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依旧笑春风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dn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风吹拂,花园里的花静静地开了。往年花开花落,我昂然进出家门,并不曾过分留意前门后院的花卉。但今年自3月中旬学校停课起,我开始禁足居家,每天早晚两次散步回来,习惯放慢脚步在房前屋后溜达。鲜花点缀在房子周围,一派勃勃生气。我忽然感谢身边有花卉们每天陪伴,每天展现美丽,让心情紧张的我在赏花中松弛了心情。虽然电视里美国新冠疫情铺天盖地,确诊感染人数天天飙升,死亡人数也日日催生悲哀,但有鲜花陪伴,心情慢慢舒缓。逛院赏花成了每日的功课。我渐渐心系花运,追随她们的成长,喜悦逐渐代替了郁闷。日日看花花不同,昨天发现长高了,今天又开出几朵新花,赏花人心里也慢慢开出花来。成语有“心花怒放”,是形容一个人高兴到极点的心情,突然觉得很贴切。我不也是一样,院子里的花,潜入我的心房,在我心里开出花来。三月水仙,四月杜鹃,五月芍药,空气中的病毒奈花如何,她们一一如期到,灿烂地依旧笑在春风里。

芍药


  想起几年前,还住在Yorktown(约克镇)时,邻居静竹在邮箱下种了几棵芍药;待到芍药长高开花时,惜花的静竹买了一个圆圆的铁架子把芍药套在里面。我笑着对静竹说,把美丽关进笼子了?她笑道,助她一臂之力。
  芍药是草本,腰杆子细细的,开的花却是大得与牡丹相仿,花瓣层层叠叠,花朵艳丽妩媚,一派傲视天下的姿态。每一枝上还分叉出两三枝,再各自撑着花朵。真可惜腰杆太细,却又不肯示弱,拼命盛开,要把自己的美丽分毫不差展示出来。但这样的重量,哪里是她细弱的枝干能够承受的?结果不得不低下头,弯着腰,成了弯腰美人。看她吃力的样子,我有点于心不忍,想起静竹给芍药套的笼子,也想买一个,支撑一下她娇柔的身子。但又觉不好看,这笼子里的美人,不正凸显了她的缺点,仿佛昭告天下,我本草根,心比天高,却无力自立啊。想不出完美的方法,只能顺其自然。我想这芍药生就美丽的脸庞,却配以稚弱的身材,真是矛盾啊!我不懂芍药怎会是这样的搭配,这有点像《红楼梦》中的晴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晴雯身为女婢,不屈不挠,要争得一份自尊与生存空间。想想芍药也是,天然的矛盾,却也不甘不休,非得挣全份自由。你说,你腰杆细细,就不要开那么大的花,可不仅花开得堪比牡丹,而且每枝花茎上都要长出三个、四个、五个花蕾。你受得了吗?也是个折磨自己的角色。重重的花朵,壓得她低下了高贵的头,连枝干都弯了。有的连枝带花几乎匍匐在地。美丽啊!不堪重负的美丽!
