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也抗战之《战时常识》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sdfsdf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鸥,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聘教授、课程教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实验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获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虽然现代战争少不了新式武器—飞机、坦克—但事实一再表明,书本才是最难对付的武器。书本是最轻的武器,但也是最重要、最耐用的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欧洲战场,面对德国军队的疯狂进攻,有学者深刻地指出:“战争迄今为止所采用的最厉害的单一武器并不是一架飞机、一颗炸弹或一部重型坦克。而是《我的奋斗》(希特勒著)。”[1]所以,希特勒的一个重要战争部署就是焚书。所以,罗斯福强调书本是“战争的利器”。所以,美国针对德国的焚书,将一亿四千万册书送往二战前线的将士手中……
  《战时常识》就是这种最轻、最耐用的武器之一。《战时常识》分低中高级三册,编撰者主要有沈百英(低年级)、赵景源、徐应昶(中年级)、吕金禄、谭勤余(高年级),由商务印书馆于全面抗战爆发后的四个月内完成策划、编写、审核、出版和发行的全套流程进入学校(1937年11月),作为新学期常识教科书的补充教材,以适应抗战期间学校教育的特殊需要。同时出版配套的教师用参考书。《战时常识》在出版后,因为很好地适应了全面抗战突然兴起的教学需要,所以大受欢迎。第一册初版后14个月里,就已经出17版,第三册19个月后达19版。这从一个维度可以看到它对于普及抗战知识、宣传抗战理念、动员全民抗战发挥着多么巨大的作用。
  沈百英(1897—1992),江苏吴县人,童年先入私塾,后入公学,1913年考入江苏省立第一师范,1918年师范毕业后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1920年任江苏省立一师附小教师,1922年起历任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教务主任、校长。1927年任商务印书馆编审,编写了多种国内小学教科书和国外华侨子弟用的小学教科书,以及儿童读物、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用书等。1929年起兼任上海大夏大学、光华大学、沪江大学教师,1956年起专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
  谭勤余(1895—1968),贵州清镇市人。1910年毕业于清镇县立高等小学堂。1912年入贵州省立初级师范学校。1917年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加入中国学术团体“中华学艺社”。1919年入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1924年毕业并升入东京工业大学研究部。1925年学成回国,进入商务印书馆,主要负责编辑、翻译化学书籍以及教科书等,积极参与领导中华学艺社的活动。1941年,商务印书馆派谭勤余到重庆成立编审部,中华学艺社也授命他将总社迁往重庆。1945年从重庆回到贵阳,受命恢复中华学艺社贵州分社,先后任贵阳医学院、贵阳师范学院、贵州大学教授。“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9年被平反恢复名誉。
