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实践基地搭建德育广阔平台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tiet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德育工作如果仅仅依赖于口头教诲不仅乏趣,甚至遭到学生的情绪抵抗。此时教师不妨另辟蹊径,在校园内或者校外开辟表演、文化、涂鸦、种植等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德育教学平台,进而让他们张杨个性、增强责任意识、宣泄不良情绪、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打造德育建设的特色品牌。
   [关键词] 实践基地;德育平台
  在初中德育工作中,教师要认识到枯燥乏味的知识灌输会让学生感到疲惫乏味,而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参与兴趣,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优化品德。所以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活动管理时要积极开辟实践基地,打造有特色的德育活动,让学生乐于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起到活动育人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注意德育活动的社会化,要尝试和各个社会机构进行合作,开辟校外的实践基地,这样能让学生走出校园迈入社会,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表演基地,激活自我效能
  教师可以和京剧社、舞蹈学院、话剧团、交响乐团等合作,开辟表演基地,进而促使学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让他们张扬个性,在学会学习的同时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表演基地,学习如何表演并思考如何在活动中更好地激发自我效能。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尽情张扬个性,展现出自己的创新意识,同时也能更好地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许多学生对话剧很感兴趣,便联系话剧团开辟表演基地,带领学生学习话剧表演。在该活动中,班主任可尝试将德育因素一点点渗透进去。首先在选择话剧剧本时,便推荐学生选择一些能体现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故事,如《屈原》,能让学生感受到屈原爱国爱民的精神世界。其次,邀请话剧团的老师来讲解,并将尊师重道方面的德育内容融入进去,话剧团老师来上课时,学生要鞠躬行礼,在听讲的时候要专注、安静,在自主表演时则要认真负责,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德育修养,也能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此外,班主任还可带领学生来到话剧团,看专业老师如何排练,学生发现专业老师虽然已经演过相同的剧目,但是依然还是认真负责地参加排练,这样学生便认识到了什么是艺德。学生通过精心排练之后,可以带领他们参加慈善义演,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掌握的才艺能帮助更多的人,使他们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除了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剧团活动中,尝试学习表演,还可以将社区居委会、养老院等也纳入表演基地,引导学生开展义演活动。这样学生不仅能在表演中展现个性,更能体会到表演带来的社会价值,其自我效能感会进一步得到增强。尤其是对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学生,教师更要引导他们充分参与到表演基地的活动中,提升合作精神,尝试展现自我风采。
  二、文化基地,强化责任意识
  在文化基地活动中,学生能围绕美术、文学创作等展开探讨活动,并思考如何能在美化环境的过程中展现文化气息。教师可以构筑校内外合一的文化基地,首先引导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布置一下班级的文化角,每一组学生都要围绕特定的文化主题进行思考,每学期都要进行评选,看看谁布置得最有文化气息。
  学生运用自己的才华,从美化教室做起。布置任务让学生分工合作,分成美化墙壁、布置文化角、设计黑板报这三个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加入到各个小组中。每一个小组都设定组长,给同伴安排具体工作。班主任引导学生提升责任意识,首先,在美术、文学等方面有能力的学生要自告奋勇,用自己的才能建设好班级。在学生完成了各项任务后,再引导他们展开反思,说说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有学生认识到自己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还错误地认为参与该活动影响了自己的学习,缺乏责任意识,以后要加以改正。除此之外,老师还将文化基地拓展到校园和校外,带领学生参与到美化校园外壁的活动,還带着学生来到幼儿园,帮助幼儿园老师进行环境布置。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认识到:“在这样的活动中,我认识到自己并不是脱离于社会之外的,我要用自己擅长的东西帮助建设美好的社会。”学生的责任感得到了强化,参与社会活动也更积极主动。
  在文化基地的活动中,教师着重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起到了美化环境的作用,其次要认识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位置及所起到的作用。学生认真地对待每一次的文化基地活动,则能提升他们的主体感,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促使学生健康发展。
  三、涂鸦基地,学会排遣情绪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学生都面临青春期的困扰,需要释放不良情绪。针对这个问题,班主任可以专门设置涂鸦基地,让学生能在特定的场所展开涂鸦活动以释放自己的情绪。同时,班主任也要让学生认识到要用正确的方式释放情绪,避免出现和他人争吵、用公共财物发泄愤怒情绪等问题。在合理的引导下,学生逐步增强了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有的学生心理控制能力比较弱,和同学发生矛盾时容易发怒,进而和同伴争吵、打闹,还有的学生在考试成绩较差时容易情绪低落,甚至自怨自艾。针对此问题,班主任引导学生参与到涂鸦基地的活动中,尝试用正确的方法释放自己。在该活动中,首先让情绪不好的学生用随意涂抹的方式展开创作,在随意泼洒水墨的过程中释放情绪。在完成涂鸦后,班主任再安排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尝试诉说自己心情不好的原因,让其他同学帮助解决问题。如有学生在和同伴争吵后,用黑墨涂抹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满之情,在释放心情后,他和同伴讨论了这件事情。在讨论中,学生认识到这件事情虽然对方有过错,但是自己也有问题,由于性格急躁,没有讲清楚,所以才会出现误会。由此该学生认识到自己以后要调整心态,尝试多和同学交流。这样学生的心理得到了改善,起到了疏通内心的效果。
  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不良情绪,教师要避免直接干涉、控制,可以采用疏导的方式,给学生设置能发泄情绪的涂鸦基地。这样学生能释放生活的压力,其积极心理会得到激发。不仅如此,还有学生可能在活动中激发美术创造的兴趣和潜力,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一定帮助。
  四、种植基地,提升劳动技能
  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和做合二为一”。然而不少初中生社会接触面比较狭窄,参与劳动的机会也比较少,为了让学生正确看待劳动者,同时也为了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班主任要设置种植基地,引导学生在校内园圃或校外种植基地中展开劳作,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到耕读合一的乐趣,又能促使他们养成勤于劳动的良好习惯。
