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核世界”还有新希望?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merwe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以来,地区核危机顺着东北亚到南亚,再到西亚北非的“动荡弧线”一路延伸。在东北亚,朝鲜再次进行核试,半岛形势趋于紧张。在南亚,盛传巴基斯坦借美国反恐重心东移之机扩大核武库。在西亚,伊朗核问题谈判陷入僵局,其囤积的核燃料数量足以提取制造1枚核弹所需的高浓缩铀;叙利亚核问题迷雾重重,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叙利亚不断发现非天然铀残迹使人们更添疑问。在北非,已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的利比亚抱怨没有得到足够回报。与此同时,国际新一轮核能发展热潮带来更大的扩散风险,核恐怖主义阴影在徘徊游荡,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前景令人忧心。为了挽大厦于将倾,各方在不断做出努力。其中美国政治精英带头提出的“无核武器世界”理念声势颇大,影响在垒球范围内发酵,给核裁军与防扩散带来了新的希望。
  
  “四骑士”掀起“无核”风暴
  
  “无核武器世界”是对美国布什政府核军控政策的反动。过去10多年,在布什政府的主导下,防扩散几乎成为国际军控的全部内容,可核查的双边核裁军以及多边裁军进程受到忽视。这不仅使国际核裁军进程陷入停滞,且削弱了国际防扩散体系的道义基础,刺激了地区扩散的恶性发展,朝鲜迈过核试验门槛,伊朗铀浓缩能力不断增强。到2007年,舒尔茨、佩里、基辛格、纳恩等美国政界元老赫然发现,世界已处于“一个危险的核时代的边缘”。于是四人联名在《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无核武器世界”的文章,呼吁美国推动核裁军,重夺核军控的道义旗帜,为强化防扩散机制提供新的动力。《圣经》里有所谓“天启四骑士”,分别代表了导致世界末日的战争、饥荒、瘟疫和死亡。而这四位重量级的美国政界精英则因为倡导销毁核武器而被称作“阻止世界末日来临的四骑士”。
  他们的倡议几乎涉及核军控各个领域。核裁军方面,延长使用《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核查条款,美俄率先大幅裁军,其他核国家也应尽快加入核裁军进程,核态势方面,改变冷战时期核武器部署态势,增加预警时间,减少意外或未经授权使用核武器的危险,消除用于前沿部署的近程核武器;核武研发方面,推动《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尽早生效;核材料方面,确保全球核武器、武器级钚和高浓缩铀得到严格保管,停止生产武器级裂变材料,逐步停止在民用商业用途中使用高浓缩铀,从研究机构中撤除武器级铀,并予以安全处置;核能合作方面,控制铀浓缩过程,确保能以合理价格获取核电用铀。
  该倡议得到不少国家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响应,蔚然成为一时风潮。今年2月初,英国发布《消除核阴影》政策文件,提出迈向“无核武器世界”的六步计划。4月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布拉格发表关于“无核武器世界”的讲话,承诺为彻底销毁核武器而努力。4月底,日本抛出核裁军的11点方案。5月,俄罗斯发布《2020年前国家安全战略》,首次将彻底销毁核武器纳入战略视野。在民间,美国智库世界安全研究所发起的“全球零核”运动也开展得风风火火,在全球范围内征集签名,召开非政府峰会,拍摄关于核威胁的纪录片,为“无核武器世界”造势助威。在这股风潮的鼓荡与冲击下,国际核裁军重现曙光。美俄启动《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后续条约的谈判进程,现已举行两轮对话。联合国日内瓦裁军谈判打破11年僵局,终于就工作日程达成协议。国际防扩散合作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在5月召开的2010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第三届筹备会议上,各方就明年大会的议程达成了协议,这与2005年审议大会在会期过半后才通过议程形成鲜明对比。
  
