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化建设项目中,一般包含几个关键要素,主要有软件、硬件、网络、人员、时间计划、费用、范围、验收标准等,而作为这些内容的载体——合同,是联系买卖双方的纽带,是定义并说明上述内容最重要的文件。所以,在实施信息化项目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合同。重视合同不是简单地局限于价格和法律条款等,更应该重视其中的商务内容。
然而,确定合同的内容却是很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项目中遇到的一个难题。有些企业看到合同内有价格、免费维护期限等条款后,就感觉比较有保障,并不深究其中的具体内容。而一般的法律顾问由于缺少技术方面的知识,也不容易找出合同在技术细节方面的问题,这样就为以后的纠纷埋下隐患。比如,有的企业在购买软件时使用软件公司的标准版本合同,而这份合同的内容主要保护软件公司的利益,如软件能实现什么功能具体以说明书为准。可能前面销售人员也演示过这个功能,但客户一般在销售阶段并不了解软件的细节,可能这个功能需要其他条件才能使用,或者这个功能虽然符合企业的要求,但实现过程过于繁琐,企业不能接受,而根据合同条款(功能参照软件说明书),企业往往处于不利地位,成了“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选型人员也会由此承受巨大的压力。另一种情况是,软件(或硬件)供应商使用客户的标准合同,一般有些企业有“货物验收后2个月清余款”的规定,此时,何时验收软件(或硬件)成了双方发生矛盾的焦点,有时第一次验收不合格,软件公司再修改,修改后再提请客户验收,企业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不能验收或不愿验收,此时如果合同里面没有明确规定在提交验收申请后多少日内必须验收,那么苦果只能由软件公司独尝——余款收不回来,项目无法结项。
其实双方都想把项目做好,问题是谁也无法预料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哪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规范的合同是对双方利益的最好保障。
规范的合同都能带来什么
规范合同不单是使合同有统一的格式和条款,而且需要按照不同类型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和审批权限。有时买卖双方都有自己公司的标准合同,双方都坚持让对方使用自己的合同模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方能够接受,自然是好事;如果不能接受,就要双方谈判解决,最终达成一致。企业重视合同,除需要标准格式的模板之外,可能还需要一些附件作为对信息化项目的补充。例如把项目建议书、会谈纪要、测试数据、测试报告,资质证书等作为合同附件,这样可以做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
此外,规范的合同还需要把一些容易产生歧义或分歧的地方详细解释清楚,不要怕合同条款多、格式复杂。一位法律专家的话很有道理——“合同是为双方打官司用的”,如果双方没有纠纷,合同自然派不上用场,可一旦发生纠纷,合同就是保护自己利益的最有利武器。
许多企业都是初次实施信息系统,没有太多的经验,而信息系统供应商则由于从事的是自己最专长的工作,有许多经验可循,这就造成了甲乙双方在信息掌握上的高度不对称,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会使双方在对信息化项目本身含义的理解上、对术语的解释上、对相关承诺的记录与确认等方面造成误解,而这些误解一般在签订合同之前或项目初期是不会反映出来的,只有当项目进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才会逐渐显露出来。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先前签订的合同没有详细的解释或者约束,双方很有可能产生分歧,而这种分歧由于涉及到比较深入的矛盾,很难得出双方都满意的结果,最终的解决办法往往是一方做出重大让步。无论哪一方让步(事实上多数是买方做出让步),让步的一方都会感觉自己损失惨重。而如果有一份规范的合同,详细定义或描述双方的责权利等,把“丑话说在前面”,就会在项目的最开始使双方都做到心中有数,这样遇到问题后解决起来也容易达成一致。
