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谈话,是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感情,对学生施行教育的重要手段。所以,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把握谈话的时机,选择适当的谈话场所,谈话时态度平和语言委婉,平等对待谈话学生,使学生通过谈话获得更多的知识,能力及自信。我想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实话 方法 艺术 鼓励 倾听 讲究场合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多种多样,而每种不同的方法又都有其过人之处。如何做到让学生钦佩你,信任你,这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石,同时它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所在。 作为班级管理者和策划者的班主任,要做的工作既多又杂,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断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调整好状态,提高学习效率,要做到这一点,谈话就成为必不可少的方式。
班主任老师如果不将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而是居高临下以训斥的口气与学生谈话,则难以取得最理想的谈话效果。一个合格的班主任老师,应该不仅是学生的“良师”,更应该是学生的“益友”。只有如此,才能很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要注意谈话的技巧,要讲究谈话的艺术性,使之成为学生前进道路上欢快的乐声,驱除苦闷的良药。
1、要讲真话、实话
班主任与学生的谈话,要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讲事实,讲实际,对成绩不夸大,对问题不回避。实际情况怎样就说怎样,实事求是、推心置腹,开诚布公、实实在在。要知道,人心所服,乃是事实。只有讲真话、实话,才能揭示真理,找到问题的实质。说空话、大话、假话,不但说服不了学生,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反感情绪,这是班主任谈话时务必正视的问题。
2、谈话的方法必须恰当
俗话说:“有理不在声高。”班主任与学生的谈话必须注意方法,选择恰当的、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进行。方法不当,往往事与愿违。古语云:“气血之怒不可有,理义之怒不可无。”作为班主任,不能一味的与学生讲道理,对于“吃硬不吃软”的学生发点脾气是有必要的。它能一针见血地抓住要害,情理并重,使学生的心灵为之震颤,思之有理,如同一剂有强效的药物,用得有效,会立即见效。但对于“吃软不吃硬”的学生,这一套却是行不通的。班主任要慢条斯理,苦口婆心地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才不至于引起此类学生的逆反心理、抗拒心理。
3、要讲究语言表达的艺术
班主任的谈话,要尽可能使用接近学生生活的语言,要清楚明白,表达准确,万万不可词不达意,说出的话模棱两可,令学生摸不着头脑。谈话要形象生动,还要言简意赅,令学生听起来有份量的话才是有说服力的话。
4、谈话多以夸奖鼓励为主,要扮演好“鼓动师”的角色。
老师应真正有爱心,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不要吝啬表扬,善用巧用表扬,这往往比批评更具威。其实,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做教师的要善于发现并及时鼓励。《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曾这样写道: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
是生活的好地方;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可见,夸奖和鼓励是对学生的信赖,它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注入信心和力量,帮助学生扬长避短,不断地进步和完善。
5、要耐心倾听,适时提问,用心理解,精确评价
被谈话的学生一般都会先将情况向班主任诉说。这时,班主任应是学生最专注的知音。在听学生说话时,绝不可心不在焉,东张西望,或看看手腕上的表,或用手指在桌上漫不经心地敲打。而要全神贯注,身体稍稍向于说话人,这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和关心,也愿意将心里话告诉老师,有的学生是急性子,即使有伤害你的言词,也要耐心地听完,然后再说明你的看法。有的学生是慢性子,半天提不到正事,也不能着急发火,应点拨引导,适时的追问和插话,引导他尽快表述正题。在听对方倾诉时,班主任不要急于下结论,要用心理解学生表达的意思,思考在现象背后掩藏的本质,从根本上找准症结所在,然后给出客观中肯的评价或指导。若刚听一两句话就感情冲动,轻率下结论,往往弄错,俗话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班主任需要冷静与理智的态度,在听的过程中进行分析判断,抓住真实的、本质的东西,如此才能更好实现谈话的目标
6、班主任对班集体或个别学生的谈话还要讲究场合,只有在恰当的场合对学生进行谈话,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总之,班主任与学生的谈话,既可以说是语言艺术,又涉及到体态,心情,表情等因素。但归根到底是关系到班主任的育人观,如果我们是抱着一种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为学生服务的信念,那么一个班主任一定会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谈话,每一次谈话一定都会谈得非常成功,能够感动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学习的革命》[M].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