  芍药花开时真是美丽,硕大饱满的花朵,比我拳头还大。花瓣层次分明,重重叠叠,细数有十几层,包裹着,层层推进。第二层,不是与第一层全部重合,而是在两个花瓣中间向里长出新一层,里层的花瓣叠在外层的两片花瓣的中间。一圈一圈包围着,相依相拥。芍药花期不长,第一个星期明艳如新娘。第二个星期,渐渐褪色,花瓣也松弛了,渐显老媪模样。第三个星期,基本败落,只有残花碎瓣零零落落挂在花茎上。因为花瓣多,许许多多的花瓣散落地上,看了不禁让人唏嘘。想起《红楼梦》中的黛玉,不忍心花瓣凋谢,片片坠落在地,捧起花瓣,荷锄提篮,要把残花落瓣埋葬在土里。黛玉的《葬花吟》如泣如诉:“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运人运相连,凄凄惨惨戚戚。看到一地花瓣,其实也让我惋惜不已。但小说之外,大概没有人会这般动情,为花举行这样隆重的葬礼。龚自珍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其实落红还有她的积极作用,这样想,心里舒坦一些。随风飘散的花瓣,弥漫在车道上、草地里、花圃中。过了两天好像都不见了。问先生,说都扫了。他是个爱整洁的人,见不得凌乱。再过一天,花茎上的残花一朵也不见了,留下清晰的修剪后的模样。就这样,轰轰烈烈、熙熙攘攘的场面没了。

鸢尾


  院里的鸢尾,是前房东留下的。蓝色的鸢尾与芍药不同,虽然花期接近,但花的形态太不同了。芍药是牡丹的姐妹,端庄大气,天生富贵;而鸢尾则婀娜多姿,妩媚妖娆,很撩人,忍不住让人蹲下身细细察看。
  鸢尾花因花瓣形如鸢鸟尾巴而称之。鸢尾也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块茎或匍匐状根。整株植物呈扁平状,茎长条形。叶剑形,相互套叠,排成两列。花茎自叶丛中抽出,鸢尾花仅在花茎顶端生一朵。花较大,色彩鲜艳,有蓝紫色、紫色、红紫色、黄色、白色等。花瓣六枚,两轮排列。外轮花瓣三枚,各自伸向三个不同方向。外轮比内轮大,外轮花瓣靠茎处伸展出,开始一半是平坦的,后一半反折下垂。叶边像绣边的裙摆,褶皱卷曲,飘垂荡漾,有舞女翩翩起舞的动感。内轮花瓣也是三枚,直立围拢,像群舞时三个女孩头靠头,手搭肩,直立抱团,围圈起舞。鸢尾花的姿韵、线条、色彩的独特,让人爱不释手。尤其是那飞翔的造型,更令人浮想联翩。
  阅读中获悉,鸢尾花不仅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还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的意蕴。原来鸢尾的英文名Iris,源于希腊语,是希腊神话中彩虹女神伊里斯的名字。古代人认为,彩虹是连接天和地的,伊里斯就被认为是神和人的中介,她负责将人的祈求、幸福、悲哀、怨怒、祝福传递给神。同时,她亦将神的旨意传递给人,被认为是神音的传递者。伊里斯不仅是奥林匹斯山的信使,也为人类服务,她通过彩虹将信息传递给人类,并将善良的人的灵魂,经由彩虹桥送达天堂。人们认为鸢尾女神是天后赫拉最喜欢的女神,因为她总是为赫拉带来好消息。
  鸢尾花也是一种蕴含深厚历史文化的植物。法国是一个鲜花之国,法国人非常喜爱香根鸾尾,鸢尾被视为法兰西王国的国花。法国人也将鸢尾视为光明和自由的象征。他们尤其偏爱蓝色,法国人从蓝紫色香根鸾尾中体验到精致的美,激情的游离、破碎,以及易碎易逝的人生和爱情。
  鸢尾花与法国王室关系密切。相传公元五世纪末,法兰克墨洛温王朝的克洛维一世,也就是法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国王,路易·克洛维斯接受洗礼时,耶稣送给他的礼物就是鸢尾花。法文的鸢尾花与“路易之花”发音相近。鸢尾花白鸽飞翔的姿势象征着“圣灵”。法国国王路易六世将鸢尾花作为他的印章和铸币图案,并装饰他蓝袍的边缘,他穿着蓝袍参加受任国王的仪式,因此鸢尾花逐渐成为王室权力的象征。   为纪念法兰西人的祖先,鸢尾渐渐成为法国的标志。1150年,法国路易七世在十字军东征开拔前,将三朵鸢尾花图案印在他的军旗上,标志着法兰西王国的王权,近一步强化了鸢尾花代表权利、王室的寓意。之后,路易十四将鸢尾作为波旁王朝的象征装点在王室的大礼服上。
  法国王室徽章上的鸢尾花,不仅是花的形态,也是法兰西投枪的枪头演化而来,代表的是法兰西骑士文化。而在宗教上来看,徽章上鸢尾的三片花瓣分别代表智慧、信仰和骑士制度。
  法国王室也对鸢尾的寓意做出了明确的阐述:鸢尾是法兰西王国的象征,是王国一切美德和繁荣昌盛的标志。鸢尾花作为法国王室的象征,从法兰克王国时代一直到波旁王朝,几乎连绵了整整一千多年。
