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书法和书法教育
为了把中小学教师书法修养问题说清楚,就得先說一说什么是书法,什么是中小学的书法教育。
什么是书法,专家学者们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的理解是:“书”是书写,“法”是法则,那么“书法就是书写的法则”,即如1931年出版的《中国文艺词典》的定义“所谓书法即写字用笔的法则”。[1]这应该是书法最本源的含义。这个定义是广义的,它涵盖了以实用为目的的写字用笔法则和以艺术创作为目的的写字用笔法则,两者都是写字,它们的法则都是书法。当然,汉字书写早已具备了艺术的品格,而且作为艺术的书法与实用的写字相分离的趋势日益明显,其法则日益丰富和完备,其创作日益繁荣和普及,其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和深远,所以在许多场合,书法指的就是书法艺术,也出现了与这种情况相适应的定义。1989年版的《辞海》就把书法定义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指用圆锥形毛笔书写汉字(篆、隶、正、行、草)的法则”(请注意,这里特别限定“用毛笔”,而且是“圆锥形”的)。[2]这个定义是狭义的,它不仅不包含以实用为目的的、一般意义的写字,而且也把所谓“硬笔书法”及用扁笔写美术字排除在书法之外了。我们平时说到书法,大概不外乎广义和狭义这两种含义。
中小学教育是为儿童和青少年成长、成材和终身学习与发展打基础的教育,不是专门教育。所以,中小学的书法教育当然也不是专门的书法艺术教育,它应该既包括为实用而进行的写字教育,也包括让学生了解、认识、感受、喜爱、初学书法艺术的教育,统称为书法教育。显然我们采用的是广义的书法概念。面向全体中小学生的书法教育与艺术院校的书法专业教育是有区别的,与以培养书法特长生和书法新苗为目的的书法教育也不完全一样。谁来担负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任务呢,当然是教师,首先是语文教师,因为国家的课程标准是把书法教育归在语文课中的。
二、书法教育意义深远,书法修养是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专业素养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使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不仅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做到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并准确有效地运用于交流和沟通,而且还要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课要通过其全部教学内容和全部教学活动来实现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教育目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主要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而且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对写字教学分学段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其基本思路是:先学写硬笔字,再学写毛笔字;先学写正楷字,再学写行楷字;先要求把一般的正楷、行楷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再要求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自始至终要求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些要求已经很高了,而为贯彻中央领导指示最近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明确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之外,还分别提出了使用硬笔和毛笔书写的要求,其中“使用毛笔书写的基本要求”是:“学生要用毛笔书写楷书,临摹名家书法;大致了解书法历史和汉字字体源流;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从中央领导到教育部为什么如此强调加强书法教育?教育部的意见说得极为透彻:一是因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二是因为“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为继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而中小学语文教师如果没有书法方面的修养怎能担此重任!因此,中小学语文教师在书法方面的修养,是成为语文教师的必备条件,是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所必备的能力。
然而,从我们在推动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过程中观察到和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多数教师在这方面普遍准备不足。责任当然不在教师,而在于我们的教师培养和在职培训在这方面长期存在严重缺失。以培养语文教师为己任的师范院校语文教育专业不但普遍未开设书法教育专业,甚至连学生的书写训练都很少顾及。反倒是当初的中等师范学校很重视学生的“三笔字(钢笔、粉笔、毛笔)”训练,并大多开有书法课。在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众多的实验学校中,能基本胜任书法课的教师,许多都是老的中师毕业生,也有一些是艺术院校书法专业的毕业生、自学成才的教师或从校外请来的兼职教师。这些学校也大多是由一两位有专长的教师专门上书法课,而不是由各位语文教师来任课。长时间以来大多数学校不开书法课,甚至连写字课都没有,师资缺乏是重要原因之一。面临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要求,遇到的首要问题还是缺乏具备书法修养、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师资。
三、中小学语文教师从哪些方面提高书法修养
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是当务之急,也是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解决的途径也应该是多方面的。现任的中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培训或自学提高书法修养,尽快适应书法教学要求,则是最重要的途径。
