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具体化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af_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许多同行都在头疼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束手无策?我在高中语文教学这片田地里辛勤耕耘了五年,摸索了五年,终于有了一点小小的收获。下面是个人的一些浅见,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回顾反思
  
  回顾过去,我们会发现:过去采用的作文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单元作文教学法。按教材后面的“写作、口语交际”部分中的要求,进行单元作文教学。以高中语文第二学期的教材为例: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的个性》,第二单元《写出事件的波澜》,第三单元《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第四单元《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第五单元《自由写作实践》。教师就按部就班地分别要求学生写人物、事件、说明文……学生写完之后,教师照例批改;批改之后,照例选择几篇优秀一点的作文作为范文全班宣读;最后评讲作文,算是完成了作文教学的任务。
  2.周记作文教学法。每周要求学生写一篇周记,题目、内容等都自定,或者每周要求学生作摘抄,目的在于多读多练。写完之后教师照例是花很多时间阅读,批几句鼓励的话等等,然后选一些优秀的作文在全班宣读,也算是完成了作文教学任务。
  3.话题作文教学法。将一些考试题目或模拟考试的题目(通常是一些话题作文)交给学生去写。这类题目,通常给出一则有启示作用的材料,然后选择一个角度,要求学生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学生写完之后,教师照例是按高考评分标准给以评分,评分之后选择几篇高分作文在全班宣读,这样就算完成了作文教学任务。
  当然也有灵活一些的教师,将以上三种方法结合起来,交叉使用,多样化训练。
  以上作文教学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给了学生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在作文规定范围内自由发挥。例如《写出人物的个性》,你只要写的是人,写得有个性即可,至于你写什么人,表达他的什么性格,有什么事迹表现,用什么方法来写,都没有限制。
  然而,正是这个自由却往往导致学生无话可说,无从下笔,完全的自由往往导致不自由。学生往往感觉这种作文课上了和没上一样。老师的良好愿望,希望学生能无拘无束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却变成了学生笔下的流水账,千篇一律地写老师、同学、父母,讲考试、友谊、学习等等。结果没有新意,没有深度,不讲篇章,不讲思路,不讲文采,不讲笔法。
  这就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成效”。而每当学生向我们请教究竟要怎样才能写好作文时,我们只是支支吾吾地说“其实很简单,就是多读多写,多读多积累,多写多运用”。的确,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然而学生需要这样的回答吗?这样的回答和没回答又有什么区别?问题不在于学生不懂该多读多写,问题在于学生不懂该读什么、怎么读、积累什么、积累了如何使用、写什么、如何写等具体问题。而每当作文教学成效低下甚至毫无成效时,我们又学会了在心里暗暗地自我开脱:“写作是要靠灵气的,会写的都是自己积累得好,不是老师能教出来的”。扪心自问,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是,语文老师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所以“天不拘兮地不羁”式的无限制作文教学法就是教师的无作为!有人说“无为而无所不为”,我却要说“无为而无所能为”!
