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找到破解日冕磁场测量难题新途径

来源 :科学中国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g3801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项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首次提出了一种室温工作的能谷自旋的基本单元器件,这为后摩尔时代的新型谷信息器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展示了能谷信息器件应用于未来集成电路的可能。
  中国学者发现1.6万年前稻属植硅体
  中国科研人员通过在距今3万年左右的中国南方地区广西娅怀洞遗址开展合作研究,利用放射性碳同位素测年,结合娅怀洞古人类遗址的遗迹与遗物,建立研究点的年代框架。通过植硅体分析,辅以孢粉信息,获取古人类植物资源信息。
  研究发现,不同时间跨度,古人类利用植物种类不同:在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至海因里希1期,发现了榆属植物;竹子和棕榈,则出现在整个时间序列中。更为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发现了距今1.6万年的稻属植硅体,这为古代人类利用野生稻提供了重要证据。
  与此同时,这项合作研究还发现,娅怀洞遗址独特的石器组合类似于华北地区而非华南地区,暗示这样一种可能性——因气候变冷北方的古人类南迁,带来他们惯用的工具和技术。这表明,温暖的广西地区不仅为古代人类的扩散和迁徙提供了重要途径,而且还是规避突变气候事件的理想避难所。
  业界专家指出,最近3万年是晚更新世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时期,对人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广西是著名的古人类化石产地之一,也是现代人类出现和演化的关键区域。然而,此前这一地区的植物利用类型与方式研究相对较少。
  娅怀洞遗址位于广西隆安县,包含了旧、新石器时代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通过发掘,已在娅怀洞遗址发现中国极为少见的完整人类头骨化石,以及大量的打制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
其他文献
韩丹翔,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2006年到2014年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并于后四年的时间里担任助理研究,2014年9月回国。目前,已经在Plant Cell、Plant Journal、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引用次数超过500次;受邀为《藻类学培养手册》撰写部分章节。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峻以及
专家简介:  蔡文川,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从业多年,曾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宇航局重要项目计划书撰写,致力于航天器姿态自适应鲁棒控制、容错控制、实时无人战车跟踪协同控制、智能编队协同策略等研究。2010年回国后,陆续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原“973”“863”计划项目等,切合国家高速铁路安全检测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需求,转型基于光纤传感与视频识别的智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的反复告诫如同黄钟大吕,振聋发聩。这几年来,中兴事件、华为事件,以及愈演愈烈的西方国家对于我国科技企业的打压,愈发证明了总书记的判断和真知灼见。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大国战略博弈正在全面加剧,而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背后,实质上是国家整体科技实力的强硬较量。  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和“天问一号”深空探测器发射成功令人瞩目。这
一天24小时,你是怎么度过的?  做实验、看文献、找资料、写项目,与专家和学生一起讨论、谋发展,努力探寻与人骨相近、更为贴合的骨植入体……如此紧张的行程,就是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副研究员邓怡每日的“必修课”。  作为一名与“骨”打交道的科研工作者,邓怡长期聚焦于人类重大疾病,研发用于疾病诊治的生物材料及其多功能适配表/界面,目前他已围绕医用特种高分子、生物异质结、全水相生物材料、干细胞成骨分化等多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中的自发回旋电子排序  Nature封面:研究团队所用方法的艺术示意图,该方法让圆偏振光照射1T-TiSe2的同时将其冷却在临界温度以下,从而优先形成一个手性畴。Nature杂志第7796期封面文章报道了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中的自发回旋电子排序研究。手性是自然界材料的一个常见属性。对某些材料来说,电子可以自发地重新排列,让原来的非手性结构具有手性。这种回旋排序被称为胆固醇液晶的量子
胶原蛋白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话题。人们曾经从7500万年前的恐龙化石中检测出胶原纤维;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人开始用动物皮制胶,我国西汉以前开始利用动物皮熬制中药;1935年人们初步确定了胶原的三螺旋结构,1945年后欧洲出现水解胶原产品,1980年后胶原蛋白肽吸收和功效的研究日益增多。到了21世纪,生物材料蓬勃发展,胶原逐渐被用于组织工程和组织医学,又渐渐拓展至干细胞转化、细胞培养、药物控释和医
随着集低损耗、大带宽、高稳定性、抗电磁干扰等众多优点于一身的光纤问世以来,光纤频率传输技术在现代科技和基础应用等领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下,高精度时间频率技术在国防军事、深空探测、国民经济建设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众多领域都有极为重要的应用。而随着原子钟,光钟的发展,频率标准的不断提高,基于卫星实现高精度时间频率传递方式(如卫星双向比对或GPS载波相位测量)已经不能满
集成电路的发明,引爆了智能电子产品的潮流;巨磁阻材料的发现,促使了计算机的高速发展;蓝光LED的出现,开辟了照明的新纪元……循着2000年、2007年、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脉络,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材料学科的每一次进步,推动着科技时代的进程。  近十几年,先进材料研究成果密集涌现,有人断言21世纪将是材料革命的时代。石墨烯是当前最神奇的材料之一,是最薄、最坚韧的纳米材料,具有很多特殊的物理性质
实验动物学是20世纪中叶从动物学、畜牧兽医学等学科中脱颖而出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实验动物不是一般动物,它已从动物学、畜牧兽医学研究的一般概念上的动物中分化出来,是经人工培育的、遗传背景清楚、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用于科学实验、教学、检定及药品、生物制品生产的动物。实验动物同设备、信息、试剂一样,是生命科学实验研究不可缺乏的基本要素。  动物实验是生物医
极端条件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并不存在、而且用通常的手段難以实现的某些物理条件,如极低温、超高压和强磁场等。在传统科学日臻完善的今天,为了能制造出更多机遇以取得全新的突破,非常规的极端实验条件显得越来越重要。  这一物理条件的发展和运用,使得人们可以在实验室中发现并研究物理、材料、化学和生命科学中许多奇妙的新现象,为未来能源、信息和材料等领域中科学问题的研究和核心技术的解决提供了新的途径,从而大大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