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养殖生产中使用的益生素可以说各类繁多,国内外按不同标准划分出不同种类,根据我国现阶段生产使用并获国家批准的有12种,在众多益生素中如何选用,养殖者和生产者说法不一,针对不同的需要应选用相应的益生素。同时还应注意因使用方法不当而影响效果。
关键词:益生素;种类;选用;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S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005-02
益生素是指饲喂给动物的活的微生物培养物,主要是通过加强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屏障功能或通过增进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抗病力和体质,防止病菌感染,同时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生长率。其产品有口服糊剂、水溶性粉剂或液剂、直接饲喂的饲料添加剂。目前我国把Probioties译为益生素,也有人将其译为促生素、生菌素、活菌素、EM制剂等。益生素在饲养业的应用日益广泛。欧美和日本等国已将其列入添加剂范畴加以研究和管理。各国选用的益生素菌种不同。我国农业部正式批准生产使用的微生物添加剂有12种,实际用于配合饲料的活体微生物群主要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以嗜酸乳杆菌为主)、粪链球菌:双歧杆菌、仙人山属菌及酵母菌等。其中酵母菌和乳酸菌是应用多的微生物添加剂。
1、益生素种类
1.1 动物肠道内菌群的分类及动态变化动物的消化道内大约有100兆细菌,其中100种左右的细菌构成了肠道的主要菌群结构,根据各类菌在肠道中的分泌,可分为有益菌群、有害菌群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菌群)三种。动物的健康状况与肠道微生物形成的微生态结构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幼龄动物肠道有益菌占绝对的优势,尤其是双歧杆菌占细菌数的99%。而大肠杆菌、球菌只占1%;随着日龄的增加,产气荚膜梭菌等有害菌呈上升的趋势,它们所产生的硫化氢、硫醇、酚类和胺类等有毒有害物质也会随之增多,影响动物的健康及生产性能。
1.2 饲用益生素添加剂菌种在饲用益生素添加剂方面,各国都在筛选、寻求自己的菌源,到1989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和美国饲料公定协会(AAFCO),不定期地发表“直接饲喂且一般认为是安全的微生物品种”,共有43种,但据Quinlin(1991)报道,现实使用的主要是乳酸杆菌(以嗜酸乳酸杆菌为主)、粪链球菌、芽孢杆菌以及酵母等。
1.3 饲用益生素添加剂的分类根据微生物的种类、菌株组成不同,其分类方法也不同。
1.3.1 按微生物种类来划分活菌制剂根据微生物种类可分为乳酸杆菌类活菌制剂、芽孢杆菌类活菌制剂、酵母类活菌制剂。
1.3.1.1 乳酸杆菌类微生物制剂乳酸菌是能够分解糖类以产生乳酸为主要代谢产物的无芽孢的革兰氏阳性菌,厌氧或兼性厌氧生长,在pH3.0-4.5酸性条件下仍能够生存。包括乳杆菌属、链球菌属、明串珠菌属、片球菌属。其中包括乳酸杆菌发酵饲料、乳酸杆菌粉及乳酸杆菌提取物。目前主要应用的是嗜酸乳酸杆菌和粪链球菌。
1.3.1.2 芽孢杆菌类活菌制剂芽孢杆菌类活菌制剂的芽孢在动物肠道微生物群落中仅零星存在,是一类兼性厌氧、可形成内生孢子——芽孢革兰氏阳性菌。目前至少有三种芽孢杆菌出现在市场上,即枯草芽孢杆菌,地衣多糖芽孢杆菌及toyi杆菌。
1.3.1.3 酵母微生物制剂与芽孢杆菌属一样,也是零星存在于动物肠道微生物群落中,目前应用的主要有啤酒酵母和石油酵母。它可为动物提供蛋白质,帮助消化,刺激有益菌的生长,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对防治畜禽消化道系统疾病起到有益作用。
1.3.1.4 优杆菌类优杆菌可分泌乳酸促进饲料消化;抑制病原菌刺激有益菌的生长;但稳定性较差。
