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主的观念已经深入民心,民主管理成为许多组织追求的理想模式。对于小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营造民主的氛围,实施民主治班的方式,不仅能够在他们的心中播下民主、平等、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而且对于班级凝聚力的提升、教师管理能力的增强也至关重要。
民主治班的现实背景
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以权威式管理为主,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权威核心,在管理中,只要树立好班主任的权威地位,并且辅以严厉的奖惩制度,那么,班级管理在秩序上便会颇有成效。
而民主治班不同于传统的权威管理模式,班主任已经不能够再简单地以权威的手段进行管理,除此之外还需要更多灵活巧妙的民主化管理手段和技巧,尤其是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而言,这种民主化管理能力更是一种很大的挑战。
民主治班的开展策略
共同制定班级公约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民主治班的前提条件是在制度框架内开展,而制度制定的过程本身又必须体现民主的意志。因此,由学生自主制定班级公约,作为全班成员共同遵守的准则,这样就可以避免了班主任“一言堂”式的权威管理模式,能够激发学生遵守、维护班级秩序的自觉性。
在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学校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之后,全班分小组讨论形成班级公约初稿,再吸取班主任、各个任课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由班委完成班级公约修改稿,最后经全班表决通过,由此形成《班级公约》。
民主竞选班委干部
民主治班,需要有一支组织性高、执行力强的班干部队伍来管理班级,带领全班同学共同建设班级。为此,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开展了班委干部的民主选举大会,首先由学生填写班委竞选自荐表,构成15名班委候选人名单;然后候选人在全班面前发表演讲,主要展现自己的服务管理班级的理念和能力;最后全班进行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8名班委干部人选。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班主任再根据对学生性格、能力以及学生自己的竞选意向,对其进行具体岗位的任命。班委干部每学期选举一次,给予更多学生发展的机会。
全员参与班级事务
积极组织开展班级活动,让全班学生共同参与班级事务,这是体现民主治班的具体途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自己提出喜欢开展的活动,确定活动的主题。在班委的组织下,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活动开展所需的各项任务。
比如策划组,主要负责活动流程的具体细化;后勤组,主要负责活动器材、餐饮等后勤服务工作;财务组,主要负责活动经费的收集、管理与使用;外联宣传组,负责联系外部支持力量,做好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全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向和能力,参加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带领组员完成本组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实现了学生自主与自治,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了班级民主管理的良好氛围。
开展民主监督评议
民主监督体系的建立,是民主治班的重要保障。从学生表现评议、班委工作评议以及班主任师德评议,这三个层面构成了完整的班级民主监督评议体系。其中主要内容为:
第一,每学期末,以班主任为组长,班委成员为核心,同时选取部分班级代表,组成评议小组,对全班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民主评议,结合学生自评,最终形成学生学期行为表现评定。
第二,由全班学生对班委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实行末尾淘汰制,评分最低的班干部将会在下学期的选举中除名,即自动退出班委。
第三,由全班学生,以及家长共同对班主任的师德表现进行民主评议。
民主治班的实施成效
通过一段时间的民主治班管理之后,无论是在班级整体层面,还是在师生个人层面都得到了喜人的改变与进步。
首先,班级凝聚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在班委民主选举、全员参与班级事务的一系列举措之后,同学之间的互动合作变得更加紧密,同學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学生的民主意识得到了提升,整个班级变得更有凝聚力、更有向心力。
其次,学生自主力得到了有效增强。民主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或者模式,而且更是一种过程和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主、自治能力得到了难得的锻炼。比如,如何与他人进行沟通协作、如何向他人表明自己的意图想法、如何在人际矛盾中寻求最好的解决方案,这些都是学生在民主管理中逐渐学到的本领。
最后,教师管理力得到了明显优化。民主管理,绝对不是放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班主任可以高枕无忧了。这民主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刚刚起步、形成阶段,小学生处于茫然阶段,特别需要班主任发挥主导作用,设计科学的民主化程序、规范,引导学生逐步走上自主管理的轨道。在这过程中,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得以转变、管理方式得以转变、管理技巧得以提升。