【关键词】实话 方法 艺术 鼓励 倾听 讲究场合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多种多样,而每种不同的方法又都有其过人之处。如何做到让学生钦佩你,信任你,这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石,同时它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所在。 作为班级管理者和策划者的班主任,要做的工作既多又杂,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断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调整好状态,提高学习效率,要做到这一点,谈话就成为必不可少的方式。
班主任老师如果不将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而是居高临下以训斥的口气与学生谈话,则难以取得最理想的谈话效果。一个合格的班主任老师,应该不仅是学生的“良师”,更应该是学生的“益友”。只有如此,才能很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要注意谈话的技巧,要讲究谈话的艺术性,使之成为学生前进道路上欢快的乐声,驱除苦闷的良药。
1、要讲真话、实话
班主任与学生的谈话,要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讲事实,讲实际,对成绩不夸大,对问题不回避。实际情况怎样就说怎样,实事求是、推心置腹,开诚布公、实实在在。要知道,人心所服,乃是事实。只有讲真话、实话,才能揭示真理,找到问题的实质。说空话、大话、假话,不但说服不了学生,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反感情绪,这是班主任谈话时务必正视的问题。
2、谈话的方法必须恰当
俗话说:“有理不在声高。”班主任与学生的谈话必须注意方法,选择恰当的、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进行。方法不当,往往事与愿违。古语云:“气血之怒不可有,理义之怒不可无。”作为班主任,不能一味的与学生讲道理,对于“吃硬不吃软”的学生发点脾气是有必要的。它能一针见血地抓住要害,情理并重,使学生的心灵为之震颤,思之有理,如同一剂有强效的药物,用得有效,会立即见效。但对于“吃软不吃硬”的学生,这一套却是行不通的。班主任要慢条斯理,苦口婆心地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才不至于引起此类学生的逆反心理、抗拒心理。
3、要讲究语言表达的艺术
班主任的谈话,要尽可能使用接近学生生活的语言,要清楚明白,表达准确,万万不可词不达意,说出的话模棱两可,令学生摸不着头脑。谈话要形象生动,还要言简意赅,令学生听起来有份量的话才是有说服力的话。
4、谈话多以夸奖鼓励为主,要扮演好“鼓动师”的角色。
老师应真正有爱心,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不要吝啬表扬,善用巧用表扬,这往往比批评更具威。其实,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做教师的要善于发现并及时鼓励。《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曾这样写道: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
是生活的好地方;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可见,夸奖和鼓励是对学生的信赖,它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注入信心和力量,帮助学生扬长避短,不断地进步和完善。
5、要耐心倾听,适时提问,用心理解,精确评价
被谈话的学生一般都会先将情况向班主任诉说。这时,班主任应是学生最专注的知音。在听学生说话时,绝不可心不在焉,东张西望,或看看手腕上的表,或用手指在桌上漫不经心地敲打。而要全神贯注,身体稍稍向于说话人,这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和关心,也愿意将心里话告诉老师,有的学生是急性子,即使有伤害你的言词,也要耐心地听完,然后再说明你的看法。有的学生是慢性子,半天提不到正事,也不能着急发火,应点拨引导,适时的追问和插话,引导他尽快表述正题。在听对方倾诉时,班主任不要急于下结论,要用心理解学生表达的意思,思考在现象背后掩藏的本质,从根本上找准症结所在,然后给出客观中肯的评价或指导。若刚听一两句话就感情冲动,轻率下结论,往往弄错,俗话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班主任需要冷静与理智的态度,在听的过程中进行分析判断,抓住真实的、本质的东西,如此才能更好实现谈话的目标
6、班主任对班集体或个别学生的谈话还要讲究场合,只有在恰当的场合对学生进行谈话,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总之,班主任与学生的谈话,既可以说是语言艺术,又涉及到体态,心情,表情等因素。但归根到底是关系到班主任的育人观,如果我们是抱着一种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为学生服务的信念,那么一个班主任一定会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谈话,每一次谈话一定都会谈得非常成功,能够感动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学习的革命》[M].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