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中物理教学中图像的“魅力”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xinghua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私立诸暨高级中学浙江 诸暨311800)
  
  图像作为物理独特的三大语言之一,能够以丰富和独特的表征方式准确的将物理世界和规律展示给我们,高中物理教学中图像的运用是处理物理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和有效方法.新课改以来,高中物理的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加注重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本文笔者根据自身多年从事高中物理一线教学的实战经验,以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从物理图像在高中物理学科中的教育教学出发,阐述了物理图像在处理实际问题的独特性、实用性和高效性,从而体现物理图像的“魅力”所在,以飨读者.
  1高中物理图像的教育价值和功能的体现
  图像已经成为表达世界的一种方式,物理图像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存在于物理教学之中,物理图像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发挥着独特的教育功效.具体有如下两个方面:
  1.1物理图像的有效运用有助于促进学生“视觉——空间”智力的发展
  人类所从事的活动中都呈现着视觉思维的影子,然而,视觉思维正是形成视觉——空间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在高中物理的教育实践中,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曲线图和示意图,这不仅起到介绍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育功能外还提供了学生学习与交流的另一个途径,从而使学生的视觉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例如:某杂技表演中,进行独立走钢丝的表演,某人走到钢丝的中点时,钢丝中的张力是人重力的几倍?处理本题时,根据题目的物理情境和在头脑中的“视图化”画出示意图,然后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与平衡相结合进行处理,这一过程就是将一个物理情境和问题转化为物理图像,然后利用物理图像及数学几何关系处理和解决问题,本身也是提升“看、想、画”能力不断提升的一个过程,同时学生的“视觉——空间”智力也得到了相对应的有效发展和提高.
  1.2物理图像的有效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情趣
   创造新知识、发现新规律和开拓新领域的思维的活动都可以说是创造性思维,在高中物理学习中,一个物理问题和物理习题的处理方式和方法的独特和新颖都可以说成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体现,物理图像是为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提供方向的一个独特的物理语言.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构成了物理的创造性思维,物理图像的学习和运用就经历了“形象——抽象——形象”的过程,同时也是发散和集中思维联合运用的辩证过程,可以说,探究运用物理图像有效解决物理问题的途径和方式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过程.
  形象直观的物理图像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手段具有较强的表现力,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下的物理图像恰当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情趣.例如:在《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学习中,简捷的直角坐标系中描绘出一条条正弦或余弦曲线,这都呈现出美的图画,给人一种理性和简洁的美感,高中物理老师在黑板上画图和讲解的配合过程其实就是将美的创作和生成过程展示给学生,给学生有力的感觉,这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2高中物理图像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功效的体现
  形象、简洁、直观的物理图像作为一种特殊的物理语言,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物理图像的合理利用,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规律的建立和应用都有较大的帮助.
  2.1促成物理概念的透彻理解
  物理概念是反映了事物本质特征的属性,它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中,物理概念的准确建立和理解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关键之处,物理概念的学习是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的,物理图像属于四大直观之一的图形直观,这种形象、直观、突出本质的特点正符合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和习惯,也构成了高中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主要的直观来源.物理概念的有效建立离不开物理图像的恰当运用.
  (1)抽象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图像的融入中变得形象化和具体化,利于概念的真正建立和理解.例如:在《力》的学习中,力的概念是基本的物理概念之一,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力的感性认识是模糊的和不确定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教材中给出的关于力的定义,这样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力的图示中利用带有箭头的有向线段来形象的表达力,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这一措施使得力形象化和简易化,利于学生对力概念的理解,便于实际的操作.
  (2)物理概念用物理图像呈现,利于对物理概念本质的透彻理解和掌握.