规范合同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在实施信息化项目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原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例如流程的不确定、职责的变动、企业的重组、报表报告的格式变化等,这些因素都是制定合同之初所不能确定的,即使当时确定了,也会随着企业的变革而调整。如果在项目实施当中发生这种变化,就需要双方事先确定一个“有关更改的流程和办法”,当发生某些变化时,双方可以依据这个“更改办法”进行协商解决,而不会延误工期。反之,如果合同中事先没有关于“更改办法”的协定,问题出现时就会造成反复协商、开会等,牵扯大量人员的精力,延误项目进程。
信息化项目中合同的分类
信息化项目中的合同一般可以分为“供货合同”和“服务合同”两大类,由于在这两类合同中供应商要缴纳的税款不同(主要是17%增值税和5.5%服务税),因此一般厂商常把这两类合同分开签订。供货合同一般指软硬件采购合同,主要涉及所购买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配置、产地、质量保证条款、交货时间、交货地点、验收标准、知识产权、售后服务说明、对用户使用的特别说明(或限制,有些国外产品高端计算机有特别的使用说明,例如不能转卖给第三方客户等)、技术参数、功能说明、培训说明、付款规定等;服务合同一般包括软件开发、软件实施、咨询、维护、系统调试、培训等,主要涉及服务内容、交付时间、交付地点、服务范围、参照标准、验收标准、达到效果、服务过程说明、知识产权、保密条款、反雇佣条款、付款说明等。
合同中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基本信息
买卖双方各自名称、地点、联系人、联系电话、邮编、传真、E—MAlL、紧急方式下的人员、手机号码、开户银行、税号、合同说明、合同总共页数、合同所包含的附件数量、附件名称、合同所涉及的名词与术语定义、各种简称的含义、有效期、保密信息与非保密信息、信息披露方式、雇佣与反雇佣条件、付款方式、发票开具和递送方式、货物或产品运送方式、保险措施、因知识产权或信息的披露而导致与第三方产生纠纷时在何种条件下由哪一方负责解决、解决此类问题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消除影响的措施、双方的责任与义务、违反本合同时的罚则、合同的有效期、合同在何种条件下可以终止、合同终止后的责任与义务、有关不可抗力的说明等。
时间计划
一股可以使用微软的PROJECT制作项目时间进度表,也可以使用EXCEL或其他工具制作,这部分主要说明该项目的时间安排、阶段划分等,以便双方安排各自的工作。此外,表中还需要说明交付时间、验收时间等。
范围规定
一般用文字来说明该项目主要涉及的地点、分子公司名称、部门名称、人员、产品模块、允许使用范围等。
投入的资源说明
双方为该项目所投入的资源、对投入资源的保证、在何种条件下这些保证措施会出现例外等。
产品说明
说明该项目包含的模块(复杂的软件系统还需要说明不包含哪些模块)、各模块的许可数、许可数含义、能!够实现的功能、实现方式、对客户方的要求(数据、基本条件、附加或配套软硬件系统、人员素质)、使用说明等。
效果说明说明使用该软件(或硬件)后能够达到的效果(可以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式说明),也可以说明达到这种效果所需的前提条件、实现这种效果需要买卖双方各自付出何种代价、如何达到预定目标等。
费用说明(双方的收费与赔偿)
项目总金额、分成哪些阶段或部分、每个阶段或部分所涉及的金额、在具备何种条件下需要支付多少金额、在违反哪些条款情况下需要收取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如何收取、项目所涉及的货币币种、不同币种之间的兑换比率、是否按照支付当天的汇率来兑换、采取何种支付方式、收款方何时出据发票等。
变更规定
当项目与原定计划出现偏差或出现原来未考虑到的情况时,双方采取何种流程、措施来解决等。
可交付物说明 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具体的可交付物是什么、由谁提交、交付物的格式(或具体含义)是什么等。
验收标准
说明验收采用何种标准、何种方式、由何人验收、何种情况下视为通过验收、双方提出异议的时间限制、验收不通过的补救措施、补救所涉及的费用以及承担方式、具备哪些条件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交付物是否具有免费保修或维护服务、维护时间的长度、请求维护的响应时间、解决时间、解决方式、维修后是否重新计算保修期等。
争议的解决 当双方出现争议时,采用何种方式解决争议,如果不能协商,采用哪些法律途径解决、按照什么法律解决、解决地点、通过法院还是仲裁机构解决、裁定是否是终局、如果有几个合同同时起作用,各个合同的优先性、合同自身的条款有矛盾时,哪些条款具有优先性等。
由于信息化项目千差万别,因此这里所给出的合同条款和内容在实际运用时会有不同的组合或增减,不一定全部照搬。同时,如果某些项目具有特殊性,项目的负责人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其他约束条件,来保护自身的权益。总之,一个规范的合同所包含的内容应该解决“时间、地点、事件、人(物)、过程、结果”等6个要素,并且所描述条款需具有确定的期限,可以用具体的标准衡量结果,可实现、无歧义。