  
  二、探索实践
  
  昔日的教训反复证明:那种空话套话式的自由作文教学模式是无法教给学生任何实际内容的。我们必须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规范,进行目标具体化作文教学。近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对于作文教学的具体教法做了如下的探索:
  1.写作语言目标具体化。在教学中,对学生作文用语进行具体的规范,提出操作性强的细化要求。
  比如,修辞方法训练,就明确要求在作文中必须使用哪几种修辞方法。在上《荷花淀》一文时,让学生领略鉴赏文中诗意化的景物描写后,就当堂要求学生从比喻、排比、对偶、通感、拟人五种修辞手法中选择至少三种来描绘一处景物,写一个一百字左右的片段。在导入《我若为王》一文时,让学生试想:“我若为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然后,将自己的设想用“我若为王……我若为王……我若为王……”的句式写一组排比句或排比段。又比如表达方式训练,在讲《祝福》时要求学生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刻画自己同桌的外貌,比比谁写得最生动逼真。在讲《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我要求学生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自己最喜欢吃的一道菜的做法,比比谁说明得最清楚明白。在单元的大作文中要求学生综合采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写一篇记叙文。再如成语使用训练,就要求学生每次在周记中必须至少使用八个成语。为了促进学生们对古典文学的积累,要求学生每次周记中至少引用两句文言名句,并具体向学生推荐了要求阅读的相关文言书目。
  通过这些具体的训练要求,让学生明白在作文中必须注意语言的锤炼才能写出真正的优秀作文,而那些烦琐枯燥、平淡无奇的语言是无法让思想精彩纷呈的。
  2.写作思路目标具体化。为了让学生养成下笔前为文章理清思路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写作中有意识地采用一些结构技巧,我在作文教学中专门进行了写作思路具体化训练,对学生的创作思路进行具体规范。
  例如,在学习《祝福》一文时,讲到此文的叙事顺序是倒叙,于是向学生介绍叙事的三种顺序——顺叙、插叙、倒叙。接着要求学生选用倒叙或插叙来记叙一件事情。又如,在学习《拿来主义》一文时,分析作者先破后立的思路,然后要求学生用这种思路写一篇议论文。学习《我若为王》时,分析文章思路后,要求学生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议论文。再如,学习《剃光头发微》一文,讲到该文在结构上采用了欲抑先扬的技巧,就让学生也试着用这种技巧来向我们介绍一个人物。
  总之,以课文为范本,教会学生学习不同的文体的常用写作思路;同时教会学生常见的结构技巧,如建立线索、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巧下伏笔等等。
  3.写作技巧目标具体化。“文
  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毫无起伏的文章是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的。写作要讲究技巧,讲究方法,有意识地采用一些技巧和方法,才能把文章装扮得花枝招展,引人注目。然而我们的学生往往不懂得使用技巧和方法,因此需要教师做具体的引导工作。
  我仍然喜欢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分析写作技巧,就要求学生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创作。例如,学习《剃光头发微》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就要求学生使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说明一个道理;学习《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的比喻论证,就要求学生当堂用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做人不应轻言放弃”这一论点;学习《种树郭橐驼传》中介绍郭的种树本领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技巧,就要求学生使用此方法写一个片段,描绘自己看过的一部电影的最感人的一个情节。
  4.综合训练目标具体化。将以上三种方式综合起来对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在谋篇布局、语言雕琢、行文技巧等方面得到综合训练。
  如学了高中第二册第二单元的杂文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篇作文:写一篇议论文,论证思路请在“先破后立”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两种中任选一种;论证方法请选择“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引证、事实论证、道理论证”五种中的三种,并且前两种必须至少选一种;语言要求有排比句的使用;并在自己的文章中分析自己所使用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学生写完之后,我收起来评改,因为写作目标很具体,评改时就很有针对性。能适时地指出学生有没有恰当地使用好各种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然后给予相应的较为具体的修改意见要求学生完善自己的文章。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作文教学不作具体的规范,是很难取得实效,只会让作文课形同虚设。因此我坚信我的目标具体化作文教学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作者通联:四川眉山中学语文组]