  去欧洲旅游,你可以看到鸢尾花,作为独特的徽章,在教堂、在王室建筑上被广泛应用。你也可以在原野庭院、池边湖畔、水湿畦地随时看到鸢尾美丽的倩影。
  你还可以在绘画中与鸢尾相遇,莫奈在吉维尼的花园中也植有鸢尾,并以它为主题,在画布上留下充满自然生机律动的鸢尾花景象。令人难忘的是梵·高的鸢尾花,那是花的精灵,她们仿佛聚在一起窃窃私语,一起欢乐歌唱,那是心的呼唤、魂的碰撞。

马蹄莲


  春末夏初,马蹄莲开花了。发照片给先生的父亲看,九十六岁的公公说,马蹄莲开得真艷,亭亭玉立,是花中君子。发给女同学看,晓平说,娇艳欲滴啊。只看到过白色的马蹄莲,没想到粉红色的在绿色的背景下更美丽。素英说,也是第一次看到粉红色的马蹄莲,前面的花,后面的小树丛和绿草地,远处密集的大树,阳光下的不同的绿荫,层次清晰,特别养眼。自家养的花,听到别人赞扬,心里美滋滋的。
  种植马蹄莲也是偶然为之。那一年,去女儿里士满的家,发现她邻居家前院的马蹄莲开得浓烈妖娆。一日路边遇见房东说,你们家马蹄莲真漂亮!他们是一对中国夫妇,说你喜欢,就送些种子给你吧。得了种子,因为搬家,一直放置于车库。等想起时,大半年过去了。不甘心就此断了念想,还是放土里想试试运气。第一年,没动静,第二年发些小芽,像要惩罚一下我的忽略,没想到今年蓬蓬勃勃一派生气。
  马蹄莲(Calla),据说花的形状像马蹄形状,所以得名。我对马蹄没有印象,倒觉得像喇叭,像漏斗;外孙们说,像冰淇淋下面的蛋筒。马蹄莲也是神奇,花瓣只有一个,随意一卷,就是一朵美丽的花。好像姑娘用一块布一卷,便是一条漂亮的裙子。马蹄莲属多年生粗壮草本植物,容易分蘖形成丛生植物,叶片较厚,翠绿,狭长呈箭形。马蹄莲秀丽雅致,颜色多种,有洁白、粉红、大红、金黄、紫色,还有混色的。叶片翠绿,缀以白斑,可谓花叶两绝。白色的马蹄莲花,是素洁、纯真、朴实的象征。在国际花卉市场上马蹄莲已成为重要的切花种类之一。
  常见马蹄莲被制作成花束、花篮、花环和瓶插,鲜艳夺目,令人赏心悦目。也常见邻居家盆栽的马蹄莲,摆放在台阶、窗台、阳台上,确实别有一番情致。马蹄莲的花朵形成杯子状,仿佛盛着满满的爱意,难怪成为很多新娘捧在手里的鲜花。马蹄莲也是埃塞俄比亚的国花。温馨提示一下,据说马蹄莲花有毒,内含大量草本钙结晶和生物碱,误食会引起昏迷等中毒症状。
  2020年春天,一个令人难忘的春天。世界各地疫情先后暴发,各国人民品尝痛苦,倍受煎熬。宅家的我,难忘花卉带给我的慰藉、欢乐、和希望。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晏殊悲岁月有限,叹世事无常,促立足现实,惜眼前人生。唯如此才不枉生命一回。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由于今年疫情原因,世界已然发生深刻的改变,各行各业深受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从此不同,许多校园亦因之变化。对高校来说,所受冲击尤为显著;国外有部分高校曾临时停摆,有部分高校被永久改变,有的学校或从此消失。  去年寒假期间,全国性的大规模在线教学的计划提上了议程,以确保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力争“停课不停学”。从2月起,全国大中小学校都顺利地开始了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此之后的一段
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录上古至唐会昌元年(841)间画家三百七十人,女画家仅有一人;宋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录唐会昌元年至北宋熙宁七年(1074)间画家二百八十四人,无一女性。直至明代,情况稍有变化,明人姜绍书《无声诗史》专辟一卷记载三十一名女画家;清人汤漱玉《玉台画史》专门记录擅画女子,计二百二十三人。  画如此,文亦然,康同薇分析:“夫海内淑秀,知书识字者非无其人也,然其上者,则沉溺于词
《叩问童心》通过一个个故事记述了田田从幼年到少年成长、学习的过程,在儿童教育学方面提供了许多生动的案例。它是一部儿童启蒙的好教材。说它是一部儿童启蒙的好教材,一点都不虚夸。因为书中的诸多篇目都提供了教育儿童的方式方法。这些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的方法。例如,《识数》介绍了如何通过汽车首尾相同的车牌号来引导孩子趣味地学习阿拉伯数字。《对句》中讲述爷孙俩如何通过句、词、
