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导入五法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we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展开,新的教学理念正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为此精心策划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而其中的课文导入是至关重要的第一个环节,著名语文教师于漪曾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一个好的开头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下面想谈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课文的五种方法。
  
  一、情境创设式
  
  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使学生仿佛亲临其境,能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如讲古文《鸿门宴》时,先挂出当时刘邦、项羽进军线路图,介绍两人相争的军事态势,他们军事力量对比悬殊,项羽欲击败刘邦易如反掌。当时两军相距仅四十里,大战一触即发,“鸿门宴”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举行的。刘邦、项羽各怀鬼胎,争权夺利,我们来看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的笔下是如何描写这场争斗吧,请学习《鸿门宴》。
  
  二、悬念激趣式
  
  导入时设置悬念,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例如在教《诗经·氓》、《孔雀东南飞》等课文时,先提出问题:女主人公聪明美丽,勤劳贤慧,那么她们因何而被休弃的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并结合已学习过的《礼记》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展开议论,积极主动地深入课文之中,自觉去探究。再如教《祝福》时,设问:“祥林嫂是如何死去的?是自杀还是他杀?”设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去思考。
  
  三、故事吸引式
  
  学生爱听故事,这是众所周知的。用故事导入课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烛之武退秦师》时,先讲一个故事:有个国王,坐在他威严的皇位上对下面的群臣说,哪位大臣能把他从他坐的座位下骗下来,将得到重奖,甚至可以把王位让给他。下面大臣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说,“大王英明,这事是不可能的。”过了一会儿,一位大臣大声说道:大王,想把你从座位上骗下来的确不可能,但是你从座位上下来后,我一定能把你再骗到座位上去。”那位大王一听,立即回应说:“这也不可能。”随之从座位上走了下来。而那大臣见状,一言不发,稍然退去,皇上方知上当,顿时面红耳赤。问同学,这位大臣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随后请同学思考《烛之武退秦师》又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又如教《拿来主义》这篇课文时,讲一个故事:天津有位作家口叫冯骥才,才思敏捷,他访问法国时,在一次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会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NO!人吃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成功经验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我们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成功,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请同学们学习《拿来主义》这篇课文。
  
  四、概括留白式
  
  所谓概括就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课文,留白就是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放飞思绪去遨游。如教课文《项脊轩志》时,就这样导入:“本文可用三句话概括,即‘一间破屋’、‘两种情感’、‘三个女人’。请同学们带着这三句话进入课文,去感觉,去研究。”又如在教《赤壁赋》时这样导入:“本文很美,美在‘事’、‘景’、‘情’、‘理’的有机结合的描写,请同学着读课文,用心体会,然后畅谈感受。”又如在教《逍遥游》时,可这样概括,“本文有‘四笑’。他们是谁‘笑’谁呢?又是为何而‘笑’呢?请同学们在这些‘笑’中去揣摩庄子的大智慧,领会庄子的思想。”
  
  五、串联照应式
  
  这种方式就是把已经学习过的类似文本串联起来,互相照应,再提出新问题,引起思维共鸣和递进。比如在学习苏洵的散文《六国论》时,就结合已学习过的《过秦论》和《阿房宫赋》进行导入:“我们刚学过贾谊的千古鸿文《过秦论》,这篇文章气势磅礴,汩汩滔滔,论述了秦王朝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今天再学习一篇有关秦国的文章《六国论》。请大家思考这两篇文章在主旨、写作目的和创作角度上的异同点。”这样导入引起学生们对旧课的追忆和对新课的向往,温故又知新。
  总之,课文的导入大有学问,多姿多彩,只要精心设计,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责编 李 晔)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一次郊游活动中,一群学生在手舞足蹈地观看一只雏鸭十分痛苦地想要翻过一道田埂,只有一个女生伸手托起那只雏鸭,帮它翻了过去。  我们是否应该置疑:我们的学生怎么了?他们怎么那么缺乏爱心?  其实这也不能怪莘莘学子们啊!我们的教育(尤其是英语教育)不但没有培养他们的同情心,有时简直是在抹杀。比如读《项链》时,我们的任务是:尖锐地批判女主角Mathilde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小资思
在语文教学中,复述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十多年的实践,笔者对此有一定的体会和感受。    一、复述是调动学生多元思维的最基本练习    语文教学当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以读为主。在读的过程中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体会主旨。而要读有所得,就必须在读懂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字词句章心领神会、融会贯通。  记忆是复述的准备阶段
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作为任课教师,如何唤醒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当前迫切需要认
高校人力资源是现代高校发展最根本、最核心的资源,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正确地应用人本管理加强对高校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与发展.本文从人本管理的内涵出发,分析高校实施人
摘要: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结合新教材特点,物理教学恰当使用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问题——思考——讨论——解答”的积极状态,能使学生养成自主性探索和协同性学习的习惯,能优化教学过程。关键词:讨论式 物理 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针对传统讲授式教学的不足而提出来的,一改“教师单独讲,学生被动听”的被动模式,采用“学生课前准备、课上主动研讨、教师全方位指导、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能力的形成,对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抓好中学作文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的关键。因此,我们教师要积极探索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那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可以使用哪些招数呢?    一、积累素材,夯实基础    有的学生怕写作文,遇上写作文,冥思苦想,咬烂笔头还是写不出几个字,有的甚至一节
本文认为,当前基层财政普遍困难,在着眼发展经济的框架下,积极推行以部门综合预算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改革,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并促进基层财政部门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