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共和国现代化的书签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jie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60年来共和国走过了一段多彩的现代化历程,那么12个五年计划(规划)就是其中一片片书签。承载着光荣、泪水与智慧、梦想。
  
  如果将共和国60年来的现代化历程比做一本厚重的典籍,那么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就是闪光的“扉页”,开启了工业化之路;随后历经计划经济桎梏下的黯淡文字之后,才迎来具有色彩的“五五”“序言”。自此以后的二十年中,快速增添上从难以温饱到基本小康的华丽插页,及至21世纪的肩头上,重启国富民强的新旗帜,谱写斑斓多彩的“十二”篇章。
  
  一、建设新中国:在落后农业大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1952年底,共和国收拾理清抗战以来衰退的国民经济后,收获的是一个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当日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就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历经三十年的努力,终于建立了独立完整工业体系。
  
  1.锋芒初显的“一五”
  “一五”计划以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初步建立了工业化基础,实现工业跨越式发展,与1949年相比,1957年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30%增加为56.7%。此外,“一五”期间实现对个体农业、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该计划属于草莽粗创,杂糅了计划与市场的要素,比较切合实际。颇为成功。
  
  2.徘徊前进的“二五”
  当“二五”计划继续以重工业为中心,提出在五年内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目标后,许多关键的工农业产值都远远低于指标。于是只好按照八字方针“整顿、巩固、充实、提高”,治理失衡的国民经济,调整过高的重工业指标,发展农业等基础产业。随后还将1963-65年作为国民经济调整过渡时期。
  
  3.重大转折的“二五”
  吸收了“二五”的经验教训,“三五”计划最初的设想重点是解决“吃穿用”问题,按照农轻重的顺序发展国民经济。在重视发展农业的同时。增强基础工业,使得国民经济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有重点按比例发展。但由于受到特定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期间又转向“备战、备荒”的方针,将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进行三线建设。
  
  4.反复调整的“四五”
  由于受到“文革”的干扰,“四五”计划就—直在调整的状态之中。前期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建设“三线”战略后方、建立经济协作区、初步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1973年后逐步改变了以战备为中心的战略,开始强调经济效益,沿海与三线地区建设并重,重新发挥沿海工业基地的优势,重视农业发展。虽然这些有益的调整并没有很好的贯彻落实,但也为建立经济建设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再造共和国:从不能温饱到小康水平
  
  5.开启改革的“五五”
  “五五”的目标是建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同时重视农业发展,期望到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历经一些波折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新八字方针——“调整、改革、整顿、提高”,使得粮食产量创新高,轻工业发展超过重工业,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得到进一步协调。
  大致而言,“二五”至“五五”期间,执行的是“大计划小自由”的计划经济体制(详见附表),五年计划大多内容粗放。与实际多由脱离,且执行中多有变化,大多数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6.推进农村改革的“六五”
  此时继承了“五五”的新八字方针,突出强调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除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外,还增加了社会发展的内容。从单纯注重经济增长转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从原有的计划框架中开始市场化取向,从封闭半封闭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始对外开放。这是继“一五”后比较完备成功的计划。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基本解决了蚝期困扰的温饱问题。
  
  7.贯穿价格改革的“二五”
  到“七五”计划时,基本目标设定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使改革开放顺利展开;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继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七五”时期把改革放在首位;提高经济效益;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调整投资结构;将科教置于重要的战略位置;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这一期间基本上奠定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
  
  8.全面改革开放的“八五”
  “八五”时期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战略。提出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例如财政税收管理制度、金融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等。这是执行得最好的五年计划之一,提前五年完成了预计到200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GDP年均增长12%(创最高纪录,比“七五”时期提高了近4%),城乡人均生活费年增长率7.7%、4.50%。 大致而言,与“五五”以前的计划相比,“六五”至“八五”前期计划的内容趋于全面,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并存,越来越重视市场的调节作用,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9.经济软着陆的“九五”
  “九五”时期处于国家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的最后五年,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计划的主要目标是促成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仍成功实现了软着陆,年均增长8%。
  历经允许个体经济、家庭承包、三资企业之后,当“九五”计划完成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已经实现,国家计划的目标即将转向如何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如何让所有阶层共享改革与开放的成果。
  
  三、开启新时代:从经济发展到国富民强
  
  10.跨世纪的“十五”
  “九五”计划中指令性计划有100多个,“十五”中大幅度减少,且基本是指导性或预测性数字,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该计划的主要任务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十五期间经济增长速度为年均9%,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万亿元。
  
  11.科学发展的“十一五”
  “十一五”“计划”改为“规划”,标志着在经济运行方面,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政府转向提供战略性的指导规划、宏观经济。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市化健康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各层次民众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12.文明演进的“十二五”
  正在酝酿中的“十二五”规划将继续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如果说60年来共和国走过了一段多彩的现代化历程,那么12个五年计划(规划)就是其中一片片书签,承载着光荣、泪水与智慧、梦想。
  
其他文献
内部财务管理控制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财务管理能够为企业降低财务风险,帮助企业获得更高的利益.目前,很多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存在着财务管理意识较弱、财
期刊
作为一门学问,经营也需要幽默。投资者若把幽默带进经营领域,形成幽默的经营风格,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会多一份获胜的希望和意外的欣喜。 美国柯达公司在制造感光材料
期刊
冷津津硬邦邦的大排,木柴口味的鸡腿,还有蔫成灰绿色的两片青菜,实在是倒了胃口,如果被中国首位吃火车餐的女人看见,肯定会嗤之以鼻。这个女人,就是“颐和园时装大片先锋”、“清宫火锅研究美食家”、“紫禁城美妆研究小组组长”——慈禧太后。  有关慈禧太后坐火车的经历,给我们带来最详细描述的,乃是自称“公主”的裕德龄——她曾经入宫侍奉慈禧,后来写出《清宫二年记》《御苑兰馨记》《瀛台泣血记》《御香缥缈录》等大
期刊
自从公共利益作为对土地和对公民私有财产进行征收或征用的依据以来。公共利益的界定问题成为我国宪法与行政法学界讨论最热的话题之一。文中从行政征收和行政征用的角度对公
全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1月中旬全面展开后,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很快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首批第一阶段学习动员情况看,只要各级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有
在向TD-SCDMA的挺进中,中国普天的每一步都走得沉稳而坚实.同时,中国普天的行进步伐也见证了TD-SCDMA产业的成长.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作文教学应当充分关注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情感发展,把精力放在兴趣的培养与激发上,放在勇于表达、乐于表达自己见解的环境建设上,放在学生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