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教学活动诞生之日起,如何提高教育教学活动质量,最大限度提升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便是教学界的永恒话题,也是教学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但是多年的基础教育改革以来,“少、慢、差、费”等现象却仍然广泛存在于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高中英语教学必须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1. 何谓“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即有别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法所强调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学生自主探索、接受知识,从而成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与主导者。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指导下,过去“填鸭式”教学策略逐渐转向更为丰富的个体自主式学习、群体协作式学习、师生支助式学习,更好地实现了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但应注意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缺席,毫无原则地按照学生的喜好、性格、心愿等安排教学内容,相反,这一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它不仅要求教师能够深刻领悟和把握高中英语教学的特点与实质,而且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既能充分尊重和挖掘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同时又能按照课标要求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2.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基本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打破了过去僵硬的师生壁垒,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平等友好的师生交流方式:教师愿意根据高中生生理与心理特点,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开发适合高中生的教学策略;这种尊重与理解一旦被学生感知,则能够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与爱戴,对教师的教学策略进行充分的理解、尊重和支持,从而达到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转变思路,从设计教学目标开始,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这条底线,因材施教,以谋求最佳教学效果。
2.1教师必须在充分考虑高中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置一套合理、具体、完善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语法教学为例,过去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往往过于重视知识与能力目标,抛开高中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死板地分析课本或习题册中的例句,导致语法教学枯燥无趣,收效甚微。其实教师不妨设立富有人文关怀的情感目标,并以此入手设立生动情境,既能锻炼高中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能从中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可谓一举两得。另外,教学目标的设立必须具体、细致,避免简单罗列词汇、语法等知识点,应对学习效果的层次(认读、理解、拼写、熟练应用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教学目标设计必须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学目标越具体细致,教师的课前准备就越充分,对学生情况的考虑也就越全面。
2.2尊重高中生的独立人格,创设生动、民主的教学环境,培养学习动机
伍新春指出,学习动机“能够激发个体进行学习,并朝着某一个目标不断努力”,反之,缺少学习动机的推动则必然导致学习兴趣的降低,甚至丧失。为了培养高中生学习动机,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民主的教学环境来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初学阶段,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规定的教学顺序和教学内容,可以时下的流行热点作为话题进行“头脑风暴”,将课标中规定的詞汇、语法融入其中,从易到难,既使学生学到知识,又能使其保持兴趣。
其次,教师要及时、恰当评价。高中生阶段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自尊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并加以表扬;同时要在高中生学习过程中巧设障碍,既不能太简单又不至于太难,当学生攻克障碍时予以鼓励和肯定:自我价值的满足往往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当然对于学生的不足指出,教师也要明确指出并給与意见,以敦促学生改正、完善。
再次,教师要善于利用高中生开放性与闭锁性共存、自我意识较强的心理特点,采用较为灵活的课堂组织方式,既可以小组协同作业,共同讨论,在相对封闭的同龄小圈子中充分展现自我,又要提供给他们单独表现的机会,利用演讲、排话剧等形式展现个性,同时锻炼其口语能力。
[1] 伍新春. 高等教育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胡艳君. 高中英语情景教学探讨[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3(06).
(作者单位:山东省寿光市第二中学)
1. 何谓“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即有别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法所强调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学生自主探索、接受知识,从而成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与主导者。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指导下,过去“填鸭式”教学策略逐渐转向更为丰富的个体自主式学习、群体协作式学习、师生支助式学习,更好地实现了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但应注意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缺席,毫无原则地按照学生的喜好、性格、心愿等安排教学内容,相反,这一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它不仅要求教师能够深刻领悟和把握高中英语教学的特点与实质,而且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既能充分尊重和挖掘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同时又能按照课标要求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2.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基本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打破了过去僵硬的师生壁垒,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平等友好的师生交流方式:教师愿意根据高中生生理与心理特点,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开发适合高中生的教学策略;这种尊重与理解一旦被学生感知,则能够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与爱戴,对教师的教学策略进行充分的理解、尊重和支持,从而达到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转变思路,从设计教学目标开始,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这条底线,因材施教,以谋求最佳教学效果。
2.1教师必须在充分考虑高中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置一套合理、具体、完善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语法教学为例,过去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往往过于重视知识与能力目标,抛开高中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死板地分析课本或习题册中的例句,导致语法教学枯燥无趣,收效甚微。其实教师不妨设立富有人文关怀的情感目标,并以此入手设立生动情境,既能锻炼高中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能从中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可谓一举两得。另外,教学目标的设立必须具体、细致,避免简单罗列词汇、语法等知识点,应对学习效果的层次(认读、理解、拼写、熟练应用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教学目标设计必须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学目标越具体细致,教师的课前准备就越充分,对学生情况的考虑也就越全面。
2.2尊重高中生的独立人格,创设生动、民主的教学环境,培养学习动机
伍新春指出,学习动机“能够激发个体进行学习,并朝着某一个目标不断努力”,反之,缺少学习动机的推动则必然导致学习兴趣的降低,甚至丧失。为了培养高中生学习动机,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民主的教学环境来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初学阶段,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规定的教学顺序和教学内容,可以时下的流行热点作为话题进行“头脑风暴”,将课标中规定的詞汇、语法融入其中,从易到难,既使学生学到知识,又能使其保持兴趣。
其次,教师要及时、恰当评价。高中生阶段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自尊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并加以表扬;同时要在高中生学习过程中巧设障碍,既不能太简单又不至于太难,当学生攻克障碍时予以鼓励和肯定:自我价值的满足往往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当然对于学生的不足指出,教师也要明确指出并給与意见,以敦促学生改正、完善。
再次,教师要善于利用高中生开放性与闭锁性共存、自我意识较强的心理特点,采用较为灵活的课堂组织方式,既可以小组协同作业,共同讨论,在相对封闭的同龄小圈子中充分展现自我,又要提供给他们单独表现的机会,利用演讲、排话剧等形式展现个性,同时锻炼其口语能力。
[1] 伍新春. 高等教育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胡艳君. 高中英语情景教学探讨[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3(06).
(作者单位:山东省寿光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