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赎(组诗)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e8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天把画上去的枯萎给我看
  把篱笆上萎蔫暗淡的瓜藤叶蔓
  给我看
  把坡岗上倒伏的作物的黄白秸秆
  给我看
  把割去头颅和根系萎顿多余的茎藤
  给我看
  把草丛中葱翠过蓬勃过转而又低至泥土的
  荒凉
  给我看
  把房檐下田园里树丛中菜地边不停坠落的
  枯枝败叶
  给我看……
  比秋色更艳的是这一丛那一丛的山茱萸的
  果实
  比果实更亮的是满山遍野行走忽而
  突然停驻的
  枫叶
  银杏树黄着黄着就忘记了飘坠
  圆翠柏绿着绿着就忘记了年龄
  高粱泡红着红着就忘记了成熟
  秋天在野花野草的衰败中走到了尽头
  万物在枯竭的细语中
  等待一场薄薄的雪……
  擦拭
  被记忆塞满的荒园老宅,残垣断壁
  在枯木腐竹,青石苔痕中复活
  朽的朽了,烂的烂了
  陈柴在灶房檐下码得齐整——
  只是不再点火;
  这些盆呀桶呀箩呀筐呀
  竹木制成的古物老件,陈年旧事
  荒废延宕着时光……
  乡愁
  不是山洼间这一幢那一幢
  高大阔气的洋楼,也不是
  楼宅里一应俱全的豪华用具——
  分列在屋旁道边的野花野草
  擦亮了乡村的心眼:
  爬满青藤的竹篱,横卧屋顶的南瓜
  一只披覆白霜的冬瓜在草丛入睡
  黑泥簇拥的青菜萝卜丝瓜佛手
  用醒目
  擦拭了繁华又暗淡的村落……
  力道
  乡间小路,蚂蚁过来时
  我让一让,再让一让
  那么大的空旷、莽荒
  足够它翻越。
  高不见顶的天梯
  蜗牛一点点往上爬;
  起伏跌宕间,你会看到
  缓慢,如何把岩石
  和万物消解。
  我料定:昨日山中
  看见的蝴蝶
  就是去年的那一只;
  昨日林间
  听到的鸟鸣
  就是去年的那一声……
  ——白云之上仍是白云
  马路上被碾压的麻雀
  山径上僵死的青蛇
  用两枚干枯的标本
  诠释了一个
  肉欲时代。
  立冬日访莲花山茅棚寺
  青峦的瓣蕊四面围合。
  兀立峭石、茶园之上的木屋
  融化了艳阳和树枝的凛冽
  油桐于淡黄通透中垂下菩提的
  叶荫:看门守寺的是曾经流浪的
  两只幼犬,一黑一白,以逃遁
  猎杀了人间的残忍。法师的慈悲
  岂止是喂食呵护,它们产下的
  7只幼仔,在松木里抱成
  肉团的温暖……
  我们登梯入室,燃香礼佛
  触目皆成法术:青茶的经卷
  泉水的甘露,红枣、生姜、瓜子
  皆不是吃食物品;我小心地感知
  一丝一缕、一点一滴——窗外菊花
  裂开的初霜洁白,蜂群的嗡鸣
  把屋宇环绕……
  安边瀑布
  风是从珠帘后面的石头里
  吹出来的。享受了夏天的清凉后
  你要接受冬日的凛冽。
  有人在河谷拍照,有人在高坡
  煮茶。生活即风景。
  你不在岩石上摔碎
  就成不了甘泉,
  你不在悬崖上献身
  就回不到浩渺的苍穹……
  救赎
  修筑堤坝时,挖掘机的钢爪
  让它们在光天化日下现身。
  长夜醒来,一块石头
  见天地是多大的事!