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书法修养应达到什么水平,需要学哪些课程,通过什么等级的考试,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随着书法教育的开展,将来会有这方面的专业标准。目前对于在职的语文教师来说,只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到“能写会教”也就可以了。
按“能写会教”的要求,教师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提高书法修养呢?首要的是练字,要下工夫把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练好。这个“好”的标准开始不妨定得低一些,就是语文课标中要求中小学生达到的标准,从规范、端正、整洁做起,逐步提高。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对书法教学的要求,在课标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地练。同时还要阅读有关笔法、字法、章法和摹写(或临摹)等各种技法的辅导读物,一边练习一边领悟,逐步掌握正确的书写法则。还有一条很重要,即无论是练硬笔字还是练毛笔字,都要临帖,要选择品位较高、自己喜欢、与个人原来的书写风格较接近的字帖临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人练字的优势是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强、控笔能力强、有书写经验,只要路子对了,见效比较快。俗话说“字无百日功”,就是说只要方法对头,用足工夫,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初见成效。当然,要想大见成效,还得长期努力。成人练字还需注意克服多年养成的不良书写习惯,否则很难步入正轨。如果能参加一些培训,或多向身边的教师请教,就会少走一些弯路。
这样的练字过程一举多得:字写好了,可以给学生示范了,就取得了教授书法的最起码的资格;学习和掌握了课程标准,教授书法课就有了可遵循的依据;掌握了书写的各种技法,并学会了运用,有了自己的切身体会,教学生时就能抓住要领,步步到位,而不会是隔靴搔痒甚至南辕北辙。所以把字练好着实是做到“能写会教”的基础。
当然,提高书法修养远不止于此。还要通过学习关于汉字的知识、字体源流、书体知识、书法发展史、历代名家名作、碑帖知识、器物①及其使用的知识,以及书法作品的创作与欣赏的知识等等,使我们对中国书法的丰富内涵和独有的特质有更多的了解和体认,从中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并不断提高书法欣赏、评价和创作能力。教师有了这样的积累和底蕴,书法课才能不仅仅停留在教授技法、提高汉字书写能力的层面上,而是在此基础上把学生带入书法文化的殿堂,让他们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助力。这样的书法教育才是完整的,才能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的教育目标。
中小学语文教师提高书法修养,目的不是做书法家或书法理论家、学问家,而是为了教好学生。所以写字不一定追求多高的艺术水平,但要中规中矩;读书法方面的书不一定追求多大的数量,但要抓住精华。当然,如果通过努力成为了书法家或书法理论家、学问家,那是再好不过了!
注释:
①器物:指的是笔墨纸砚、镇纸等研习书法的用具。
参考文献:
[1]孙工.中国文艺辞典(根据民智书局1931年初版本影印)[Z].上海:上海书店,1985.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孙彦川)
为了把中小学教师书法修养问题说清楚,就得先說一说什么是书法,什么是中小学的书法教育。
什么是书法,专家学者们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的理解是:“书”是书写,“法”是法则,那么“书法就是书写的法则”,即如1931年出版的《中国文艺词典》的定义“所谓书法即写字用笔的法则”。[1]这应该是书法最本源的含义。这个定义是广义的,它涵盖了以实用为目的的写字用笔法则和以艺术创作为目的的写字用笔法则,两者都是写字,它们的法则都是书法。当然,汉字书写早已具备了艺术的品格,而且作为艺术的书法与实用的写字相分离的趋势日益明显,其法则日益丰富和完备,其创作日益繁荣和普及,其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和深远,所以在许多场合,书法指的就是书法艺术,也出现了与这种情况相适应的定义。1989年版的《辞海》就把书法定义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指用圆锥形毛笔书写汉字(篆、隶、正、行、草)的法则”(请注意,这里特别限定“用毛笔”,而且是“圆锥形”的)。[2]这个定义是狭义的,它不仅不包含以实用为目的的、一般意义的写字,而且也把所谓“硬笔书法”及用扁笔写美术字排除在书法之外了。我们平时说到书法,大概不外乎广义和狭义这两种含义。
中小学教育是为儿童和青少年成长、成材和终身学习与发展打基础的教育,不是专门教育。所以,中小学的书法教育当然也不是专门的书法艺术教育,它应该既包括为实用而进行的写字教育,也包括让学生了解、认识、感受、喜爱、初学书法艺术的教育,统称为书法教育。显然我们采用的是广义的书法概念。面向全体中小学生的书法教育与艺术院校的书法专业教育是有区别的,与以培养书法特长生和书法新苗为目的的书法教育也不完全一样。谁来担负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任务呢,当然是教师,首先是语文教师,因为国家的课程标准是把书法教育归在语文课中的。
二、书法教育意义深远,书法修养是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专业素养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使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不仅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做到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并准确有效地运用于交流和沟通,而且还要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课要通过其全部教学内容和全部教学活动来实现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教育目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主要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而且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对写字教学分学段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其基本思路是:先学写硬笔字,再学写毛笔字;先学写正楷字,再学写行楷字;先要求把一般的正楷、行楷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再要求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自始至终要求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些要求已经很高了,而为贯彻中央领导指示最近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明确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之外,还分别提出了使用硬笔和毛笔书写的要求,其中“使用毛笔书写的基本要求”是:“学生要用毛笔书写楷书,临摹名家书法;大致了解书法历史和汉字字体源流;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从中央领导到教育部为什么如此强调加强书法教育?