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减斑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近远期临床结局的影响

来源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dai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衰减斑块(A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试验设计属于前瞻性研究,以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入住心内科且符合条件的225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一般临床资料、斑块的血管内超声特点、冠脉造影血流情况和PCI后30 d内心血管并发症。长期随访以电话随访为主,辅以住院随访、门诊随访,终点事件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生存率估算应用Kaplan-Meier法,组间生存率曲线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

结果

AP组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A)、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重构指数均较非AP组显著增大,两组之间球囊扩张后即刻校正的TIMI帧数(CTF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组近期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AP组,但是长期随访后两组之间无不良心脏事件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9,P=0.640)。

结论

AP不影响PCI后ACS患者的长期预后,但是影响其近期预后,这有助于ACS患者急性期进一步的风险分层和指导治疗。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对比评价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和正常胎儿小脑容积发育的差异。方法采集孕20~36+6周龄168例正常胎儿和73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小脑三维图像,采用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 (VOCAL)30°旋转法勾勒计算小脑容积,比较两组之间差异,在各孕周应用秩和检验探讨容积差异出现的最初孕龄,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各亚型对胎儿小脑发育的影响。结果两组胎儿的小脑容积均随孕周增加而增长,但从孕
期刊
目的分析不同病因的肝硬化患者肝杨氏模量值是否有差异。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99例,其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39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6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34例。选择同期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肝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测量并记录肝组织的杨氏模量值,分析比较各组受试者肝组织的杨氏模量值差异。结果健康对照组的肝组织杨氏模量值最低,为(4.81±0.9)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和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对比分析直接希氏束起搏(direct His-bundle pacing,DHBP)与右室心尖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pacing,RVAP)时左室收缩同步性,并探讨2D-STI和TDI在评价左室收缩同步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植入有DHBP和RVAP起搏方式的永久起搏器患者,分别在DHBP和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功能,并通过长期随访,探讨左室运动功能的受损程度及特点判断AMI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78例首发AMI患者入院时左心超声图像,分析得出左室纵向峰值应变(LPSS)、径向峰值应变(RPSS)及环向峰值应变(CPSS),结合长期临床随访资料评价患者AMI后再发心血管事件及心因性死亡的风险。结果与随访期间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AMI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