然而,确定合同的内容却是很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项目中遇到的一个难题。有些企业看到合同内有价格、免费维护期限等条款后,就感觉比较有保障,并不深究其中的具体内容。而一般的法律顾问由于缺少技术方面的知识,也不容易找出合同在技术细节方面的问题,这样就为以后的纠纷埋下隐患。比如,有的企业在购买软件时使用软件公司的标准版本合同,而这份合同的内容主要保护软件公司的利益,如软件能实现什么功能具体以说明书为准。可能前面销售人员也演示过这个功能,但客户一般在销售阶段并不了解软件的细节,可能这个功能需要其他条件才能使用,或者这个功能虽然符合企业的要求,但实现过程过于繁琐,企业不能接受,而根据合同条款(功能参照软件说明书),企业往往处于不利地位,成了“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选型人员也会由此承受巨大的压力。另一种情况是,软件(或硬件)供应商使用客户的标准合同,一般有些企业有“货物验收后2个月清余款”的规定,此时,何时验收软件(或硬件)成了双方发生矛盾的焦点,有时第一次验收不合格,软件公司再修改,修改后再提请客户验收,企业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不能验收或不愿验收,此时如果合同里面没有明确规定在提交验收申请后多少日内必须验收,那么苦果只能由软件公司独尝——余款收不回来,项目无法结项。
其实双方都想把项目做好,问题是谁也无法预料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哪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规范的合同是对双方利益的最好保障。
规范的合同都能带来什么
规范合同不单是使合同有统一的格式和条款,而且需要按照不同类型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和审批权限。有时买卖双方都有自己公司的标准合同,双方都坚持让对方使用自己的合同模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方能够接受,自然是好事;如果不能接受,就要双方谈判解决,最终达成一致。企业重视合同,除需要标准格式的模板之外,可能还需要一些附件作为对信息化项目的补充。例如把项目建议书、会谈纪要、测试数据、测试报告,资质证书等作为合同附件,这样可以做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
此外,规范的合同还需要把一些容易产生歧义或分歧的地方详细解释清楚,不要怕合同条款多、格式复杂。一位法律专家的话很有道理——“合同是为双方打官司用的”,如果双方没有纠纷,合同自然派不上用场,可一旦发生纠纷,合同就是保护自己利益的最有利武器。
许多企业都是初次实施信息系统,没有太多的经验,而信息系统供应商则由于从事的是自己最专长的工作,有许多经验可循,这就造成了甲乙双方在信息掌握上的高度不对称,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会使双方在对信息化项目本身含义的理解上、对术语的解释上、对相关承诺的记录与确认等方面造成误解,而这些误解一般在签订合同之前或项目初期是不会反映出来的,只有当项目进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才会逐渐显露出来。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先前签订的合同没有详细的解释或者约束,双方很有可能产生分歧,而这种分歧由于涉及到比较深入的矛盾,很难得出双方都满意的结果,最终的解决办法往往是一方做出重大让步。无论哪一方让步(事实上多数是买方做出让步),让步的一方都会感觉自己损失惨重。而如果有一份规范的合同,详细定义或描述双方的责权利等,把“丑话说在前面”,就会在项目的最开始使双方都做到心中有数,这样遇到问题后解决起来也容易达成一致。
规范合同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在实施信息化项目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原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例如流程的不确定、职责的变动、企业的重组、报表报告的格式变化等,这些因素都是制定合同之初所不能确定的,即使当时确定了,也会随着企业的变革而调整。如果在项目实施当中发生这种变化,就需要双方事先确定一个“有关更改的流程和办法”,当发生某些变化时,双方可以依据这个“更改办法”进行协商解决,而不会延误工期。反之,如果合同中事先没有关于“更改办法”的协定,问题出现时就会造成反复协商、开会等,牵扯大量人员的精力,延误项目进程。