1935年4月28日天津《庸报·艺术周刊》第六期推出“北华美术专科学校画展专号”,共刊有四篇文章:张恨水的《北华美专学校美展几句话》、张牧野的《写在一九三五年美展的前面》、记者的《介绍北华美专》和未署名的《美展内容之鸟瞰》。该刊3月27日创刊,刊头则由齐白石题写,通信处明确标明是:北平前车胡同北下洼子二号王森然,可知主编系王森然。  据谢家顺《张恨水年谱》记载,1931年上半年,张恨水以稿费收入创
《思复堂遗诗》是“海外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唐君毅先生(1909—1978)母亲的诗集。1973年唐君毅在母亲去世十周年之际,在台北学生书局出版了亲订手抄影印本《遗诗》。之后1991年、2016年两岸《唐君毅全集》均曾以《亲人著述》的形式收录。但自其问世将近半世纪,她多半只是作为一位“名人之母”的闺阁吟唱的风雅陪衬出现。尽管1973年唐先生亲订本“编后记”中曾如此称道其母之诗:“吾母常称温柔敦厚为诗教
1951年11月,中国教育部在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上拟订工学院院系调整方案的基础上,于1952年进行全国大学院系大调整。浙江大学理学院的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被并入复旦大学,医学院并入浙江医学院,法学院停办,农学院独立为浙江农学院,而文学院、师范学院则一部分被并入华东师范大学,一部分与之江大学组建成浙江师范学院,其余部分也被并入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等;浙江大学本身只保留工学院的电机、
王郢: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兴起了一股“国学热”,学术界对此争论也很大,你们二位对此有何看法?  刘绪贻: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广义的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的经学、魏晋的玄学、宋明的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的骈文、唐宋的诗词、元曲、明清的小说以及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体系。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学术。  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的国学,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在中国的历史上起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亡命海外。1899年他横渡太平洋,心潮澎湃,作《二十世纪太平洋歌》,讲到自己前往新大陆的目的,是“誓将适彼世界共和政体之祖国,问政求学观其光”,但只到达夏威夷。直到四年之后,梁启超才实现了到美国访问的计划。1903年,他受旧金山保皇会的邀请,于正月廿三日,从日本前往美洲,到美国考察。他遍游美国各大城市,深入当地华人社会,与美国政要交往,用心考察美国的方方面面,后将赴美考察所见
一  你是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就怎样对你。  你从来都不惹麻烦,你总是在排除麻烦,麻烦却总是来找你。  什么时候你才能稍稍安静下来呢?静得没有事做呢?静得自己想做事也没办法寻到事?静得自己无所事事也能那么若无其事,也能那么心安理得?  这可能是一个妄想,你总这么喜欢妄想,要不就是那么幻想。  怎么样才不这样呢?只须好好睡上一觉,一切也就正常了。  正常的你又会再忙,开门,关门,打喷嚏,找东西。  
“序言”作为一种文体,究竟起自何年,始于谁手,今已无可考证了。虽然章学诚在他的《文史通义》中说,后世文体“皆备于战国”,但今天存世的典籍,先秦以前的,我们却未见有“序言”这种文体出现。而赵翼虽有“孔子作《序卦》及《尚书序》”一语,但他这里所言之“序”,却并非我们所说的文体意义上的“序言”,而只不过是一种解说之语罢了。至于姚鼐《古文辞类纂·序》所说的“《诗》、《书》皆有序,而《仪礼》篇后有记”,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