  该书分三册,适应三个学段学生使用。每册30课,共90课。作为《战时常识》教科书,书中所有课文全是战争所需要了解的内容,全部与抗战相关。内容相似,但不重复,是一层一层的深化。基本涉及如下两类:一是直接的与战争相关的知识内容,含武器、军队、战争等,如我国的兵器、打仗用的飞机、躲避飞机、晚上敌机飞来、警报声音、留心炮弹和炸弹、留心敌人放毒气、赶快躲避毒气、戴防毒面具、我国的空军、我国的陆军、欢迎我国的军队、欢送我国的军队、我国军队多(以上第一册),枪炮和炸弹、战车和装甲汽车、陆军、海军、空军、陆战、海战、空战、陆海空军联合作战、怎样防空、防空演习、几种毒气、怎样防毒、怎样救护、怎样消防等(以上第二册),三册中共有此类课文52篇,占总课文90篇的近60%;二是间接的与战争相关的内容,含战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战时学生应持的态度和行为,共38篇,如一起去抗战、到避难所去、童子军真热心、捐金银给政府、把零用钱捐出去、收集无用的东西、买了东西送到军队里去、出壁报、我爱中华民国、将来去当兵等(以上第一册),支付存款的限制、买卖粮食的限制、民众的组织和训练、我们的战时工作等(以上第二册)。到了高年级,开始按单元组织课文,如第三册第一单元“抗战意义的认识”,第二单元“现代战争的大概”,第三单元“防空”,第四单元“防毒”,第五单元“后方工作”,第六单元“最后胜利的把握”,第七单元“我们的工作”。按单元设计,抗战内容就更聚焦,如第三单元“防空”包括五课:各国空军的现状和标识、空袭与空袭警报、防空(一)、防空(二)、防空室。各课均针对性很强地指向抗战期间的防空知识的普及。可以说,在为抗战服务上,在宣传全力抗战上,《战时常识》是全身心投入的。
  虽然这是“战时”课本,全身心投入抗战,但它同时也是战时之“常识”课本,所以尽管都与抗战有关,尽管是全身心投入抗战,却多集中在与抗战相关的常识内容上,它首先是知识,是科学常识,是社会常识,所以它当然要服务于战争,但知识本身显然有更久远更普适的价值。如第一册第19课《发生了火灾》:“如果敌机来丢炸弹,发生了火灾,应该注意几件事:一、赶快报告救火会;二、不要大哭大喊;三、不要冒险去搬东西;四、不要站在火场旁边呆看。”[2]这既是对战争火灾的防范与救援,也是平时火灾的防范与救援应注意的事项。典型的属于常识内容。不像个别抗战课本,一味强调爱国、强调牺牲,置人的生命而不顾。
  又如第二册中《侵略我国的日本》一课是这样的:
  弟弟:哥哥,日本在哪里?
  哥哥:日本在我国的东面。
  弟弟:日本有多少土地?
  哥哥:日本的土地很小,原来只有本州、九州、四国和虾夷几个岛,后来陆续并吞了我国的琉球、台湾和朝鲜。
  弟弟:日本有多少人民?
  哥哥:只有六千多万。
  弟弟:日本的土地比我国小,人民比我国少,怎么会侵略我国呢?
  哥哥:这话讲起来很痛心!因为近几十年来,日本努力自强,处处学欧美的长处;我国却一味守旧,进步很慢,所以我国被他侵略了。
  这样的课文,很好地结合了地理常识内容和爱国主义教育。而且又不是一味丑化地、神剧般负面地叙述,它清晰地告知国人:日本是因为努力自强,吸取欧美之长而成就其国力。它痛心地警示国人:只守旧不改革,只能挨打被侵略,不论一个国家历史有多长、人口如何多、面积如何大。
  除了内容上压倒一切的抗战材料外,活动设计上也一点都不马虎。编撰者没有因为大敌当前的非常时刻,就采取贴标签、唯说教、满堂灌的形式,而是一刻都没有忽略这是为孩子们提供的读本,是要于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在他们心灵中实施润物细无声的教养。所以,该教科书对教学有明确的三点建议:“随时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多方搜集材料,以资证验”“设法联络发表,实地应用”[3]。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其基本精神与当今课程改革的追求高度吻合。
  抗日战争是在为国家而战,为民族而战,所以我们就离不开兵器,离不开陆海空军,离不开陆海空战。这从教科书命名“战时”上已经有充分的表现了;但我们同时也在为中华民族的梦想而战,为人类心智的自由平和发展而战,所以离不开知识,离不开科学,离不开益智书(最初textbook一词被翻译成益智书)。这从虽然以“战时”命名,但“战时”毕竟是用来修饰“教科书”的这一点得到了证明。
  书本不输刀枪。书本没有能力去直接扑灭战火,但它能消灭愚昧,它能伸张正义。而消灭愚昧和伸张正义是确保胜利并永续和平的最重要的武器。
  参考文献:
  [1]曼宁.书本也参战[M].陈白秀译,台北:台湾时报文化出版公司,2015:91.
  [2]沈百英. 战时常识·初级[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20.
