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教育。遵义是一方红色热土,作为革命圣地,遵义市近年来对中小学校开展红色教育有何政策、规划?
周玉新: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视察期间,提出了“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殷殷嘱托。为让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遵义市教育局近年来立足红色资源优势,坚持培根铸魂、润心启智,大力弘扬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切实把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以实际行动践行习总书记的嘱托,努力培养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新时代遵义好少年。2017年1月,市教育局在全市教育系统正式启动“讲好长征故事·落实立德树人—长征故事进校园”系列活动。该活动以构筑红色传承的精神高地、增强新时代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育红色基因鲜明的一代新人为总体目标,制订了“一年打基础、三年出成果、五年成常态”的工作规划,先期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目前我们已在全市教师队伍中培养了一批红色文化专家,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培养了一批长征故事宣讲员,开发了一套以长征故事为题材的地方德育课程,打造了一个全国知名的长征题材德育品牌。该活动正是遵义教育系统自觉履行政治使命、历史使命和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载体,也是加强遵义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应用的新平台。
:贵局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红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红色教育的培养目标具体有哪些?
周玉新:遵义是1982年公布的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全国拥有较高知名度。在遵义全市中小学开展红色教育,其价值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铭记历史。习近平总书记讲:“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当年长征时,红军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为我们留下宝贵精神财富。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其鲜明的特点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开展红色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铭记曾经在黔北大地发生的惊心动魄、感天动地的红色故事。
二是传承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遵义开展红色教育就是要传承老一辈革命家们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就是要传承老一辈革命者们不忘初心、为民服务的崇高品格,就是要铭记黄大发“立誓要让村民吃上大米饭”、杜富国“你退后,让我来”的英勇事迹。通过红色教育,让青少年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黔北大地在新征程中涌现出更多“平时生活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生死关头豁得出来”的优秀儿女。
三是发扬传统。遵义作为欠发达地区,尽管在教育投入上竭尽全力,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是,我们有信心、有责任把一代代遵义儿女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红色教育,让每一名学生都从内心认同伟大祖国好、中国共产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好,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从小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从培养目标来看,遵义开展红色教育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具备以下素养:首先是爱党爱国精神。要从小在学生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让他们认识到今天的幸福日子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增强他们的家国情怀,培养有国才有家的意识。其次是集体主义精神。当前信息化促进了社会高度发展,但各种个人主义思潮也有所抬头,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同这些错误的思想作斗争,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集体主义放光芒的意义。再次是吃苦奋斗精神。培养学生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通过红色教育,逐步改变他们怕苦怕累的错误思想,让他们从小敢挑重担,面对困难勇往直前。最后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引导学生从小立大志,把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青少年红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前瞻思考、全局谋划、整体推进,请问贵局在推动红色教育的过程中具体是怎么做的?
周玉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石,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对于遵义来说,市委提出了“2035看遵义”的目标。2035年正好是遵义会议召开100周年,那时候我们今天的中小学生正是年轻有为的时候,到2049年建国100周年时,他们正值壮年,是建设国家的核心力量,所以我们认为在全市开展青少年红色教育非常必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一代一代的青少年朝着伟大复兴的道路前进,才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褪色。
在开展红色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着力建设一个示范基地、打造一个精品课堂、讲好一个遵义故事、培养一支宣讲队伍。
建设一个示范基地。我们依托教育部思政课改革“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牵头高校—遵义师范学院,建设全市思想政治课教师培养培训示范基地,引领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开设的“长征课堂”得到中央、省领导签批肯定。
打造一个精品课堂。我们注重挖掘长征遗迹和长征故事,依托地方高校和地方长征文化研究机构开展长征文化与长征精神研究,打造长征文化精品思政课堂,开设“伟大长征铸就伟大精神”“崇高理想、坚定信念”“不怕困难、勇于牺牲”等专题思政课程,引导学生以走一段长征路、修一门长征课、听一场红色文化教育讲座、观一批红色教育示范基地、唱一首长征歌曲等“十个一”教学实践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过程,让思政课极具感染力和现实教育意义。
讲好一个遵义故事。我们连续举办三届遵义市长征故事大赛,并将优秀选手推荐到市广播电视台担任“长征故事”宣讲嘉宾,向全社会广泛传播长征故事,深受社会各界人士好评。在红军长征遵义沿线重要节点选取中小学校,建成22所红色文化特色学校,把“长征故事进校园”有机融入开学典礼、升旗仪式、主题班会、专题教育、道德讲堂等活動中,将长征故事进校园做到常态化。
周玉新: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视察期间,提出了“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殷殷嘱托。为让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遵义市教育局近年来立足红色资源优势,坚持培根铸魂、润心启智,大力弘扬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切实把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以实际行动践行习总书记的嘱托,努力培养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新时代遵义好少年。2017年1月,市教育局在全市教育系统正式启动“讲好长征故事·落实立德树人—长征故事进校园”系列活动。该活动以构筑红色传承的精神高地、增强新时代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育红色基因鲜明的一代新人为总体目标,制订了“一年打基础、三年出成果、五年成常态”的工作规划,先期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目前我们已在全市教师队伍中培养了一批红色文化专家,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培养了一批长征故事宣讲员,开发了一套以长征故事为题材的地方德育课程,打造了一个全国知名的长征题材德育品牌。该活动正是遵义教育系统自觉履行政治使命、历史使命和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载体,也是加强遵义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应用的新平台。
:贵局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红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红色教育的培养目标具体有哪些?