1.3.1.5 拟杆菌制剂是肠道中的厌氧杆菌,占第一位的正常菌,它的使用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
1.3.1.6 光合细菌是一类有光合作用能力的异养微生物,主要利用小分子有机物而非二氧化碳合成自身生长繁殖所需的各种养分。富含蛋白质、B族维生素、辅酶O抗活性病毒因子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及类胡萝卜素、蕃茄红素等天然色素。
2、益生素的选用
2.1 益生素菌种要求理想的益生素制剂的细菌种类应当具有促进动物生长、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功能,同时必须能在肠道内生存,且具有新陈代谢和肠道抗菌药物的功能。优质的直接饲喂微生物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第一,必须能到达小肠并在此繁育。某种微生物在某种动物肠道内殖居的共生现象是具有特异性的。第二,必须是非病原性的和无毒性的。第三,必须有足够数量的细菌以建立和维持所谓平衡。第四,可被迅速激活,并有很高的生长率。第五,在储存和加工条件下有很好的耐受能力。
2.2 益生素的特性最理想的益生素应具备以下特性:一是不会使人和动物致病;二是在低pH值和胆汁中存活,并能植入肠粘膜;三是在发酵过程中能产生乳酸;四是能合成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菌等肠道致病菌的抑制物且不影响自己的活性;五是经加工后存活率高,混入饲料后室温下稳定性好。
2.3 益生素质量指标因种类不同有所差异,但均应符合以下要求:第一,商品益生素需经安全性检验。第二,商品益生素具有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和防治某些疾病的作用。第三,商品益生素必需是活菌,如芽孢杆菌类的益生菌每克至少含10亿个以上活菌,而且能在畜禽肠道存活,适应肠道复杂的环境条件并能进行新陈代谢活动。第四,商品益生素每克含杂菌数不得大于1000个,致病性菌不得检出。
3、影响益生素作用效果的因素
3.1 动物种类动物种类不同要求益生素菌种组合也不同。适于单胃动物的微生态制剂所用菌株一般为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等,而适于反刍动物的却是真菌、酵母等益生素。
3.2 动物生理状态动物处于外界环境变化等应激时期是活菌制剂发挥最佳作用效果的前提条件;而当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状况良好时,益生素的影响较小。
3.3 饲料类型及成分据报道在玉米青贮料中添加益生素饲喂海福特牛,效果比在大麦青贮料中添加效果好。另外,饲料中的微量元素,抗菌物质等对微生物有破坏作用。
3.4 饲料加工过程在制粒与膨化过程中,高温高压蒸汽明显影响微生物活性,制粒过程可造成10%-30%孢子损失。肠杆菌可损失达90%以上,而乳杆菌经60℃或更高温度几乎全部杀灭,酵母经70℃的制粒过程活细胞损失99%以上。在饲料加工过程中,菌株必须能经受起高温的考验,可以通过一些微胶囊包埋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来保证益生素正常效力的发挥。
3.5 菌剂的菌株组成及其定植能力目前,大多数饲用益生素是复合菌剂,其所含菌株有主次之分,而不同菌株在消化道内的协同作用的效果不同。同时菌株能否在消化道内迅速定植而形成优势种群也是影响使用效果的因素之一。
3.6 温度和pH值来源不同的微生物对温度耐受力不同,芽孢杆菌能耐受较高温度,52-102℃范围内损失很小。加入配合饲料中,在102℃条件下制粒。贮藏8周后仍然比较稳定。经长时间贮存变化也很小。乳酸菌类在温度66℃或更高时几乎完全失去活性。链球菌在71℃条件下。活菌损失96%以上;酵母菌在82-86%条件下完全失去活性。当贮存温度超过30℃时,制剂活性就会受到影响,益生素正常贮藏条件下以温度不高于25℃为宜,尤其是非孢子态微物生。
参考文献:
[1]王建辉,陈立祥,贺建华,益生素的不同作用机理探讨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饲料工业,2004(3),26-30