  “无核世界”面临三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是安全大山。核大国仍将核武器作为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奥巴马核裁军态度积极,但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国防部在其主持编写的2010年《核态势评估报告》中,不会明确地将彻底销毁核武器列为目标,而将建议继续维持有效的核威慑能力。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谈了三条理由。第一,美要用核武器威慑和防范“崛起和复兴的大国、寻求核武器的流氓国家”及国际恐怖主义。第二,在美核保护伞下,美国的盟国不必发展自己的核能力,从而防止了核武器的扩散。第三,美国必须为突发事件预做准备。
  拥有绝对常规优势的美国尚且不肯彻底弃核,其他中小核武器国家更倾向于拥核自保或挟核自重。它们甚至怀疑“无核武器世界”是常规武器大国在面临核武扩散威胁的情况下,试图继续维护其安全优势的尝试。
  俄罗斯因为经济实力有限,人口老化问题严重,与美国常规力量差距拉大,对核力量的倚重不降反增。因此,俄罗斯副外长说,目前俄罗斯大幅核裁军的条件还不成熟。俄总统梅德韦杰夫针对美国的核军控建议设定了四个条件。一是谈判“禁止太空武器条约”,二是彻底销毁核武器,而不是仅仅将其从运载工具上拆除下来,三是禁止发展旨在抵消核武器削减的常规力量建设,四是停止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第二座大山是政治大山。在美国国内政治中,核军控是一个具有浓厚党派政治色彩的议题。奥巴马政府要赢得国会对其军控政策的支持需要做大量工作。例如,两党议员在《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批约问题上态度泾渭分明。10年前共和党主导的参院以核查技术不成熟、核武库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为由不予批准。在选举政治中,让议员改变立场有损其政治利益,绝非易事。目前民主党在参院只占有59席,加上副总统拜登1票,距批约所需的67票还差7票。依目前形势判断,要赢得7名共和党参议员的支持并非易事。两党分歧在国会战略态势评估委员会中也显露无遗,以主席佩里(克林顿政府国防部长)为首的批约派和以副主席施莱辛格(尼克松政府国防部长)为首的反对派针锋相对,势均力敌,致使原定4月1日出台的委员会报告被迫推迟一个多月发布,且最终也未就《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批约问题达成共识。
  第三座大山是技术大山。核裁军核查是个重大挑战。它涉及核弹头数量透明度、模拟核试验、核武器技术等一系列敏感而复杂的问题。因此,“无核武器世界”倡议的落实难以一蹴而就。另外,“后无核世界”的问题也引人关注。即使销毁了核武器,仍有许多国家掌握核武研制能力,必要时随时可以恢复核武器生产。现在核大国还在积极地以技术储备替代其武器储备。美国将核武器的研发和生产基础设施列为新“三位一体”的一根重要支柱,几乎在每个国家实验室以及在能源部都重建“先进弹头概念小组”,借此培养下一代武器科学家。美国国会战略态势评估委员会报告提出,核武库越小,就越需要维持实验室的科学技术能力。法国兴建兆焦耳激光实验室,为研制新一代核武器提供便利。英国加大对原子武器研究院的投入,保证核弹头的开发研制能力。
  