教育部的意见说得极为透彻:一是因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二是因为“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为继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而中小学语文教师如果没有书法方面的修养怎能担此重任!因此,中小学语文教师在书法方面的修养,是成为语文教师的必备条件,是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所必备的能力。
然而,从我们在推动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过程中观察到和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多数教师在这方面普遍准备不足。责任当然不在教师,而在于我们的教师培养和在职培训在这方面长期存在严重缺失。以培养语文教师为己任的师范院校语文教育专业不但普遍未开设书法教育专业,甚至连学生的书写训练都很少顾及。反倒是当初的中等师范学校很重视学生的“三笔字(钢笔、粉笔、毛笔)”训练,并大多开有书法课。在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众多的实验学校中,能基本胜任书法课的教师,许多都是老的中师毕业生,也有一些是艺术院校书法专业的毕业生、自学成才的教师或从校外请来的兼职教师。这些学校也大多是由一两位有专长的教师专门上书法课,而不是由各位语文教师来任课。长时间以来大多数学校不开书法课,甚至连写字课都没有,师资缺乏是重要原因之一。面临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要求,遇到的首要问题还是缺乏具备书法修养、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师资。
三、中小学语文教师从哪些方面提高书法修养
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是当务之急,也是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解决的途径也应该是多方面的。现任的中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培训或自学提高书法修养,尽快适应书法教学要求,则是最重要的途径。
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书法修养应达到什么水平,需要学哪些课程,通过什么等级的考试,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随着书法教育的开展,将来会有这方面的专业标准。目前对于在职的语文教师来说,只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到“能写会教”也就可以了。
按“能写会教”的要求,教师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提高书法修养呢?首要的是练字,要下工夫把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练好。这个“好”的标准开始不妨定得低一些,就是语文课标中要求中小学生达到的标准,从规范、端正、整洁做起,逐步提高。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对书法教学的要求,在课标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地练。同时还要阅读有关笔法、字法、章法和摹写(或临摹)等各种技法的辅导读物,一边练习一边领悟,逐步掌握正确的书写法则。还有一条很重要,即无论是练硬笔字还是练毛笔字,都要临帖,要选择品位较高、自己喜欢、与个人原来的书写风格较接近的字帖临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人练字的优势是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强、控笔能力强、有书写经验,只要路子对了,见效比较快。俗话说“字无百日功”,就是说只要方法对头,用足工夫,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初见成效。当然,要想大见成效,还得长期努力。成人练字还需注意克服多年养成的不良书写习惯,否则很难步入正轨。如果能参加一些培训,或多向身边的教师请教,就会少走一些弯路。
这样的练字过程一举多得:字写好了,可以给学生示范了,就取得了教授书法的最起码的资格;学习和掌握了课程标准,教授书法课就有了可遵循的依据;掌握了书写的各种技法,并学会了运用,有了自己的切身体会,教学生时就能抓住要领,步步到位,而不会是隔靴搔痒甚至南辕北辙。所以把字练好着实是做到“能写会教”的基础。
当然,提高书法修养远不止于此。还要通过学习关于汉字的知识、字体源流、书体知识、书法发展史、历代名家名作、碑帖知识、器物①及其使用的知识,以及书法作品的创作与欣赏的知识等等,使我们对中国书法的丰富内涵和独有的特质有更多的了解和体认,从中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并不断提高书法欣赏、评价和创作能力。教师有了这样的积累和底蕴,书法课才能不仅仅停留在教授技法、提高汉字书写能力的层面上,而是在此基础上把学生带入书法文化的殿堂,让他们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助力。这样的书法教育才是完整的,才能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的教育目标。
中小学语文教师提高书法修养,目的不是做书法家或书法理论家、学问家,而是为了教好学生。所以写字不一定追求多高的艺术水平,但要中规中矩;读书法方面的书不一定追求多大的数量,但要抓住精华。当然,如果通过努力成为了书法家或书法理论家、学问家,那是再好不过了!
注释:
①器物:指的是笔墨纸砚、镇纸等研习书法的用具。
参考文献:
[1]孙工.中国文艺辞典(根据民智书局1931年初版本影印)[Z].上海:上海书店,1985.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孙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