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橡皮,让数学实验真发生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ris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趣的多面体》这节综合实践活动主要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简单多面体的面、顶点、棱之间的关系,发现凸多面体“面数 顶点数-棱数=2”这一规律,感受数学的奇妙,培养探究意识。
  听过好几节这样的数学实验课,通常是让学生观察几个多面体,举几个例子后发现规律,然后再验证一下得出结论。听下来总感觉到学生浮于表面,蜻蜓点水,实验依然是疏离学生主体的一个灌输、僵化、复制的过程,如同在走一种机械的程序,形式化、程序化、碎片化现象普遍,学生的学习依然是外在被实验的痛苦旅程。
  实验教学如何让学生真正进入深度学习中,从被动实验走向主动参与,从关注操作活动转向关注数学思维的本质呢?笔者在《有趣的多面体》设计时,巧用一块橡皮,从儿童的需求和认知出发,步步深入,让学生进入一种真学习状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实验问题真发现
  【片段1】
  师:这里有两块橡皮,一块是长方体,一块是正方体,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
  师:看到这些数据,你有问题吗?(学生面面相觑,想了好一会儿也没发现问题)
  师:那老师来提一个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六面体,是不是所有的六面体都有8个顶点、12条棱呢?(学生有的认为可能是的,也有的认为不一定)
  师:是呀,光凭两个六面体不能说明问题,咱们还要找更多的不同形状的六面体来数一数。请大家从材料袋中再找几个六面体橡皮,数一数它们有几个顶点、几条棱,把数据记下来。(学生找出几个六面体橡皮,独立地数,并记录在草稿纸上)
  师:谁愿意展示给大家看看?
  生1:我数的是黄色橡皮(图1),顶点数是8,棱数是12,和长方体、正方体是一样的。
  师:看来六面体都是有8个顶点、12条棱咯。
  生2:不是的,我数的是橙色的橡皮(图2),有6个顶点、10条棱,和上面的不一样。
  生3:我数的是紫色橡皮(图3),有5个顶点、9条棱,和上面的也不一样。
  師:学好数学要善于从不同之中寻找相同之处,在这几组的数据中,能找到相同的关系吗?
  生1:顶点数加4等于棱数。
  生2:面数 顶点数-棱数=2。
  师:面数 顶点数-棱数=2,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学生计算,发现每个多面体的面数 顶点数-2=棱数)
  师:你真了不起,一下子就发现了三个数据之间的关系。学到这里,你现在有什么新问题吗?
  生:是不是所有的六面体都具有这样的关系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有什么方法来验证?
  生:我们可以搜集更多的数据来验证。
  师:材料袋里有各式各样的六面体橡皮,每组选一个数一数,再算一算,看看是否符合猜想。(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材料袋,独自操作验证,发现3号、5号、7号等多面体都符合猜想)
  师:通过大量的举例验证,我们发现在六面体中,面数 顶点数-棱数=2(板书)。
  课始,笔者首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两块橡皮,试探性地提问:“看到这一组数据你有没有想到什么问题?”因为仅有一组数据,学生很难想到横向地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所以显得有些不知所措;接着,教师示范性地提问:“老师先来提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六面体都是6个面、8个顶点和12条棱呢?”引导学生想到其他不同形状的六面体,打开了思路,明确了方向;然后笔者让学生再找几个六面体橡皮,数一数顶点和棱,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发现了六面体的面数、顶点数和棱数之间的关系;最后笔者适时提问:“研究到这里,你们有没有产生什么新的问题呢?”学生很自然地提出了“是不是所有的六面体都具有这样的关系呢?”这样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问题,借助橡皮,很快地发现了六面体的规律。这一环节,借助橡皮这一实验工具,学生经历了从不知所措到自主提问,从局限思考到发散性思维的转变,问题意识逐渐形成 [1]。
  二、实验验证真分享
  【片段2】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又有什么新问题吗?
  生1:四面体的面数、顶点数和棱数之间是不是有这样的关系?
  生2:五面体呢?七面体呢?……
  师:有没有更大胆的猜想呢?
  生3:是不是所有的多面体都有这样的关系呢?
  师:你们真会思考,提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这些猜想我们可以怎么验证?