[2]张妮亚,齐德生益生素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2008-08-02]
关键词:益生素;种类;选用;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S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005-02
益生素是指饲喂给动物的活的微生物培养物,主要是通过加强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屏障功能或通过增进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抗病力和体质,防止病菌感染,同时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生长率。其产品有口服糊剂、水溶性粉剂或液剂、直接饲喂的饲料添加剂。目前我国把Probioties译为益生素,也有人将其译为促生素、生菌素、活菌素、EM制剂等。益生素在饲养业的应用日益广泛。欧美和日本等国已将其列入添加剂范畴加以研究和管理。各国选用的益生素菌种不同。我国农业部正式批准生产使用的微生物添加剂有12种,实际用于配合饲料的活体微生物群主要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以嗜酸乳杆菌为主)、粪链球菌:双歧杆菌、仙人山属菌及酵母菌等。其中酵母菌和乳酸菌是应用多的微生物添加剂。
1、益生素种类
1.1 动物肠道内菌群的分类及动态变化动物的消化道内大约有100兆细菌,其中100种左右的细菌构成了肠道的主要菌群结构,根据各类菌在肠道中的分泌,可分为有益菌群、有害菌群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菌群)三种。动物的健康状况与肠道微生物形成的微生态结构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幼龄动物肠道有益菌占绝对的优势,尤其是双歧杆菌占细菌数的99%。而大肠杆菌、球菌只占1%;随着日龄的增加,产气荚膜梭菌等有害菌呈上升的趋势,它们所产生的硫化氢、硫醇、酚类和胺类等有毒有害物质也会随之增多,影响动物的健康及生产性能。
1.2 饲用益生素添加剂菌种在饲用益生素添加剂方面,各国都在筛选、寻求自己的菌源,到1989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和美国饲料公定协会(AAFCO),不定期地发表“直接饲喂且一般认为是安全的微生物品种”,共有43种,但据Quinlin(1991)报道,现实使用的主要是乳酸杆菌(以嗜酸乳酸杆菌为主)、粪链球菌、芽孢杆菌以及酵母等。
1.3 饲用益生素添加剂的分类根据微生物的种类、菌株组成不同,其分类方法也不同。
1.3.1 按微生物种类来划分活菌制剂根据微生物种类可分为乳酸杆菌类活菌制剂、芽孢杆菌类活菌制剂、酵母类活菌制剂。
1.3.1.1 乳酸杆菌类微生物制剂乳酸菌是能够分解糖类以产生乳酸为主要代谢产物的无芽孢的革兰氏阳性菌,厌氧或兼性厌氧生长,在pH3.0-4.5酸性条件下仍能够生存。包括乳杆菌属、链球菌属、明串珠菌属、片球菌属。其中包括乳酸杆菌发酵饲料、乳酸杆菌粉及乳酸杆菌提取物。目前主要应用的是嗜酸乳酸杆菌和粪链球菌。
1.3.1.2 芽孢杆菌类活菌制剂芽孢杆菌类活菌制剂的芽孢在动物肠道微生物群落中仅零星存在,是一类兼性厌氧、可形成内生孢子——芽孢革兰氏阳性菌。目前至少有三种芽孢杆菌出现在市场上,即枯草芽孢杆菌,地衣多糖芽孢杆菌及toyi杆菌。
1.3.1.3 酵母微生物制剂与芽孢杆菌属一样,也是零星存在于动物肠道微生物群落中,目前应用的主要有啤酒酵母和石油酵母。它可为动物提供蛋白质,帮助消化,刺激有益菌的生长,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对防治畜禽消化道系统疾病起到有益作用。
1.3.1.4 优杆菌类优杆菌可分泌乳酸促进饲料消化;抑制病原菌刺激有益菌的生长;但稳定性较差。
1.3.1.5 拟杆菌制剂是肠道中的厌氧杆菌,占第一位的正常菌,它的使用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
