环境:环境工程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稳定化、持续化目标;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将环境工程视作根本性要求等方面详细剖析环境工程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各种影响,以期通过不断优化环境工程,从而不断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国家经济发展。  [关键词]环境工程;经济发展;影响  经济的持续发展对
期刊
【摘要】伴随当今社会时代变迁进程的加快,“创新”一词也随之登上了时代舞台,为了跟随社会进步的步伐,高职院校也在努力探索逐渐建立适应自身发展的创新教学模式和教育体制,在充分结合传统高职教学优点的基础上,逐步加强具备时代性的鲜明特征,二者紧密结合才能够紧紧扣住学生的心理与企业的需求,充分发挥学校与社会的交流与融通,是值得我们高职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和探索的一种创新型机制。  【关键词】教学研究;英语创新
期刊
【摘要】网络舆情的导向性使得近年来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受到较大的冲击,许多大学生用歪曲的历史解读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争辩,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笔者对网络舆情的影响方式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化解负面影响进行了研究。只要制度完善,适当引导,网络舆情将会成为丰富《纲要》课教学效果实效性的有效资源。  【关键词】网络舆情;意见领袖;引导  自2007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全面开设以来,一直是全国
期刊
【摘要】网络民意的监督一旦跨越了一定的界限,势必会对刑事司法活动造成不当的干涉,从而使刑事审判演化为“网络民意审判”。网络民意对刑事审判有一定危害,应当构建网络民意与刑事审判的良性互动机制。  【关键词】网络民意;刑事审判;监督;司法公正  刑事案件相对于民商事案件来说更易于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这是因为刑事案件自身的故事性、戏剧性,例如药家鑫案、李某某案等刑事案件在案发以后通过网络快速的传播后迅速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应用型高职院校行业英语实践教学现状的研究,梳理总结出行业英语实践教学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之上,探索解决当前实践教学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实践教学;行业英语;工学结合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hortcomings of Practical English Teaching of ESP through the study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