  减少核武器的作用是关键
  
  核扩散之所以难以禁止,核心是因为它有巨大的军事、政治价值。因此,要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最关键的是要采取措施,使核武器变得无用。
  首先,在全球安全层面,核大国应调整其核武器使用政策,降低核武器在安全战略中的地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承认的五个合法核武器国家——美、俄、英、法、中应首先就“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达成协议。此举不仅具有重要象征意义,可向明年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发出积极的信号,而且可以为深度裁军奠定基础。
  其次,在地区安全层面,应积极推动核热点地区安全问题的解决,化解中小国家拥核自保的冲动。核扩散都是地区形势紧张的产物,克什米尔冲突催生了印巴核武器计划,巴以冲突带来了以色列、伊朗和叙利亚核问题,半岛对立状态导致了朝鲜核试。物有不平则鸣,如果相关各方的合理安全关切不能得到照顾,即使不发生核危机,迟早也会以常规战争、游击战或恐怖活动等形式发泄出来。所以,应当本着和而不同的精神,超越种族、宗教和意识形态的障碍,探索建立地区集体安全机制,从建立无核区人手,逐步将“无核武器世界”变为现实。
  最后,核武器除了具有威慑价值,还是某些国家谋求大国身份的砝码。为断其念想,有必要将加入和严格遵守国际核不扩散机制作为参选安理会理事国的必要条件之一。因为核扩散危及全球安全,游离于国际核不扩散机制之外或者在全球化时代仍积极讨论研发核武器,显然不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应有作为。如果允许这样的国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理事国,将会“鼓励”更多拥有大国之梦的国家景从效仿。现在亡羊补牢,尚未为晚。
其他文献
近来在美国,一个新词开始以惊人的速度流行。这就是“斯皮策弗洛伊德”。这个单词由两个人名拼接而成,分别是“斯皮策”和“弗洛伊德”。“斯皮策”,美国纽约州长;“弗洛伊德”。奥地利心理学家,以研究人的无意识心理过程而著称。那么这两个名字拼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  3月10日下午,华尔街出现了一个奇异场面:尽管股市一片暴跌,尽管美元正在跳水,人们却像遇上了“牛市”一样地兴奋,更准确地说,是兴灾乐祸。当天,
关注大学自北大开始    在当今活跃于中国学术界的中年一代学人中,陈平原教授是最有人文关怀的著名学者之一。这种显著的人文情怀,不仅表现在他率先创办并主持《学人》、《现代中国》等学术集刊,而且还表现在对包括高等教育与大学生态等话题始终如一的热切关注与建设性批评。  作为中国的大学王牌中的王牌——北京大学的中文系现任系主任(在别的大学早已纷纷升格为所谓的“文学院院长”了),陈平原的专业研究领域是20世
1976年,我国唐山发生大地震,我们拒绝任何国际援助,更不许国际媒体深入灾区自由采访报道而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各部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这三级新闻发布体系,以及中央和四川的主要媒体,都连续发布灾情和救灾工作进展的最新信息透明的信息发布,不仅杜绝了各种流言,也大大凝聚了全国人民抗震救灾的共同意志    5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再次举行新闻发布会,与以往不同的是,一张新面孔——中
目前的形势还很难判断:教派武装控制首都之后,是要帮助过渡政府巩固政权,还是要和过渡政府争夺对索马里的控制权,建立塔利班式的政权?      6月初以来,位于“非洲之角”的索马里再次引起世人关注。这个国家似乎在重现着十几年前阿富汗的情景。当时阿富汗军阀混战无休无止,而塔利班以一支宗教力量的身份异军突起,夺取政权,并曾一度带给人们很大的希望。而在索马里,异军突起的也是一支教派武装。6月5日,索马里教派
冷战背景下的核启动    ●:伊朗进行核活动并非自今日始,而且追根寻源还是欧美帮伊朗建立最初的核设施和提供核技术的。为什么此前没有什么人说三道四,更没有人阻挠说“不行”,现在事情却越闹越大?  ■:说来话长。  伊朗核活动始于冷战逐渐进入高潮的上世纪50年代。鉴于与苏联有漫长的边界,为防止苏联入侵,伊朗国王巴列维积极寻求核威慑。“盟友”美国率先支持伊朗的核计划。1957年,伊朗与美国签署“和平利用
《宇宙基本法》草案,将允许日本进行太空开发和使用以“防卫”为目的的军事技术,从而打破了日本近40年来关于太空非军事化的法律禁忌,为日本将来组建承担太空作战任务的“天军”扫除了法律制约,也将使日本的“和平宪法”进一步被架空    四十年法律被打破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高科技的不断进步,日本的宇宙开发太空计划也在不断地发展,但是其发展方向却不能不令爱好和平的人们感到担忧  2008年5月
坚持一个中国,坚守对南海无可争辩的主权;两岸在维护国家主权方面早有一定默契,新形势下更应携手并肩捍卫万里海疆。  今年以来,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加紧蚕食中国南海,蓄意挑起主权争端。对此,中国政府严正表达对南海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的立场,台当局也对菲律宾提出强烈抗议,重申“中华民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权利。事实上,马英九当局上台后已着手调整陈水扁执政时消极的南海政策,两岸在南海归属中国这一原则问题上达成
小艾伯特·阿诺德·戈尔,2000年差一点就当上美国的副总统走下政坛后的戈尔一度淡出公众视线时隔六七年,戈尔以“环保斗士”的身份再度回到了镁光灯下  2007年2月25日,戈尔主演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摘得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10月12日,他又与联合国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分享了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评审委员会这样评价他:“他的政治活动演讲电影和著作反映出他(对于气候变
独立后的中亚各国在经过了艰难而复杂的发展历程后,开始越来越成熟地扮演国际社会平等成员的角色,而且随着这一地区政治建设和经济实力的发展,它们在不远的未来会发挥更重要的影响。    2007年2月,土库曼斯坦总统大选顺利进行,从而平息了尼亚佐夫总统去世以来人们对土前途的担忧与猜测。16年前的苏联解体造就了中亚地区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个民族国家实现独立的机会,
要说这个春节谁最郁闷,恐怕非陈水扁莫属1月19日,台北地方法院,陈水扁“世纪弊案”开庭审理陈水扁不但春节将在看守所度过,恐怕还要在狱中了此一生了    1月19日上午,陈水扁被押上囚车,离开看守所前往台北地方法院法庭,“世纪弊案”终于开庭更让他和他的支持者们感到雪上加霜的是,检方一开庭就追加陈水扁两项罪名,加上国务机要费案,他可能将获两个“无期”    就在不久前,有关陈水扁与民进党关系走向陈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