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一次郊游活动中,一群学生在手舞足蹈地观看一只雏鸭十分痛苦地想要翻过一道田埂,只有一个女生伸手托起那只雏鸭,帮它翻了过去。
我们是否应该置疑:我们的学生怎么了?他们怎么那么缺乏爱心?
其实这也不能怪莘莘学子们啊!我们的教育(尤其是英语教育)不但没有培养他们的同情心,有时简直是在抹杀。比如读《项链》时,我们的任务是:尖锐地批判女主角Mathilde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小资思想,而人物的悲苦和无助则在我们的视野之外。我们已经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向学生渗透了这样的思想:她这么虚荣,活该!人与人之间本来应该具有的同情与悲悯,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消磨殆尽了。
我们应该置疑:我们的教育在教书的同时也在育人吗?我们教会学生去爱、去同情了吗?
二、理论的支持
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指出:“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新课标首次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人文主义观念。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忽视了情感因素的作用。部分学生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况,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现象严重,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效,也影响了“学会做人”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
情感作为英语教学目标之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可见,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努力促使学生德、智、能、情、趣均衡发展,使认知、情感、意志三者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加强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识的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英语学科的特点出发,树立“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激发学习动机,陶冶情操,培养爱心。
三、操作的可行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无所不在,只要教师精心安排,挖掘教学材料的深刻内涵,巧妙引导,使学生感同身受,这样他们的情感世界就不会再那么苍白。
例如,在SEFC Book l B Unit 14 Festivals中的Reading部分介绍了非洲的宽扎节,教师可以为学生用英语介绍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以及父亲节、母亲节。如今年5月14日是母亲节,笔者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书面表达题:你的美国朋友Catharine问你在这一天有何打算,请你给她写一封回信,谈谈你要做的事,并简单说明原因。在学生的作品中,有的写帮助母亲做家务,有的写给母亲送礼物,还有的给母亲送贺卡等等。
SEFC Book 2 B Unit 1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的reading 1
the Amrican South中有一个段落提到了亚特兰大人民艰苦创业的精神。原文说:In fact,when the new mayor started t。work in 1864,the cityhad only$1,64…教师进行完课文的教学后说道:Atpresent’people。f Yushu are suffering from earthquake,which has caused more than 2000 deaths,and。bjects fordaily life are in lack;Guizhou and Yunnan are in seriousdrought, and a drop water can be as valued as a drop of。iL If yOU have$1,64,what will you do with the mot—ney t。help others?教师抓住现实中刚刚发生的灾难,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利用现有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想出了许多好办法,表达了许多美好的愿望。这名教师又进一步引导道: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eople。f Atlanta?把爱心教育从对地区性灾难的关注上升到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成功的德育渗透,不仅带来了课后学生自发地捐款捐物支援灾区的可喜结果,而且使亚特兰大人民艰苦创业的精神深入人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又如SEFC的Book 2 B Unit 17 Disabilities这一单元的话题涉及“残疾人的生活”、“如何关心残疾人”、“特殊奥运会”等,教师可以根据Warming up部分的八幅图片中的后四幅speaking部分的图片,以及课文内容去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去关心残疾人、为残疾人献爱心等等。
总之,爱心教育的契机随手可拾,只要教师善于利用,必然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教师带着对学生的关爱巧具匠心地循循善诱,学生将会沐浴着爱的阳光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 黄 晓
在一次郊游活动中,一群学生在手舞足蹈地观看一只雏鸭十分痛苦地想要翻过一道田埂,只有一个女生伸手托起那只雏鸭,帮它翻了过去。
我们是否应该置疑:我们的学生怎么了?他们怎么那么缺乏爱心?
其实这也不能怪莘莘学子们啊!我们的教育(尤其是英语教育)不但没有培养他们的同情心,有时简直是在抹杀。比如读《项链》时,我们的任务是:尖锐地批判女主角Mathilde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小资思想,而人物的悲苦和无助则在我们的视野之外。我们已经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向学生渗透了这样的思想:她这么虚荣,活该!人与人之间本来应该具有的同情与悲悯,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消磨殆尽了。
我们应该置疑:我们的教育在教书的同时也在育人吗?我们教会学生去爱、去同情了吗?
二、理论的支持
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指出:“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新课标首次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人文主义观念。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忽视了情感因素的作用。部分学生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况,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现象严重,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效,也影响了“学会做人”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
情感作为英语教学目标之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可见,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努力促使学生德、智、能、情、趣均衡发展,使认知、情感、意志三者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加强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识的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英语学科的特点出发,树立“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激发学习动机,陶冶情操,培养爱心。
三、操作的可行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无所不在,只要教师精心安排,挖掘教学材料的深刻内涵,巧妙引导,使学生感同身受,这样他们的情感世界就不会再那么苍白。
例如,在SEFC Book l B Unit 14 Festivals中的Reading部分介绍了非洲的宽扎节,教师可以为学生用英语介绍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以及父亲节、母亲节。如今年5月14日是母亲节,笔者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书面表达题:你的美国朋友Catharine问你在这一天有何打算,请你给她写一封回信,谈谈你要做的事,并简单说明原因。在学生的作品中,有的写帮助母亲做家务,有的写给母亲送礼物,还有的给母亲送贺卡等等。
SEFC Book 2 B Unit 1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的reading 1
the Amrican South中有一个段落提到了亚特兰大人民艰苦创业的精神。原文说:In fact,when the new mayor started t。work in 1864,the cityhad only$1,64…教师进行完课文的教学后说道:Atpresent’people。f Yushu are suffering from earthquake,which has caused more than 2000 deaths,and。bjects fordaily life are in lack;Guizhou and Yunnan are in seriousdrought, and a drop water can be as valued as a drop of。iL If yOU have$1,64,what will you do with the mot—ney t。help others?教师抓住现实中刚刚发生的灾难,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利用现有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想出了许多好办法,表达了许多美好的愿望。这名教师又进一步引导道: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eople。f Atlanta?把爱心教育从对地区性灾难的关注上升到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成功的德育渗透,不仅带来了课后学生自发地捐款捐物支援灾区的可喜结果,而且使亚特兰大人民艰苦创业的精神深入人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又如SEFC的Book 2 B Unit 17 Disabilities这一单元的话题涉及“残疾人的生活”、“如何关心残疾人”、“特殊奥运会”等,教师可以根据Warming up部分的八幅图片中的后四幅speaking部分的图片,以及课文内容去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去关心残疾人、为残疾人献爱心等等。
总之,爱心教育的契机随手可拾,只要教师善于利用,必然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教师带着对学生的关爱巧具匠心地循循善诱,学生将会沐浴着爱的阳光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