  高中物理中像“简谐运动和单摆”等这类物理概念都是以物理现象为前导,学生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容易出错的关键在于没有透过现象抓住概念的本质,实践证明,定义与物理图像的有机结合,使得问题的本质清晰直观的暴露在学生面前,从而能够牢固的掌握和理解.例如:在学习《简谐运动》知识时,以弹簧振子为例对简谐运动的特征进行探究,通常采取图像与说明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解简谐运动的本质内涵.呈现简易的弹簧振子示意图让其储存于学生的头脑之中,如图1所示,然后通过实验和多媒体技术模拟弹簧振子的运动,作出简谐振动图象(如图2),从而直观的显示弹簧振子的简谐运动满足正弦函数的变化规律,图象中任意一点的切线斜率的正负表示振子在该时刻运动方向的正负.这样文字讲解和图象的结合,使得简谐运动的概念得到深刻的理解.
  2.2提高物理规律学习的效率
  物理规律反映了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是物理课堂教学的核心,同时也是高中物理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实践证明,物理图像的灵活运用于物理规律的学习中,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1)复杂的物理过程在物理图像的展示中变得形象化,抽象的物理规律由繁变简,由难变易
  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的学习都了解该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之上运用理论的合理分析推导而得出一条物理力学中的基本规律之一,学生对于和日常生活经验“相违背”的“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难于理解,教材中提供了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借助于物理图像(如图3)展示出这一变化和演变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抽象的规律在“图”中变得显而易见.
  (2)物理图像可以将物理规律的本质揭示出来,灵活运用图像可以将规律变得易于操作,便于理解记忆和利用
  竖直上抛是匀减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者的加速度大小都为g,由于其特殊性的原因,受到许多命题专家们的青睐,在许多调研检测中经常遇到这类知识的考查.若分解成两个阶段的运动来处理比较繁琐,若将其看成一个特殊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比较难于理解,特别是在这种情况下演变推导的公式较多,经常给高一的新生带来不小的麻烦,物理量的正负号混淆不清,有的学生甚至无从下手.然而,如果在基本规律掌握的基础之上,利用v-t图象(如图4所示)来概括两个运动,非常形象的揭示了运动的本质.根据图象可以知道:初速度v0竖直上抛,经过t0达到最高点即速度为零,然后反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t0后,速度为-v0,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运动过程中的位移,两个运动加速度均为-g(取初速度v0方向为正).
  在高中物理规律学习过程中,物理规律在物理图像中表征出来是常有的一种比较行之有效的展示形式,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欧姆定律和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规律等都存在这种现象.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的学习离不开图像、照片、示意图和曲线图的运用,实践证明,这已经是物理老师进行物理教学和高中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在物理学习和利用物理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起到了其他任何手段都无法替代的作用和效果,可以说是“一图抵千字”的功效,作为一线高中物理教师在平时的物理教育教学中,应该注重物理图像的恰当运用,让物理图像真实的“魅力”完全体现在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之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上海市市北中学上海200071)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是对物理学的高度概括,物理学有着丰富的内涵,我们应挖掘和开发它的育人功能,构建情智课堂,开启、丰富学生的心智,创建培养和打造学生的能力的课堂生态.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就构建情智课堂,激发学生思维,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谈几点做法.  1创设鲜活的物理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1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深刻性
(广东实验中学广东 广州510055)    新课改积极倡导关注学生,针对不同学校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然而,走进教学一线会发现,部分教师更多地是关注了教师自身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而往往忽视了学生对课堂教学资源、课后练习资源、教材资源、试卷资源等的利用情况.知己知彼才能做到教学相长,因此,笔者尝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以高二物理学科为例,探索学生对各类物理学习资源的利用现状.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无锡市辅仁高中江苏 无锡214001)    自2004年我国部分省市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经过近十年的学习和摸索,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化,以教师的教为依托,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得到普遍认可和推广.但我们又该清醒地认识到:在三维教学目标达成中,学生的能力目标培养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问题探究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简要谈谈高中物理教学中不可忽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宁波市鄞州中学浙江 宁波315101)    中学物理实验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与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自主实验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不是放任学生进行实验,而是在一定的物理教学环境下,由物理教师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自己管理、自主探索、自我评价的实验活动.自主实验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强化探究要素,促使学生形成对实验的持久兴趣,同时又可激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