信息化项目中合同的分类
信息化项目中的合同一般可以分为“供货合同”和“服务合同”两大类,由于在这两类合同中供应商要缴纳的税款不同(主要是17%增值税和5.5%服务税),因此一般厂商常把这两类合同分开签订。供货合同一般指软硬件采购合同,主要涉及所购买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配置、产地、质量保证条款、交货时间、交货地点、验收标准、知识产权、售后服务说明、对用户使用的特别说明(或限制,有些国外产品高端计算机有特别的使用说明,例如不能转卖给第三方客户等)、技术参数、功能说明、培训说明、付款规定等;服务合同一般包括软件开发、软件实施、咨询、维护、系统调试、培训等,主要涉及服务内容、交付时间、交付地点、服务范围、参照标准、验收标准、达到效果、服务过程说明、知识产权、保密条款、反雇佣条款、付款说明等。
合同中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基本信息
买卖双方各自名称、地点、联系人、联系电话、邮编、传真、E—MAlL、紧急方式下的人员、手机号码、开户银行、税号、合同说明、合同总共页数、合同所包含的附件数量、附件名称、合同所涉及的名词与术语定义、各种简称的含义、有效期、保密信息与非保密信息、信息披露方式、雇佣与反雇佣条件、付款方式、发票开具和递送方式、货物或产品运送方式、保险措施、因知识产权或信息的披露而导致与第三方产生纠纷时在何种条件下由哪一方负责解决、解决此类问题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消除影响的措施、双方的责任与义务、违反本合同时的罚则、合同的有效期、合同在何种条件下可以终止、合同终止后的责任与义务、有关不可抗力的说明等。
时间计划
一股可以使用微软的PROJECT制作项目时间进度表,也可以使用EXCEL或其他工具制作,这部分主要说明该项目的时间安排、阶段划分等,以便双方安排各自的工作。此外,表中还需要说明交付时间、验收时间等。
范围规定
一般用文字来说明该项目主要涉及的地点、分子公司名称、部门名称、人员、产品模块、允许使用范围等。
投入的资源说明
双方为该项目所投入的资源、对投入资源的保证、在何种条件下这些保证措施会出现例外等。
产品说明
说明该项目包含的模块(复杂的软件系统还需要说明不包含哪些模块)、各模块的许可数、许可数含义、能!够实现的功能、实现方式、对客户方的要求(数据、基本条件、附加或配套软硬件系统、人员素质)、使用说明等。
效果说明说明使用该软件(或硬件)后能够达到的效果(可以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式说明),也可以说明达到这种效果所需的前提条件、实现这种效果需要买卖双方各自付出何种代价、如何达到预定目标等。
费用说明(双方的收费与赔偿)
项目总金额、分成哪些阶段或部分、每个阶段或部分所涉及的金额、在具备何种条件下需要支付多少金额、在违反哪些条款情况下需要收取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如何收取、项目所涉及的货币币种、不同币种之间的兑换比率、是否按照支付当天的汇率来兑换、采取何种支付方式、收款方何时出据发票等。
变更规定
当项目与原定计划出现偏差或出现原来未考虑到的情况时,双方采取何种流程、措施来解决等。
可交付物说明 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具体的可交付物是什么、由谁提交、交付物的格式(或具体含义)是什么等。
验收标准
说明验收采用何种标准、何种方式、由何人验收、何种情况下视为通过验收、双方提出异议的时间限制、验收不通过的补救措施、补救所涉及的费用以及承担方式、具备哪些条件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交付物是否具有免费保修或维护服务、维护时间的长度、请求维护的响应时间、解决时间、解决方式、维修后是否重新计算保修期等。
争议的解决 当双方出现争议时,采用何种方式解决争议,如果不能协商,采用哪些法律途径解决、按照什么法律解决、解决地点、通过法院还是仲裁机构解决、裁定是否是终局、如果有几个合同同时起作用,各个合同的优先性、合同自身的条款有矛盾时,哪些条款具有优先性等。
由于信息化项目千差万别,因此这里所给出的合同条款和内容在实际运用时会有不同的组合或增减,不一定全部照搬。同时,如果某些项目具有特殊性,项目的负责人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其他约束条件,来保护自身的权益。总之,一个规范的合同所包含的内容应该解决“时间、地点、事件、人(物)、过程、结果”等6个要素,并且所描述条款需具有确定的期限,可以用具体的标准衡量结果,可实现、无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