周玉新:遵义是1982年公布的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全国拥有较高知名度。在遵义全市中小学开展红色教育,其价值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铭记历史。习近平总书记讲:“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当年长征时,红军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为我们留下宝贵精神财富。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其鲜明的特点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开展红色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铭记曾经在黔北大地发生的惊心动魄、感天动地的红色故事。
二是传承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遵义开展红色教育就是要传承老一辈革命家们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就是要传承老一辈革命者们不忘初心、为民服务的崇高品格,就是要铭记黄大发“立誓要让村民吃上大米饭”、杜富国“你退后,让我来”的英勇事迹。通过红色教育,让青少年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黔北大地在新征程中涌现出更多“平时生活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生死关头豁得出来”的优秀儿女。
三是发扬传统。遵义作为欠发达地区,尽管在教育投入上竭尽全力,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是,我们有信心、有责任把一代代遵义儿女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红色教育,让每一名学生都从内心认同伟大祖国好、中国共产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好,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从小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从培养目标来看,遵义开展红色教育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具备以下素养:首先是爱党爱国精神。要从小在学生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让他们认识到今天的幸福日子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增强他们的家国情怀,培养有国才有家的意识。其次是集体主义精神。当前信息化促进了社会高度发展,但各种个人主义思潮也有所抬头,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同这些错误的思想作斗争,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集体主义放光芒的意义。再次是吃苦奋斗精神。培养学生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通过红色教育,逐步改变他们怕苦怕累的错误思想,让他们从小敢挑重担,面对困难勇往直前。最后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引导学生从小立大志,把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青少年红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前瞻思考、全局谋划、整体推进,请问贵局在推动红色教育的过程中具体是怎么做的?
周玉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石,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对于遵义来说,市委提出了“2035看遵义”的目标。2035年正好是遵义会议召开100周年,那时候我们今天的中小学生正是年轻有为的时候,到2049年建国100周年时,他们正值壮年,是建设国家的核心力量,所以我们认为在全市开展青少年红色教育非常必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一代一代的青少年朝着伟大复兴的道路前进,才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褪色。
在开展红色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着力建设一个示范基地、打造一个精品课堂、讲好一个遵义故事、培养一支宣讲队伍。
建设一个示范基地。我们依托教育部思政课改革“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牵头高校—遵义师范学院,建设全市思想政治课教师培养培训示范基地,引领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开设的“长征课堂”得到中央、省领导签批肯定。
打造一个精品课堂。我们注重挖掘长征遗迹和长征故事,依托地方高校和地方长征文化研究机构开展长征文化与长征精神研究,打造长征文化精品思政课堂,开设“伟大长征铸就伟大精神”“崇高理想、坚定信念”“不怕困难、勇于牺牲”等专题思政课程,引导学生以走一段长征路、修一门长征课、听一场红色文化教育讲座、观一批红色教育示范基地、唱一首长征歌曲等“十个一”教学实践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过程,让思政课极具感染力和现实教育意义。
讲好一个遵义故事。我们连续举办三届遵义市长征故事大赛,并将优秀选手推荐到市广播电视台担任“长征故事”宣讲嘉宾,向全社会广泛传播长征故事,深受社会各界人士好评。在红军长征遵义沿线重要节点选取中小学校,建成22所红色文化特色学校,把“长征故事进校园”有机融入开学典礼、升旗仪式、主题班会、专题教育、道德讲堂等活動中,将长征故事进校园做到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