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这些都表明作文是以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为题材的,是写学生自己的一种独特体验。生活是写作重要的源泉,脱离生活的作文是无源之水,是缺乏生命积淀的产物。
在广州,八年级的学生多数要参加“三防”活动和陶艺实践,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本次作文意图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观察生活,体悟人生。
二、课前准备
1.拍摄照片
2.填写观察表
班别学号姓名
1.环境:
①天气
②其他
2.人物:
3.事情:做了什么事?分几个步骤?
①三防:先_________再___________第三___________第四___________第五___________。
我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陶艺:先_________再___________第三___________第四___________第五___________。
我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感受:我有何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教學目标
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描写。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观看秋游时的照片,唤醒学生秋游的情境,产生共鸣。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引起回忆,引入本课学习。
2.观察展示
展示学生做得好的观察表,评价反馈。
设计意图:重温活动,评价分析。
3.片段学习
读读学生的作文习作片段,说说好在何处。
设计意图:表扬激励,引导学生明白写作中要有恰当的描写。
4.修改习作
给我们班“有意义”先生的作文加点“料”。
秋游
文/“有意义”先生
①听完级长的安全教育,搭上大巴,我们首先出发前往南海三防基地。在这里,我们学习了如何戴防毒面具,发生核爆时应该怎么尽最大能力保护自己的知识。
②去完三防基地后我们去了佛山南风古灶。在这里,我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在捏陶艺的过程中,我不但提升了自身的能力,还体验到了陶艺带给我们的快乐。
③这次旅游多么有意义啊!
设计意图:对比明确佳作与拙作之间的差别之一是少了恰当的描写。
5.佳作赏析
全班朗诵欣赏本班同学的优秀作品,并谈谈好在何处。
秋游
文/小妍
星期三 11月9日阴寒冷
11月9日,秋高气爽,一阵风吹过来,冷得人直哆嗦。可是却丝毫没有影响同学们的心情。车厢外面是寒冷的,可是里面的气氛却让车子暖和了不少。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都在讨论着带了什么零食,听什么音乐。有的同学心情愉悦,讲得眉飞色舞,分贝都快“爆表”了。老师也是十分开心,当然不会像我们表现得“疯癫”,但我能从她的话语里听出她的期盼与开心。
到了基地,同学们在教官的带领下,都穿上了肥胖的迷彩服裤子与宽大的迷彩服上衣。带领我们训练的教官,目测身高1.6米,皮肤黑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穿得十分整齐,看起来特别利落。教官在教我们时讲得细致,有耐心,特别是提醒我们擦面具时,一再强调“不要擦到眼镜部分”。有的同学犯了错,他也不会轻易罚人,而是提醒。虽然我们在训练时漏洞百出,趴下时甚至连方向都搞错了,可是教官依然不厌其烦地纠正我们。最终,我们脱下了迷彩服,坐车前往南风古灶。
虽然核爆炸什么的让我比较陌生,直到现在我还是认为这些防范距离我的生活是遥远的,但防患于未然,多学点百利无害。
6.技巧总结
设计意图:总结技巧,巩固升华。
五、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深深感受到活动写作的魅力。学生不再害怕写作,我们也不再觉得学生的习作陌生而难懂。笔者想,这是一条值得尝试并坚持的写作道路。同时,我也认识到,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身边的物、人、事。要写出贴近生活的作文,要通过学案导学传达教师的思维意图,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人、事,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2.结合活动写作与应试写作。我们提倡学生敞开心扉,自主思考,但是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介入,给学生相应的指导,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学习中感悟。
3.将作文教学技巧融入活动写作指导中,二者相得益彰。
[本文是广州市海珠区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立项课题《导学案模式下初中语文活动写作教学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16C027)的研究成果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这些都表明作文是以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为题材的,是写学生自己的一种独特体验。生活是写作重要的源泉,脱离生活的作文是无源之水,是缺乏生命积淀的产物。
在广州,八年级的学生多数要参加“三防”活动和陶艺实践,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本次作文意图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观察生活,体悟人生。
二、课前准备
1.拍摄照片
2.填写观察表
班别学号姓名
1.环境:
①天气
②其他
2.人物:
3.事情:做了什么事?分几个步骤?
①三防:先_________再___________第三___________第四___________第五___________。
我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陶艺:先_________再___________第三___________第四___________第五___________。
我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感受:我有何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教學目标
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描写。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观看秋游时的照片,唤醒学生秋游的情境,产生共鸣。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引起回忆,引入本课学习。
2.观察展示
展示学生做得好的观察表,评价反馈。
设计意图:重温活动,评价分析。
3.片段学习
读读学生的作文习作片段,说说好在何处。
设计意图:表扬激励,引导学生明白写作中要有恰当的描写。
4.修改习作
给我们班“有意义”先生的作文加点“料”。
秋游
文/“有意义”先生
①听完级长的安全教育,搭上大巴,我们首先出发前往南海三防基地。在这里,我们学习了如何戴防毒面具,发生核爆时应该怎么尽最大能力保护自己的知识。
②去完三防基地后我们去了佛山南风古灶。在这里,我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在捏陶艺的过程中,我不但提升了自身的能力,还体验到了陶艺带给我们的快乐。
③这次旅游多么有意义啊!
设计意图:对比明确佳作与拙作之间的差别之一是少了恰当的描写。
5.佳作赏析
全班朗诵欣赏本班同学的优秀作品,并谈谈好在何处。
秋游
文/小妍
星期三 11月9日阴寒冷
11月9日,秋高气爽,一阵风吹过来,冷得人直哆嗦。可是却丝毫没有影响同学们的心情。车厢外面是寒冷的,可是里面的气氛却让车子暖和了不少。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都在讨论着带了什么零食,听什么音乐。有的同学心情愉悦,讲得眉飞色舞,分贝都快“爆表”了。老师也是十分开心,当然不会像我们表现得“疯癫”,但我能从她的话语里听出她的期盼与开心。
到了基地,同学们在教官的带领下,都穿上了肥胖的迷彩服裤子与宽大的迷彩服上衣。带领我们训练的教官,目测身高1.6米,皮肤黑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穿得十分整齐,看起来特别利落。教官在教我们时讲得细致,有耐心,特别是提醒我们擦面具时,一再强调“不要擦到眼镜部分”。有的同学犯了错,他也不会轻易罚人,而是提醒。虽然我们在训练时漏洞百出,趴下时甚至连方向都搞错了,可是教官依然不厌其烦地纠正我们。最终,我们脱下了迷彩服,坐车前往南风古灶。
虽然核爆炸什么的让我比较陌生,直到现在我还是认为这些防范距离我的生活是遥远的,但防患于未然,多学点百利无害。
6.技巧总结
设计意图:总结技巧,巩固升华。
五、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深深感受到活动写作的魅力。学生不再害怕写作,我们也不再觉得学生的习作陌生而难懂。笔者想,这是一条值得尝试并坚持的写作道路。同时,我也认识到,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身边的物、人、事。要写出贴近生活的作文,要通过学案导学传达教师的思维意图,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人、事,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2.结合活动写作与应试写作。我们提倡学生敞开心扉,自主思考,但是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介入,给学生相应的指导,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学习中感悟。
3.将作文教学技巧融入活动写作指导中,二者相得益彰。
[本文是广州市海珠区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立项课题《导学案模式下初中语文活动写作教学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16C027)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