其他文献
2013年高考虽已落下帷幕,但依然像往年一样,高考语文作文题成了大家议论不休的话题,褒贬不一。笔者就高考作文的命题谈一些个人想法。  目前我们高考作文考查的东西太多,如阅读理解(情景作文或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结构技法、语言修辞、思想情感、思维能力等等,我们学生很怕写作文,而且大多学生不是“写作文”而是“造作文”,老师出的题目也是千奇百怪,简单的问题,经过老师的加工,就成了学生难以把握的迷宫。于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题。不少一线教师都竞相关注写作技法的指导,殊不知在作文教学中更应“俯下身来”关注学生的写作状态。  我国第一位语文教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阮真教授,在八十三年前就曾说过:“学生作文成绩的好坏,和作文前的指导有很大的关系。教师若不于此加意,任意出了一个题目,教学生任意去乱写,一定得到许多不好的成绩,删改也就非常困难。往往有学生已经做坏的文章,删也无从删起,改也无从改起。所以教师与其
“深度汇谈”是由美国物理学家鲍姆提出、由美国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博士完善发展的一种对话理论。“它是指通过对话探讨某项议题时,旨在探寻和反思自己和他人的思维模式,使个人思维达到共通共融的同时,汇集成一种强大的集体思维,进而体现主动创造的、过程本质的对话方式。”①“深度汇谈的机制由议题呈现、摊出假设、经验浮现、超越自我四个部分组成,它们按照自身特定的逻辑规律次第展开。”②本文以《雷雨》的教
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公布以后,招来一片吐槽声,有的说这是专制命题,为什么非要我穿越沙漠?我从沙漠旁边绕过去不可以吗?微信里甚至有一篇零分作文(实际上零分作文不存在,是恶搞或者炒作),说这么“二”的作文题,让我怎么写?吐槽的不乏过去曾经参加过命题的老师,如果是出于学术讨论的需要,完全可以理解;如果是出于别的什么目的,就不那么友好了,试想一想,你过去参加命题,不也是被吐槽吗?我很理解命题老师,我们
一、语文规则的含义  语文规则这个概念从属于规则概念之下,研究语文规则的概念,我们要先对规则的概念有个清晰的了解。一般认为,规则是对概念之间关系的说明,以言语命题或者句子作为表达形式,人们把规则与原理、命题看做同一类概念。如“语序不同,语义也不同”,就是一条反映语序与语义两个概念间因果关系的规则。而心理学上的规则是指人们对一类刺激做出的一类规律性的反应,对人的行为具有规范和控制作用,具有类的推广性
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向以“文俗而雅”著称,《金岳霖先生》(以下简称《金》文)也不例外;但究竟如何而“俗”,又“雅”到何处,却缺乏细致的研究。其实,“文俗而雅”并不能准确全面地概括《金》文的语言风格。“俗”谓语言通俗;“雅”即高雅,不同凡俗。而《金》文的语言则是平淡至极却意味隽永,不是“俗”“雅”两个标签可以随便贴得住的,“平淡”和“通俗”自有不同,“隽永”与“高雅”也大异其趣。我曾写过一篇关于《金》文
综观2014年全国高考18道作文试题,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材料型作文这种命题形式。读写结合的考查方式加大了思维力度,更加注重材料文字表述内容及含意的广度与深度。这无疑也加大了作文审题的难度。材料型作文审题的关键就是正确解读材料。而作文材料从形式上有文字类和图画类(图表类、漫画类等)两种类型,按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张开的说法,文字表述类作文目前基本形成了三种较为固定的类型——社会时事型、文学作品型和理论观
新加坡初级学院和中国大陆高级中学的教科书里,都编选了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不过,中国是把《祝福》作为“语文”教材,新加坡则把它作为“文学”教材。由于“语文科”和“文学科”在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等的设置中,虽然有相通、交叉的地方,但有更多的相异之处,何况两国的学制有所不同,学生的语文学习程度也有差别。故整个课程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课型、教学方法、作业练习与考试题型等,都有或多或
在真实的生活世界里,写作一定是为了特定的读者、为了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这就是写作的交际功能。交际功能视域下的写作教学,倡导恢复学校里学生所学习的写作成为具有某种用途、达到特定目的、针对具体对象的“真实”写作。下面评述的两篇论文在这方面有充分的论述,试分析之。  【评析文章一】李海林、叶黎明《写作教学的内在规律性》,《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1年第9期。  【原文提要】写作教学就是教学生写作
【教学创意】  《想北平》是高中语文教材中一篇经典散文,一般的课堂教学更关注的是通过学习作者抒写情感的手法来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笔者试以“我的北平”为突破口,抓住文章一些关键语句展开教学,层层深入,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心中对北平那缕心心念念却欲说还休的怀愫。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  2、抓住关键语句,认识、理解并深刻体会“我的北平”饱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