1.3.1.6 光合细菌是一类有光合作用能力的异养微生物,主要利用小分子有机物而非二氧化碳合成自身生长繁殖所需的各种养分。富含蛋白质、B族维生素、辅酶O抗活性病毒因子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及类胡萝卜素、蕃茄红素等天然色素。
2、益生素的选用
2.1 益生素菌种要求理想的益生素制剂的细菌种类应当具有促进动物生长、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功能,同时必须能在肠道内生存,且具有新陈代谢和肠道抗菌药物的功能。优质的直接饲喂微生物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第一,必须能到达小肠并在此繁育。某种微生物在某种动物肠道内殖居的共生现象是具有特异性的。第二,必须是非病原性的和无毒性的。第三,必须有足够数量的细菌以建立和维持所谓平衡。第四,可被迅速激活,并有很高的生长率。第五,在储存和加工条件下有很好的耐受能力。
2.2 益生素的特性最理想的益生素应具备以下特性:一是不会使人和动物致病;二是在低pH值和胆汁中存活,并能植入肠粘膜;三是在发酵过程中能产生乳酸;四是能合成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菌等肠道致病菌的抑制物且不影响自己的活性;五是经加工后存活率高,混入饲料后室温下稳定性好。
2.3 益生素质量指标因种类不同有所差异,但均应符合以下要求:第一,商品益生素需经安全性检验。第二,商品益生素具有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和防治某些疾病的作用。第三,商品益生素必需是活菌,如芽孢杆菌类的益生菌每克至少含10亿个以上活菌,而且能在畜禽肠道存活,适应肠道复杂的环境条件并能进行新陈代谢活动。第四,商品益生素每克含杂菌数不得大于1000个,致病性菌不得检出。
3、影响益生素作用效果的因素
3.1 动物种类动物种类不同要求益生素菌种组合也不同。适于单胃动物的微生态制剂所用菌株一般为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等,而适于反刍动物的却是真菌、酵母等益生素。
3.2 动物生理状态动物处于外界环境变化等应激时期是活菌制剂发挥最佳作用效果的前提条件;而当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状况良好时,益生素的影响较小。
3.3 饲料类型及成分据报道在玉米青贮料中添加益生素饲喂海福特牛,效果比在大麦青贮料中添加效果好。另外,饲料中的微量元素,抗菌物质等对微生物有破坏作用。
3.4 饲料加工过程在制粒与膨化过程中,高温高压蒸汽明显影响微生物活性,制粒过程可造成10%-30%孢子损失。肠杆菌可损失达90%以上,而乳杆菌经60℃或更高温度几乎全部杀灭,酵母经70℃的制粒过程活细胞损失99%以上。在饲料加工过程中,菌株必须能经受起高温的考验,可以通过一些微胶囊包埋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来保证益生素正常效力的发挥。
3.5 菌剂的菌株组成及其定植能力目前,大多数饲用益生素是复合菌剂,其所含菌株有主次之分,而不同菌株在消化道内的协同作用的效果不同。同时菌株能否在消化道内迅速定植而形成优势种群也是影响使用效果的因素之一。
3.6 温度和pH值来源不同的微生物对温度耐受力不同,芽孢杆菌能耐受较高温度,52-102℃范围内损失很小。加入配合饲料中,在102℃条件下制粒。贮藏8周后仍然比较稳定。经长时间贮存变化也很小。乳酸菌类在温度66℃或更高时几乎完全失去活性。链球菌在71℃条件下。活菌损失96%以上;酵母菌在82-86%条件下完全失去活性。当贮存温度超过30℃时,制剂活性就会受到影响,益生素正常贮藏条件下以温度不高于25℃为宜,尤其是非孢子态微物生。
参考文献:
[1]王建辉,陈立祥,贺建华,益生素的不同作用机理探讨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饲料工业,2004(3),26-30
[2]张妮亚,齐德生益生素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2008-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