  生:像刚才一样,用橡皮去验证。
  师:可是老师只给同学们准备了一块正方体的橡皮,多面体从哪儿来呢?
  生:我们可以用小刀切。
  师:是啊,大家想一想:将一个正方体橡皮切一刀,可以切出几个多面体?怎么切?分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讨论,用手比画,然后在脑子中想象切成的多面体的样子)
  师:下面两人合作切一块橡皮,尽可能地切出不同面数的多面体。数出多面体的面数、顶点数和棱数,并将数据记录在实验单中。算一算是否符合猜想。(学生两人合作切,然后填写实验单,进行计算,全班交流)
  生1:我们沿着对角切,把橡皮切成了两个5面体,它的面数是5,顶点数是6,棱数是9,用5 6-9正好等于2,符合猜想。(见图7)
  生2:我和他的切法不同,从橡皮中间切,切成了两个6面体,它的面数是6,顶点数是8,棱数是12,用6 8-12也等于2,也符合猜想。(见图8)
  生3:我也沿着角切,不过稍稍把刀弯了一下,只切到中间,这样一个是5面体,一个是6面体,数据和刚才的一样,还是符合猜想。(见图9)
  师:能不能得到更多面的物体?
  生4:可以,我们只切掉一个角,其余面保留,就得到一个7面体和一个4面体,7面体的面数是7,顶点数是10,棱数是16,用7 10-16=1,等于不符合猜想。
  生5:老师,他数错了,棱数多数了一条,只有15条,用7 10-15=2,符合猜想。(那个学生不好意思地嘟囔着说,我数重复了,多了1条)
  师:还有不同的切法吗?
  生6:有,我们还可以这样切……
  生7:我们切出了不同的多面体,虽然它的面数、顶点数和棱数不同,但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那就是面数 顶点数-棱数=2,刚才的猜想是成立的。
  在这个环节,笔者让学生先借助橡皮这一工具,用小刀切一刀。由于切的角度、线路不同,所以就有了丰富多彩的答案。对这些切法,笔者重在让学生分享切的方法,分享数数的思考,分享探究的想法,而非展示答案。在这里,笔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进行验证,给予了较长教学时间。学生分享的内容,可能是不成熟的,是简单的,甚至还有少许错误,但它是更真实学习的体现。越是基于真实的表达,越是粗糙的 [2]。在这样真实的情境中,学生一边搜集橡皮面顶点和棱的数据,一边观察比较橡皮,带着任务去研究,带着问题去思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
  总之,数学实验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重蹈人类思维中发展的关键性步子,学生才会深度学习”。(董林伟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有效地开发和设计数学实验的材料,让孩子借助实验材料真正完整经历数学探究的过程 [3]。这个过程,我们宁愿磕磕碰碰,拖泥带水,也不要顺畅完美,一气呵成。一个优秀的数学实验必须基于学生学习现实的教学,必须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实验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预设走向生成,我们要从关注实验程序的落实走向关注学生思维的提升,从关注问题的答案走向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唯如此,学生的数学实验才会真正发生。
  参考文献:
  [1]
其他文献
不知不觉间,GhitoseAbe成了这一代日本设计师的翘楚之一,每一季把衣服挂进了全球不少时髦人的衣柜里去。Sacai出品中最“值钱”的是细节,是设计师拼贴的手法、混合的哲学、对于“对比”的执念,使每季出品都充满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感,但依然是一件件好穿的衣服。  如果你对Chitose Abe这个名字不太熟,那《智族GQ》先来普及一些背景知识:老公是时装品牌Kolor的创始人阿部润一,她此前在Co
摘 要:教师解读教材,不应只停留在教学内容的“读”,而应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源于内容实质与联系的内容、方法、过程的整体建构。对于小学数学教材的解读,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规律与知识的展开逻辑,源于对数学内容实质的理解,凸显专业化水平。教师只有深入地理解、研究和挖掘教材中提供的信息资源,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  关键词:解读教材;实现目标;挖掘深度;巧设练习   教材内容是极为重要的,它不仅是
