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文言文教学例谈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shi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中职学生;文言文教学;对偶与对联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6-0075-02
  中职学生通常是初中甚至小学阶段文化课学习的落后者,他们文化基础差,课堂上想“吃”也“吃”不进,语文水平不高,尤其是文言文学习,更是他们的弱项。进入职业学校后,由于受到专业课、各类专业比赛的冲击,文化课地位降低,语文尤其处于“鸡肋”地位。在此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师如何在课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如何实实在在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尤其是文言文学习的水平?笔者通过积极探究,寻找到一些合适的方法,在此以“对偶与对联”这堂课为例,将经验分享如下。
  一、确立学习目标:力求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调动学生积极性,挖掘其潜力,使其超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就设定在学生已知的知识点“对偶常识”和未知的上一层次的知识点“对联写作”之间。对偶的知识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在诗歌与文言文中学习,但怎样自己动手创作对联?这就是本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二、确定教学内容:捕捉古汉语中的育人元素
  首先,对联中包含很多有趣的中国古典语言文字精粹,蕴藏了中国式智慧,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对联和对偶的兴趣,继而将兴趣迁移到文言文学习上。如“荷风送香气,松月生夜凉”“一竹一石一兰,有节有香有骨”,简短的文字演绎着文人内心的铮铮傲骨。
  其次,分析对联中育人作用的名句,发挥其“文以载道”的作用,培养学生爱国、正直、善良、诚信、友爱等美德。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告诉人们自然美景是人类最好的教科书,抬头看天让人心胸开阔。
  最后,借助对联启发学生的智慧,做“思维体操”。课程结束后,笔者布置作业:“高中生活已经过去三分之一,在高二和高三会有很多学习西洋乐的同学出国留学。请写一副对联送给熟悉的老师或同学,建议用五字对、七字对。”学生们的反馈远超预期:“玉臂清辉轻歌曼舞一曲醉红尘,云鬓香雾微淡墨香五湖归沧海”,此联是赠予一位唱歌特别动人的女生;“一枝独秀才女子挥笔洒墨,两芊玉臂志男儿看书吟风”,此联描画的是班中的学霸;“收起人间多少芬芳,落于浊世几分风雅”,配得上此联的自然是班中的“男神”。
  三、善用教学手段:巧妙借助现代教育技术
  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在教授诗词歌赋时,只能凭自己的想象力和语言来讲解,事倍功半。如今,现代教育技术为创设情境提供了巨大空间和便利,再现古人当时吟诗作画时的情境已不再是难事。当本课从第一板块“对偶对联的基本知识”过渡到第二板块“对偶对联对于现代人的意义”时,可以设计播放音乐电视——歌手赵照的《声律启蒙》。此视频共3分50秒,包含了水墨画的背景图案,用遒劲有力的书法来呈现歌词,配上温婉悠扬的乐曲。一曲终了,学生们沉浸其中,纷纷感慨:“对联也可以唱得那么好听!”
  此时提问第一个问题:如此美妙的曲子用了哪些乐器?学生们都是音乐方面的“小行家”,他们七嘴八舌地抢答“木鱼、中阮、吉他、古琴、竹笛”。之所以出现这么踊跃的场景,是因为音乐电视成功勾起了学生的兴趣。接着再提问第二个问题:赵照是當代歌手,这首《声律启蒙》的歌词从哪里来?由此进入对《声律启蒙》的介绍。借助多媒体技术,学生感受到美如画卷的情境,不但加深了对课题的理解,还激发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获得了一次美的享受。
  文言文的学习“任重而道远”。笔者认为,教师应勇于探索多种教学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同《对联和对偶》这堂课一般,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还原古人创作作品时的情境和意境,给学习者以充分的启发。
其他文献
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示范校的遴选与建设是一项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从政策的表现形式来说,是择优、是扶强,但其真正的主旨和目的却是“示范”。所谓“示范”,意味着国家确定了中等职业学校更高的发展标准和更优的发展范式,希望这些被选中的“示范”校在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前行的过程中,能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一套达到上述标准和要求的优秀经验,为其他学校所效仿与借鉴,从而促进我国中等职
摘要:信息技术优化了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对于新时期学生的职业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于普通的高校教育,高职教育生源质量低,但从教学侧重点来看,高职教育的专业性更突出。基于此,本文重点论述了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新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数学 教学  一、高职数学教学现状  1.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时代脱轨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如果教师没有分析不同阶段职业教育的需求及
编者按:这期专题说的是职业教育如何回应来自“一”线的呼唤。这个“一”,有着多重的含义:它指的是农业,农业一直被界定为“第一产业”,是其他产业的基础;它也指“一号文件”,因为“三农”的重要性,一度中央开年发布的第一文都是关涉这个问题的;它更像一根“地平线”,从事这一古老产业的人们世世代代的脚印都踩在这片热土上——而在社会向现代化、城镇化疾驰的时候,他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着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够改变
“十二五”这5年,是江苏职业教育从重规模到重内涵,从抓数量到抓质量,从做单体到做体系的5年,是江苏职业教育不断深化改革、集成创新的5年,也是我省职业教育制度设计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不断齐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的5年。回顾5年来我省职业教育锐意进取、矢志求成所走过的这一路,每一个脚步都留下了江苏职教人智慧和汗水的印迹。  制度建设 全面保障  一、政府统筹管理机制为职业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的初期阶段,智力尚未发育成熟,对大部分小学生来说,数学学科是一门抽象难懂的学科。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法。  动手实践操作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得到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认可的一种数学方法,将其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数
随堂课俗称“常态课”,是课堂最真实的一种呈现。它与展示课或评优课相比,或许不华丽、不完美,也不会从一堂课从头到尾亢奋饱满,引人入胜,甚至可能有瑕疵和硬伤,比如课堂结构的“流水席”、教师的“常识性口误”、学生的“寂寞游离”、师生互动的“水面微波”、课堂环节的“无所经营”等。然而“人无完人”,“课无完课”,即便是名家大师的课,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此想来,课有瑕疵才是真,更何况是“随堂”。“随堂课
一、为什么需要托管?  导致发展境况差的内因是学校本身以及学校发展的环境,每一所职业学校都会遭遇发展的低谷,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是换人或者换思维,但换人换思维的方式很多,花110万托管换人换思维是否为最有效的方式,值得商榷。  二、托管为了什么?  从案例中看,学校将从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获得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管理模式,以及其品牌效应,让学校得到持续发展;而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可以获得每年110余万元托管费
摘要:随着当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中语文领域对学生古典诗歌鉴赏的能力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古典诗歌食高中生的必背篇目,若学生只是通过死记硬背,而不进行鉴赏理解,学生的语文成绩必然不会有太大提升,语感也会逐渐降低。本文围绕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探讨,希望能够提升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真正了解诗歌的本质。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典诗歌鉴赏 有效策略  俗话说:“诗歌的灵魂在于创新,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错题资源,挖掘其中的错点,让学生在纠错、避错中发展思维,形成批判思维。本文探析了利用错题资源培养学生辨析能力、解析能力及监控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错题资源 批判思维  一、借助错题资源,培养辨析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每个公式、定理都有其成立的条件,学生只有透彻把握它的适用条件,才能应用得当。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辨析易于混淆的定义
【摘要】在对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比较中职、中高职贯通及中本贯通三种不同培养层次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探索中本贯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真正凸显中本贯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独特性,以期增强学生今后的就业能力和发展潜能。  【关键词】中本贯通;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