民主治班的现实背景
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以权威式管理为主,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权威核心,在管理中,只要树立好班主任的权威地位,并且辅以严厉的奖惩制度,那么,班级管理在秩序上便会颇有成效。
而民主治班不同于传统的权威管理模式,班主任已经不能够再简单地以权威的手段进行管理,除此之外还需要更多灵活巧妙的民主化管理手段和技巧,尤其是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而言,这种民主化管理能力更是一种很大的挑战。
民主治班的开展策略
共同制定班级公约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民主治班的前提条件是在制度框架内开展,而制度制定的过程本身又必须体现民主的意志。因此,由学生自主制定班级公约,作为全班成员共同遵守的准则,这样就可以避免了班主任“一言堂”式的权威管理模式,能够激发学生遵守、维护班级秩序的自觉性。
在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学校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之后,全班分小组讨论形成班级公约初稿,再吸取班主任、各个任课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由班委完成班级公约修改稿,最后经全班表决通过,由此形成《班级公约》。
民主竞选班委干部
民主治班,需要有一支组织性高、执行力强的班干部队伍来管理班级,带领全班同学共同建设班级。为此,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开展了班委干部的民主选举大会,首先由学生填写班委竞选自荐表,构成15名班委候选人名单;然后候选人在全班面前发表演讲,主要展现自己的服务管理班级的理念和能力;最后全班进行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8名班委干部人选。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班主任再根据对学生性格、能力以及学生自己的竞选意向,对其进行具体岗位的任命。班委干部每学期选举一次,给予更多学生发展的机会。
全员参与班级事务
积极组织开展班级活动,让全班学生共同参与班级事务,这是体现民主治班的具体途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自己提出喜欢开展的活动,确定活动的主题。在班委的组织下,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活动开展所需的各项任务。
比如策划组,主要负责活动流程的具体细化;后勤组,主要负责活动器材、餐饮等后勤服务工作;财务组,主要负责活动经费的收集、管理与使用;外联宣传组,负责联系外部支持力量,做好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全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向和能力,参加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带领组员完成本组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实现了学生自主与自治,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了班级民主管理的良好氛围。
开展民主监督评议
民主监督体系的建立,是民主治班的重要保障。从学生表现评议、班委工作评议以及班主任师德评议,这三个层面构成了完整的班级民主监督评议体系。其中主要内容为:
第一,每学期末,以班主任为组长,班委成员为核心,同时选取部分班级代表,组成评议小组,对全班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民主评议,结合学生自评,最终形成学生学期行为表现评定。
第二,由全班学生对班委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实行末尾淘汰制,评分最低的班干部将会在下学期的选举中除名,即自动退出班委。
第三,由全班学生,以及家长共同对班主任的师德表现进行民主评议。
民主治班的实施成效
通过一段时间的民主治班管理之后,无论是在班级整体层面,还是在师生个人层面都得到了喜人的改变与进步。
首先,班级凝聚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在班委民主选举、全员参与班级事务的一系列举措之后,同学之间的互动合作变得更加紧密,同學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学生的民主意识得到了提升,整个班级变得更有凝聚力、更有向心力。
其次,学生自主力得到了有效增强。民主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或者模式,而且更是一种过程和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主、自治能力得到了难得的锻炼。比如,如何与他人进行沟通协作、如何向他人表明自己的意图想法、如何在人际矛盾中寻求最好的解决方案,这些都是学生在民主管理中逐渐学到的本领。
最后,教师管理力得到了明显优化。民主管理,绝对不是放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班主任可以高枕无忧了。这民主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刚刚起步、形成阶段,小学生处于茫然阶段,特别需要班主任发挥主导作用,设计科学的民主化程序、规范,引导学生逐步走上自主管理的轨道。在这过程中,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得以转变、管理方式得以转变、管理技巧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