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水情怀、滋养高尚师德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r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圣先贤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样, 可以滋养与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任何东西。这告诉我们,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做人如此,做老师更是如此。
  我来自革命老区赣南,那里哺育了新中国,也哺育了灿烂的中国文化。在那里,我耳濡目染,吸收着助我走向成功的种种营养。
  1993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珠海市斗门区和风中学任教至今,一直以来,我始终记住“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人先正己”等古训,通过不息努力和奋斗,在学校发展的同时,我自己也成长为区名师,市青年骨干教师,市先进教师,市百佳志愿者。可以说,我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和风中学,离不开斗门乃至珠海这个环境,而我也知道,是她们,给了我无尽的关怀,给了我前行的动力!个人梦想始终和集体梦想、民族梦想息息相关。
  至于个人所做的点点滴滴,我自己认为那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倒觉得那些都是自己作为教师应该做好的本分。因为我一直认为,做好自己本分工作,就是师德的一种表现。下面我想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爱岗乐岗,立足实际,那是我对自己的最基本要求。
  《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在实际生活中,我告诉自己,做任何事,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尽全力做好。如果身为教师,经常羡慕生意人的潇洒,我还不如就去做生意;如果不甘于教师的清贫(其实现在教师地位已经不断在提高,如果不满足不断提高的地位),我就干脆另谋出路了。我总认为,做了这一行,我就要做到最好。
  也许有人还说,教师也分三六九等,重点学校是亲生,其他学校是认养的,非重点学校的老师更是低人几等,我倒认为,不管在那类学校,只要自己能立足所在学校实际,踏踏实实做好工作,就算是普通中学,也一样可以大有作为。就像和风,肯定是珠海所有高中学校中最普通的一所,目前条件根本没法和斗一比,更不要说跟市区学校比了,但和风一样出了不少有影响力的教师,比如胡玮炜老师、比如黄云雄老师等等。那都是立足实际,扎实工作的结果。我时常告诫自己,立足现实,梦想才可以开花。于是我不抱怨环境,更不埋怨他人,而是努力工作,于是有了珠海市第一批骨干教师的称号。
  第二、关爱每一个学生,那是我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老师说,爱心是教育的必要条件。李老师几十年如一日走进学生,把自己和学生的亦师亦友的关系诠释得既恰当好处、又淋漓尽致。就连学生都说,面前的这个人,是老师,是兄长,还是朋友,好像都是,我太喜欢了。
  李老师之所以能如此,根本原因在于他的的确确关爱每一个学生。也许我们难于达到李老师那样的境界,但我一直这样要求自己努力去做到。
  我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学困生或所谓问题学生,我们更需要有耐心和爱心。有人说,只要某些学生不给班级抹黑,我就当他不存在,如此把学生完全当成是自己功绩簿上的棋子,学生又怎么会领老师的情呢?记得那一年带班,班上的小邓同学,他其他纪律问题不多,但就是不学,了解情况后,用真心和爱心慢慢走近小邓,小邓变了,值得一说的是小邓毕业后,常常写信来。还有邱金芳同学,因为家庭困难,常常自卑,我除了时常鼓励她,还在过春节时特地送上几百元利是,在自己的帮助下,她顺利完成了本科学习,还考上了暨南大学的研究生。对此,我常常想,教书育人两类事,育人显得更重要。
  真的,如同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从不与万物计较什么。做老师,不但是职业,也是一类可以使他人感到幸福的事情,开心自己、快乐他人,何乐不为呢?