  学生参与到种植基地的活动中,可以在校园里开辟一块绿化区,供学生参与种植活动,也可以带领他们来到近郊的农业基地中参与活动,并邀请专职农工或园林技师前来进行指导。在该活动中,学生选择种植黄瓜、青菜、番茄等农作物,展开分工合作。有学生在选择工作时挑肥拣瘦,不愿意参与其中,此时班主任就要加以引导,促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此外班主任还采用学科融合的方式,让学生寻找和农业劳动有关的古诗词作品并展开诵读,体会农人的内心;又如展开美术创作或摄影活动,尝试绘画或拍摄各种蔬菜的成长变化,用“蔬菜日记”的形式感受种植的乐趣。在种植有所收获后,班主任组织学生参与到“农产品展览会”的活动中,邀请家长和其他班级的学生参与其中。通过种植基地的活动,学生接触了农业知识,全面提升了劳动技能。
  在种植基地的活动中学生能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同时也能感受到收获的快乐。班主任要在潜移默化中将“劳动光荣”等观点传递给学生,起到春风化雨,渗透人心的效果,让他们更加热爱劳动。
  要有效展开德育活动,不仅要引导学生参与校内活动,还要促使他们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所以教师要寻找各种社会资源,创设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这样能有效依托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解决学校德育资源匮乏的问题,能促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接受各种思潮的冲击,进而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起到德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雪梅.隐性课程:实践基地重要的德育资源[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7).
  (责任编辑:吕研)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学生单纯记忆背诵知识点,而要促使他们从浅阅读深入下去,展开深度学习。议题式教学有助于学生进入深入探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热点时事确定议题,并设置梯度问题,引导其层层深入地分析,并进行总结归纳。最后教师还要促使学生提升观念认知,开展实践探索。从而教学活动能够循序渐进,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关键词] 深度学习;议题式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  深度
[摘 要] 通过揣摩作品的情感脉络,学生能发展形象思维;通过比较分析,学生能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结合典型事例进行分析,能发展辩证思维;推测作者创作的思路和文章结构,能发展直觉思维;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灵感。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阅读课文,并提升思维品质。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思维品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循环格局发生深度调整,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高度,提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举措。如何发挥知识和人才的作用,为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是高等教育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思想引领,深化对外开放理论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战略全局,不断推进对外开放理论和
期刊
[摘 要] 习作来源于生活。教师在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观察体验生活,进行牧式日记训练。通过自主式选材、推进式训练、多维度评价,为习作囤积丰富的源头活水,促进儿童习作的自然生长。   [关键词] 日记;生活;习作  “牧式日记”指教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自由开放的大牧场,体验生活,观察生活,记录生活中的精彩,感受生命的成长。它开启一个新的习作视角,从儿童的生活出发,指向儿童的习作自觉,是在广阔的背景
[摘 要]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微课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拓展了课堂教学资源,而且使得语文课堂学习突破了时空限制,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切入点,针对微课在其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微课;制作;应用策略  面对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如何转变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一位高中校长履新一所普通学校,为了快速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升学率,这位校长利用自己美术专业特长,推动全校的学生学习美术,让学生能从“美术特长生”的渠道顺利升学。短短几年,“曲线救国”的改革让学校的升学率和特色效益得以显现。十多年后,校长在退休前的一次调研中意外发现,当初学校精心培养的那些“美术特长生”真正从事美术专业工作的却屈指可数。  每名学生天生都是不同的,他们的兴趣、能力、条件、禀赋都客观存在
期刊
[摘 要] 本文主要通过初任体育教师思想培育模型的设想与论证,提出初中初任体育教师思想培育的主要内容。在此之上,本文就如何开展初中初任体育教师思想培育提出意见建议,以期为相关学校进行初中初任体育教师的思想培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初任体育教师;思想培育;模型构建  一、思想培育的相关概念  “思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属于理性认识,一般也称“观念”。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
摘要:供热管网施工质量与人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整个供热系统无法正常运行。为保证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要结合工程施工特点,确定常见施工问题,并以此为基础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对施工行为进行规范。本文分析了供热管网施工常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供热管网;施工技术;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 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运用丰富的激励方式,促使学生调动内驱力,提升学习兴趣。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措施,促使他们取长补短,得到进步,健康成长。   [关键词] 班主任;激励方式;内驱力  激励是一种能促使学生得到成长的“催化剂”,由于学生的学情、性格等都有所不同,所以教师要采用的激励方法也各有不同,教师要设计多元化的激励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从而获得积极向上的学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