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典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tis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学生受用一生的文化资产。在课程多样化的今天,要将其渗透在教学中,首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传统经典教学,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其次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实践经典,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主要有诵读传统经典,办黑板报,开设“名著导读”课,写读后感,举办经典诵读比赛、默写竞赛,做读书笔记,摘录经典等方法。通过这些渗透方法让学生热爱并传承传统经典文化。
  [關键词]传统经典;语文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9-0009-02
  传统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先贤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复兴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学生受用一生的文化资产。在课程多样化的今天,融传统经典于语文教学中,借传统经典来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底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是一个语文教师必须承担的任务。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传统经典,充分发挥其作用呢?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传统经典教学,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语文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促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本民族的精神、道德观念,用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来启发和影响学生,使学生在长期的熏陶渐染、潜移默化中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时,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旷达;在学习屈原的《离骚》时,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爱国;在学习杜甫的《登岳阳楼》时,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忧国忧民;在学习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使学生懂得什么是英雄报国无门的愤怒;在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时,使学生懂得什么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默默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解读并走近一个个伟大的灵魂,感受伟人高尚的情怀和人格魅力,从而实现文化的传递、精神的传承;在一次次的情感体验中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思想得以升华,也有助于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二、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实践经典,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
  1.诵读传统经典
  高中生课程多、时间紧,因此语文教师要合理安排好早读、晚餐后、语文课前的一些时间来诵读经典。古诗文音律协调、平仄有致、骈散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优美动听。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木瓜》中的“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通过诵读,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拓宽其阅读面,丰富其传统文化素养和底蕴,还能加强其记忆,永久地将这些诗文铭记在心,终身受用。
  2.办黑板报
  高中生每周办一次黑板报,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空间弘扬传统文化。可以把黑板报分成几个板块,介绍传统节日的、爱国的、勤学苦读的,等等,每个主题可以附上一些古诗文,详尽地介绍。如介绍春节,写上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分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介绍清明节,写上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介绍重阳节,写上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宣扬“爱国”主题时,通过《离骚》《春望》《示儿》《京口北固亭怀古》《满江红》等古诗文,来重点介绍屈原、杜甫、陆游、辛弃疾、岳飞高洁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介绍古代人“勤学苦读”的例子时,可以重点介绍“悬梁刺股”的孙敬、苏秦,“凿壁借光”的匡衡,“囊萤映雪”的车胤、孙康。通过出板报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民风民俗,体会伟人高尚的爱国情操,感受成功人士的艰辛不易,以此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领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
  3.利用“名著导读”课,让学生做好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每册都有“名著导读”,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它,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如《论语》《诗经》《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这些作品都是中华民族的经典之作,阅读它们是浏览中国古典文学的智能之海,也是阅读中国传统人文、社会、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知识之库,不仅能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开阔学生的视野,更能让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善恶,一生受益无穷。学生平时学习比较紧张,教师可以安排他们在寒暑假阅读,一个假期读两本书,一年读四本书,三年下来可以阅读十二本名著,这真是不小的收获。
  4.写读后感
  高中生一提到写作文,就特别头疼。因为他们平时阅读太少,尤其积累太少,一到写作,脑中空空,无从下手,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越来越不爱写作。教师首先要让学生通过精深的课内阅读和广泛的课外阅读积累大量的素材,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由量变到质变,学生对阅读就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将其认识和看法写出来,形成纸质的东西,教师经过批阅,可把上乘之作当范文在班上读一读,也可让学生交流看法,以此鼓励学生,把写读后感当成每天的必修课,坚持不懈,不仅有助于学生个性思维的形成,更对其写作水平有所提高。
  5.举办经典诵读比赛、默写竞赛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传统经典的热情,语文教师每学期可开展一次全年级的经典诵读比赛和经典默写竞赛活动。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尤其是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表现了一代伟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通过这首词,笔者又拓展学生学习其他几首词,如《清平乐·六盘山》等,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代伟人为中国革命奋斗的豪迈之情。当学生把这几首词背熟之后,笔者趁热打铁,在班上开展诵读毛泽东诗词的比赛,进而在全年级开展此项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学习一代伟人高尚的爱国情怀。高二语文《古代诗歌散文选》中选有大量的古诗词,在督促学生背诵后,再开展诵读比赛,提高其学习传统经典的积极性。进入高三,学生学习特别紧张,几乎没有时间参加这些活动,但我们可根据高考规定的篇目,来引导、督促学生主动背诵、默写,以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在诵读比赛之余,还可进行相应的默写比赛,让学生把背熟的诗句展示出来,既落实了高考默写的要求,又丰富了他们的文化底蕴。开展此活动,既能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还能让学生广泛参与,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6.做读书笔记,摘录经典
  俗话说:“眼过十遍,不如手过一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语文教师在让学生阅读经典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摘录文中的名言警句、优美片段,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等寓意深刻的句子,且要求书写工整、大方、美观。教师还要做到每周检查一次,督促学生养成摘录的良好习惯,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这样做不仅能积累文化知识,增强文化底蕴,而且说话时出口成章,行文时文思泉涌。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经典是一个难点,高中生一向重视数理化,漠视语文,觉得这些东西距离他们年代久远,又晦涩难懂。要做好这项工作,语文教师必须不遗余力,引导、督促学生学习经典、阅读经典,培养学生热爱经典,让其快乐学习,并肩负起传承文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且努力终身。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其他文献
摘 要:企业集团财务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实现长期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企业集团财务预算管理就是对企业的投放和收益、收入和支出、成果与分配等进行预算和控制,以期达到战略发展目标。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务预算 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6-153-01    一、企业集团预算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预算管理是
建立了快餐纸袋中7种全氟有机物(全氟己酸、全氟庚酸、全氟辛酸、全氟壬酸、全氟十二烷酸、全氟十四烷酸、全氟辛烷磺酸盐)残留的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LC-MS/MS)分析方
[摘 要]新版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构建以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主阵地在课堂,初中地理教师应立足教学实际,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探索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努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关键词]立德树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终身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本刊通讯员:您是市政建设特别是桥梁建设方面的专家,并在《中国建设报》开辟专栏——“老穆说桥”,首先请您简单说说“桥”的历史和中国桥的故事。穆群纯:众所周知,桥梁是人类建造
珠江航运指数数据是否真实,是否能够及时反映珠江三角洲实时的航运运价波动,这是许多航运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为此,广州航运交易所运用三个数据来源,确保指数的精准度,还设置了查错
文章阐述了人才资源在企业运作中的重要性以及企业结构中人才的生存法则,指出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的是不同人才。并对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进行了重点分析。
以宁夏枸杞鲜果为原料,经打浆与护色后,用不同酶制剂进行酶解处理,结合酶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底物pH,考察对枸杞出汁率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经单因素和Box—Behnken优化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