  浑身泥泞,新鲜而湿濡。像出世
  的婴儿,像一个闪亮赤裸的梦。
  会长出青苔,长出风雨;会在酸甜苦辣中
  完成质的蜕变,但不会衰老。
  穿过竹林的甬道通向天际
  以莲花为一座山冠名
  以膜拜踏上通往禅境之路……
  十月光陰落于山坳,
  枯萎竹枝与淡黄落叶
  将时光加深了一层;
  枯死的毛竹,裂痕里含着
  腊月落雪的声音,和还乡的脚步。
  山中,一些事物在沉默,一些事物
  朽烂中露出新生的端倪。当大雪
  漫至脚踝,梦中的寻访莽莽苍苍,
  深入篁林的,已不是五年前的我。
  踌躇彷徨之际,头顶呜呜的风踏过
  林梢,脚下淙淙山泉绕过巨石,
  世间事,只闻其声,不见其影,
  据说山林修竹皆被佛陀点化……
  篁林有意,禅境无限
  穿过这片密林,
  就是另一片天地。
  阿成,本名詹成林, 1960年代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获诗刊社“千载诗人地”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第六届“太仓七夕杯”全国爱情诗大奖赛一等奖,《安徽文学》年度期刊佳作诗歌一等奖等30余个奖项。
其他文献
街道一旦建成便不会消失  随着人声的潮汐而若隐若现  临晨之际,倒下的大树上  有两只黑鸟行走,旁若无人  临行之前,横卧的旧梯子  是回家的桥,步步惊心  起于跬步,不止于抵达  这里布满了孩童最初的练习  和老夫妇最合意的夕阳  诗意的栖息在于学习安顿自身  生活的枝蔓总是重复生长  脚步在停顿处浸润雨水  我不止一次触及边缘的落叶  不止一次,委身于烟火的温暖  白墙和木椅  阴影中,白色的
为了促进地学与艺术的交融,让学生感悟地学的博大精深,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视觉与叙事》课授课教师陈华文带领同学们来到学校逸夫博物馆,听讲解、看化石,与地学零距离接触,寻找故事创意灵感。  随后,同学们纷纷拿出纸和笔,对各自感兴趣的展品画速写。有的同学以写生的方式描繪对象,有的同学结合自己的理解画想象中的远古动物,还有的同学针对化石局部进行描绘。同学们的速写风格各有不同,体现出应有
阳光走过之后  黑夜就亮起了紅灯笼  一扇门打开  两扇门打开  让风进来  总有一些花朵在黑夜里  向死而生  好像只是春天的旁观者  春风一下子就淹没了所有归途  地下总是有蚯蚓打通关节  云的故乡不在天上  人间却有那么多的故事  行走在天上  时间上的补丁  一片叶子与另一片叶子  相爱,看不见的寂静欢喜  洒满脚下的土地  握不住的时间如流沙  一滴雨,一滴泪,一段往事隐藏不住的悲伤或欢
在我的阅读视野内,张执浩算是一个极有能量的诗  人。他写诗,写小说,写散文随笔,写诗评诗论,主编  诗歌刊物,在武汉轰轰烈烈开展各种诗歌活动(如带头  和湖北一干诗人办“平行诗歌论坛”,在地铁站拓展诗  歌阅读空间,在大中小学举办诗歌讲座等等)。仅仅通  过网络关注,但凡在湖北的大型诗歌活动中,一般都会  见到他宣讲诗歌主张,极力推广现代诗的身影。他对湖  北现代诗发展不遗余力的推动,令人刮目。用
铎木,本名张泽欧。湖南邵阳人,生于1967年1月。先后在《诗刊》《诗选刊》《星星》《诗林》等刊物发表作品。出版《痕之十四》等诗集六部。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湖南新乡土诗歌研究会常务理事。  在北纬31°  翻出的伤口,如悲歌  往南,风薄了  梅山的笛聲,厚实了许多  如石碑上的裂痕,流出河流  流出鸟语,流出  你我的生命……  在北纬31°的丘陵,落日
我愿意将窗前的路灯读作梨树  从不转身,也不抬头  身后的山  脚下的河  包括自己,都没有影子  安静地攥紧黑暗,挤出白和甜  夕阳吹亮每个火折子  雪花翻山越岭,打动每一颗果子  干干净净的忧愁立在窗口  像昨晚高悬,洁白的孤独  雪地里  像湖面托着扁舟  乐意被一朵雪花摁进尘世  雪地里,巢湖是人间的气孔  四顶山,十八联圩,罗疃村各自冬眠  道路游动,人群吐信  等待生活的白爪,拎起我的
夜空  太阳也有睡眠  在无人知晓的夜的后背就寝  拂晓在天边安了个闹钟  总让黎明叫醒太阳  夜空是不是也有边界  每颗星星的哨所  也有肉眼看不见的掠夺  我在守护夜空的安宁  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  我有一粒心思  在季节的连接线上起飞  飞向夜空最边远的那个角落  听太阳失语,我看见  宇宙蓬勃的心脏  我既不愿惊扰夜空  也不想轻手轻脚  在夜空最灿烂的那一瞬  用我的明眸,拓下流星的
那一天,傅维、卫明和我在石坪桥一家老火锅馆里持久地谈论着温恕,他的诗歌,他的生活,我们这一代人的爱与哀愁。三个中年男人喝得大醉,在灯火明亮的新年街角,基督徒的傅维说:“温恕,朝着有光的地方走。”  对于少年时代就专注于内心生活的温恕来说,他诗歌上的早熟如同重力加速度迅速地把他带离了常规的生活之所,“是什么让我总是在想象中/而不是在行动中,感受到春天?”(温恕《我有这种本领》),一个沉湎于想象的诗歌
“你是陈炳吗?”  在隔离病房的走廊上  推着送饭车的徐子奇  问对面走过来的  那個穿着防护服的高大身影  陈炳有些迟疑  马上确认对方就是自己  相濡以沫二十多年的爱妻后  轻轻地拥抱了她  然后二人各自走向自己的岗位  这是2020年2月的一天  发生在浙江绍兴诸暨医院  一对普通医务工作者  包在口罩和防护服里的爱情  被医院走廊的监控偷拍
清晨我的体内有一条河流苏醒  夜晚我的体内有一条河流睡去  清晨和夜晚之间  我停下追随的脚步  专心沿途的风景  不必提醒我河流的拐弯处长有死结  不再为某个远去的影子写诗  学习驮着城堡歌唱的蜗牛  抛下瓦砾砖头废墟  戴着假面的鲜花干干净净地走  我收回盐粒上的词语  秋风已取走歌唱的叶子  以另一种方式存在  我和今晚的月色一起忏悔  和街灯一同失眠  我深陷灯火灿烂的十字路口  发现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