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乡村“产业—生态”协同振兴进路r——基于县域治理分析框架

来源 :理论与改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一级在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县域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改革开放以来,从改革初期集中连片贫困重点片区和贫困县扶贫开发到21世纪初“国定贫困县”实施参与式扶贫,再到新时代“贫困县全部摘帽”,县域贫困治理构成了中国减贫实践的独特进路.当前,在我国“三农”工作任务发生历史性转移的新阶段,仍需要以县域治理的独特进路持续巩固拓展“县域”脱贫攻坚成果、接续衔接“县域”乡村振兴实践.然而,既有研究成果未能从“县域治理”维度聚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性以及揭示增强“县域”乡村振兴自主性的政治经济学逻辑.因此,在新发展格局决策导向下,亟须找准县域乡村振兴突破口和切入点,塑造基于城乡经济社会大循环的“空间结构共生型”县域乡村振兴进路,完善乡村振兴县域治理框架.回顾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乡村振兴政策取向,推进县域乡村“产业—生态”协同振兴已成为地方政府的优选方案.这就要求深化新发展格局下县域乡村“产业—生态”协同振兴的逻辑框架、实践模型、实施原则和集成路径研究,为形成县域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提供有益参考.
其他文献
提出了基于闭环频域辨识模型的鲁棒H∞-PID参数整定法,并介绍了该方法在解决热能电厂一次调频功率振荡中的应用.该方法相较于常用的经验试凑法和Ziegler-Nichol整定法,既能保
为研究拼图机器人视觉系统的控制稳定性,确保拼图机器人在拼图七巧板的过程中能够实现90%以上的准确率,以KR6型机器人为研究对象,依据空间坐标系变换和机械臂逆运动学解的理论
风力发电机工作环境恶劣致使故障频发,常规异常监测方法存在监测参数单一、误报率高等问题.将风力发电机运行工况作为分类变量引入混合输入模糊神经网络,建立风力发电机关键
以电机发电损耗最小为控制目标,设计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弱磁区发电控制策略,建立了d-q轴电流与电磁转矩、电压极限、电流极限之间的非线性规划模型.根据电机电压极限约束随电
由于大量无类标签数据需要降维处理,近年来无监督属性选择学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将两种稀疏表示和属性自表达损失函数嵌入到同一个学习框架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无监督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