  第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那是我的追求。
  如果只要上几节课,嘴皮滑就行了,但如果要上好课,那就需要不断学习。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不至于让工作“有心无力”。
  也许有人会说,学习与进取,这无关师德,但我认为,一个老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努力提升自己,教学才能做到最好,这样,才算是高尚师德。
  刚毕业时,年轻教师一定要打破性格缺陷的怪圈,主动向老教师学课堂应变能力;几年过去后,需要与他人交流各种教学问题,就算是老教师了,也需要主动与年轻人沟通,并汲取年轻人身上的种种优点。
  记得刚来时,同科组的吴老师对我说,教书,也需要自信,尤其在课堂,要讲得充满力量,这么一句朴实的话一直影响着我;在20年教学工作中、与徐老师之间那种兄弟般情谊,与年轻的谢老师、周老师等人那种无拘无束的交流,时时给了我教学的灵感,是的,主动与他人交流,交流就顺畅了。
  我主动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
  这部分我不多说,只说一句,有机会参加的各种教研活动,我们都精心准备,主动积极参加。如此,我们将久久受益。
  主动进行自我总结。
  也许有人会说,自我总结,那是语文老师干的事。其实,班主任有班主任的总结、科任有科任的总结,何必在乎自己是哪一科的老师呢?每节课的得与失、每次教研活动的所思所想……都可以是笔下的素材,日积月累,自然会成为自己成长的基石。
  李镇西老师还提出,教学即是教研。李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记下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为自己成为全国名师累积着一砖一瓦。这提示着我,相信也提示着许许多多有向往的老师。
  主动进行自我总结,自然可以为各种教研竞赛活动提供很多素材,需要时,掘取一段,就可以闪闪发光。
  我深深感到,主动学习者成长更快、达到境界更高。做教师,既需要高尚师德,也需要较强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于是我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一直追求。有多篇论文获得奖励,其中《高中书法教学漫谈》还获全国一等奖,我还编著多本教辅用书,辅导学生多人次获奖,得到同事的好评。
  第四、做好自身、让他人因为我而感到幸福。
  如果说,前面所说的爱岗乐岗、立足实际,关爱每个学生,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等方面,是我自己对自己的几点要求,这些要求我首先要做好自身,所谓“正人先正己”,让自己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此外,我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在敬老院、福利院、圆明新园等处参加志愿活动,不为求什么,只为快乐自己,幸福他人。目前,我自己有记录的服务时数,将近500小时,2013年,我被评为珠海市百佳志愿者。
  当然荣誉没有什么,但做志愿活动时,看到他人因为我的小小付出而感到方便、感到幸福时,内心的那种快乐有什么可以相比呢?
  做老师,我们可以使学生、使家长感到幸福;做义工,我们同样可以使他人感到幸福。我们不一定要做轰轰烈烈的大事,只要我们默默做好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我以为,那同样是“如水之上善”,一样可以取得一些成绩的,一样是师德的一种表现,也同样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希望我们的教育梦越来越美好,我相信!
  参考文献:
  李镇西 《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科学是在自然的基础上更全面,更科学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科学真谛能力的一门学科。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引导学生经历和寻找得出结论的过程并在过程中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切实带领孩子们一起去领略科学探究中的乐趣呢?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优势  随着信息化
[摘 要] 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分析了项目化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了对应解决思路。秉承生态学理论强调联系、强调多样性、重视生态位影响的原则对常规项目化教学进行了改进,并以电子商务项目教学为例展示了改进方法。  [关 键 词] 教育生态学;项目化教学;联系;多样性;生态位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6-0058-03  一、引言 
我从小爱好书画,没齿不衰。近二十年来,往往写些有关书画的文章。文章有个准则,即:力戒陈言滥调,人云亦云;务求匠心独运,语出新意。  写好文章,谈何容易。有个科举时代的笑话:妻子见丈夫写文章愁眉苦脸,问道:“难道男人写文章,比女人生孩子还难吗?”丈夫答道:“当然!生孩子是肚皮里有的;写文章是肚皮里没有的。”老戏文演小丑进考场,口念:“文章做勿来,画只蜡烛台;文章做勿起,画只八脚。”  《世说新语》《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灵活运用新课标,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转变传统角色,展示崭新形象。营造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课堂气氛要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通过观察推理、讨论等方式解答知识。“身边的数学”与“身边的生活”互相渗透。  关键词:传统角色 自主探究 鼓励表扬 实践,新课标  时至今日,课程改革已逐步深入,农村中学教学条件相对较薄弱,要全面实现新课标,农村中学就必须立足农村,适应
摘 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藏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高中藏语文;阅读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关注的焦点。高中藏语文必修课程根据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织实施教学,因而阅读与鉴赏教学是否有效,决定着藏语文教学成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实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个难点。对于各种各类的解决问题,过去的教材内容比较分散,教学时间长,教师只能一类一类问题地教,一个一个例题地讲,学生反反复复地练。这种教学方法,偏重技能的训练,没有突出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加上解决问题的教学是比较枯燥、无味的,结果学生负担重,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没有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及方法,从而造成学生拿到一道应用题不知如何分析,从何下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