设计理论学鼻祖J0hn Heskett将设计的目标概括为“满足人类需求,赋予生活更多意义”。因此,设计总是在不停进化以满足更新的时代需求,而时装更是如此。抛开商业策略不谈,时装的创新不外乎意识形态与实际功用这两大方面。关乎意识形态方面的时装亮点就像是浪尖上的弄潮儿,轻而易举地就能把品牌推上秀场报道的版面头条。而侧重实际功用的则像Michael Kors一样,低调务实地探索着服装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
“变教为学”是由郜舒竹教授提出的对小学新型课堂改革的理念,即将小学课堂从“以教为主”变成“以学为主”,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占据主导地位并且贯穿始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学习,使每一位学生都受到关注,从而使教师轻松地教、学生主动地学,打造高效课堂。笔者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有着教学内容简单、教学时间宽裕的特点,实现变教为学,重点是对过程的关注,即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本文结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的教学片
手串,本称“念珠”,是指以线来贯穿一定数目的珠粒,于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计数的随身法具。自清代以降,它由佛门用具世俗化为文玩行中的配饰,深受满清贵胄喜爱,成为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如今,伴随着财富的急剧增长,这种曾只局限于贵族阶层的玩物被赋予奢侈品属性,成为越来越多中国男人用以彰显自身格调品位的新宠。供需关系改变的背景下,原本成本低廉的饰物交易价格一路飞升,种种带有魔幻色彩的财富神话也随之缔就。伴随
2011年6月7日,一位企业家在加利福尼亚州库比蒂诺市参议会的一次会议上发表了讲话。虽然按照会议日程他本不该发言,但他的出现也并不是完全出乎意料。同年的早些时候,为了提议沿着市北边界修建一系列新建筑,他曾表示想参加一次会议,但是并未如愿。因为众所周知,他当时身体极其虚弱。  胡宜兰是库比蒂诺市的—名议员,会议开始之前,他透过会议室后方的窗户看到这位企业家正朝大楼走来,脚步明显有些吃力。他身上还穿着
访倪虹清之前,我心里有个疑问:为什么一个色艺双全,在商业和小众电影市场都得到广泛认可的女演员,还是没达到我们心目中的“火”,但想到这个问题的同时我也在反问,什么才是“火”的定义,能从今天的采访中解答这个问题,就算有意义。  一进化妆间,没看见她本人,有帘子挡着,首先瞥见桌上整齐码放着的—排大胸罩,黑的、蓝紫的、蕾丝的、半透的,非C即D,—看这尺寸,你就知道今天来的不是—般人。其实我也没那么福尔摩斯
听美容专家尬聊防晒?不如一起吐吐槽更健康  又到了老生常谈的防晒季了,年年都要念叨一回“到夏天了,你该防晒了”,你们不听烦了,我们也该念烦了。不如这次我们换个套路,来吐吐槽吧?尤其是听听美容专家、美容KOL们吐吐防晒的槽点,也许听完了,你情不自禁地就想去防晒了。  男方代表  皮肤科医生  防晒这件事吧,纯看个人习惯,就是“道理我摆在这里,要不要做你自己决定”。  我本人就是非常爱晒太阳的人,海边
“他就像一个淘气的好学生,一直在演自己好像很贪玩儿,平时不用功,临时抱佛脚。其实都是在家里拼命暗暗用功,不让人知道。”熟识后,许多人像洪涛一样,惊讶于大张伟跟平时的印象不一样。  “我这辈子就完了”  33岁的大张伟习惯于自言自语:我这辈子就这么完了,没戏了。  他觉得自己总有一堆怎么努力都做不成的事,这让他深感焦虑。一想起来,他就忍不住瞪着前方的空气发狠:  “我总是在骂它:你丫为什么不给我?为
米兰在设计行业里的地位分量十足,每年时装周和设计周都赚足眼球,而今年更甚,设计周和米兰世博会接连举办。我们编辑这次亲赴米兰家居展,为你挑选出29件家居新品。传统品牌邀请不同设计师合作碰撞火花;时尚品牌不但精于时装设计,此时也闯入了家居领域;新锐设计师天马行空,采用新技术新材料试图撬动整个设计圈。请把下面的清单逐一熟记,在下次为家里添置家居时随时调动出来参考吧。  01.Cassina  Ré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