  [3]沈百英. 《编辑大意》, 战时常识·初级[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任媛媛)
其他文献
小學科学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以及教学活动的设计、课堂教学的开展都要以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为基础。本文以《金鱼》一课为例,简述教师如何基于学生已知开展教学活动。一、诊断学生已知,确定教学目标  良好的教学目标能使教学活动不陷入盲目的状态,有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做到事半功倍。当然,良好的教学目标一定是以学生的已有认知为基础确定的。在《金鱼》一课,教师是这样诊断学生的已有认知的。  1.调查
一、成长与求学,成为代课教师  我出生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一个叫六堡村的寨子,是畲族聚居区。我的父母都不识字,我爷爷识一点字,他在旧社会是寨子里的鬼师。最初,他想让我继承他的本领。后来,他觉得我上学成绩还可以,就一直支持我上学。  1981年,读完小学后,我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县里的初中。当时,农村学生考进县城中学的很少。我在麻江中学读初中,最想初中毕业后考师范,因为那是最好的出路。但是,上初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处于新时代,面临新起点,出现新要求,教育也应有所作为,根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应高中课标修订,满足学校、家庭和社会关于学生阅读素养提升的要求。  为此,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和北京云舒写教育科学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一届新时代阅读教育高峰论坛“问道整本书阅读”于11月25
上海市徐汇区紫薇实验幼儿园创建于1997年,是上海市第一所面向0~6岁婴幼儿综合性的早期教育机构,最早开始探索婴幼儿(0~3岁)早期潜能开发、幼儿园早期家庭教育指导(0~3岁)。她打破固有的办园模式,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培养目标,将幼儿的入学年龄提前到出生,填补了上海0~3岁婴幼儿学校教育的空白。  幼儿园的20多年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园长张爱莲。在这所幼儿园中,
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建设好教师队伍,让更多的优秀教师承担起引导人、培养人、造就人的历史使命,这是教育管理的根本任务。而教育部为2018年教师节所确定的主题是“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敬德书院”从2015年起便集中关注、研讨师德与师道的问题,先后举办了“传统文化与教师德行”“知行合一
新的一年,新的希冀。我希望,每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都能成为文明自信、健康生活、厚德善良、责任担当的新型现代公民,每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都能为最底层的社会大众提供更加适切的教育。我希望,义务教育更加均衡与公平,更加注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更加注重立德树人的践行。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新的一年,我希望能够邂逅更多的小美好,读闲书、品春茗、听香雪、赏名校……让自己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课程建设和课程育人的依据与出发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指出,“基于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可以指导课程的变革与推新,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新课程体系,并指导各学段和各学科课程目标之间做好垂直衔接和横向整合”[1]。  核心素养理论对一线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两个方面:必修课方面,核心素养理论可以指导教师教学实践,适应必修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选修课程方面,可以为教
本刊讯 2017年8月15日,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与心和公益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全人教育奖”颁奖典礼在国家图书馆典籍博物馆举行。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副院长王雄等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一同揭晓第三届“全人教育奖”的获得者及提名奖获得者。来自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的张轶超老师获得第三届“全人教育奖”,获得由组委会颁发的20萬元人民币的奖励。来自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贲友林、北京亦庄实验小学的常
今天,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变,阅读这件理所当然的事,却变成了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也许有人视这种变化为寻常之事,但我认为,阅读不是一件可为可不为的简单事情。阅读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文化的最主要功能是教化人和塑造人,阅读决定人的知识、思想、意志、审美和情趣,关系人的心灵成长与人格形成,关乎国民素质与民族未来。国民素质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国民素质提高靠阅读,阅读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事
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叙事性作品。纵览这些叙事性作品,我们发现其中的“人物小传”,如《李时珍》《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白衣天使》等,具有独特的阅读价值。其阅读价值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精神引领与叙事本质。  首先,阅读人物传记,能够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了解了传主光辉灿烂的成就以及世人对传主中肯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能了解传主面对挫折时的坚韧不拔、本职岗位上的尽心尽责、为民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