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物课堂的教学艺术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q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措施有很多种,本文在课堂的导入、课堂教学的提问、课堂教学的讲授、课堂中渗透学科思想、课堂教学的结束五个方面对生物课堂的教学艺术进行一些探讨。
  一、课堂教学的导入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好的导入会使学生迅速理解教学意图,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全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因勢利导,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笔者是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师,在课堂导入方面通常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挂图法。如上到“减数分裂”时,先让学生通过挂图复习有丝分裂,然后再展开减数分裂的挂图,让学生观察、比较,引入新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幅挂图,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引出新课“减数分裂”。
  “温故引新”法。引出新课。如上到“植物的矿质营养”时,请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提问:“植物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过程中,除了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外,还需要什么物质呢?通过什么途径获得?”从而引出新课“植物的矿质营养”。
  故事导入法。如根据中学生很崇拜大人物、科学家等特点,课前我给学生讲了很爱吃豌豆的孟德尔,虽然家境困难,但却取得划时代的成就的故事,从而引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这样无形中给学生渗透了崇尚科学的思想。
  直接导入法。如上到“人体水分的平衡和调节”时,学生根据自身体会,都知道一般情况下,冬天和夏天排出的尿量有所不同。我直接问学生:“这与人体的调节有关,那么人体是如何调节才能使体内水分平衡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二、 课堂教学的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回答,通过问答这种形式引导帮助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在好奇心的支配下,很快地把心理活动定向和集中到某个特定的概念和观念上,从而引发认知的需要和学习的兴趣。如讲授到“遗传的物质基础”时,对于一些生物学科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这么提问:“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吗?”让他们能很快并且准确地回答,教师及时表扬,给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另外,又问生物学科基础较好的学生:“那么哪些生物的遗传物质不是DNA呢?这类生物,除了书上所说的,你还知道哪些生物的遗传物质不是DNA吗?”。班里很多学生对这类问题都能回答。提问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对于那些基础很好的学生,要给他们提出需要分析、综合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如上面的问题可引申到:“如何通过实验来证明,某些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DNA呢?”总之,课堂教学的提问必须紧扣课堂内容,面向全体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不同的问法,既要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都得到进步的目的。笔者认为,这本身也是一种艺术。
  三、课堂中渗透学科思想
  在课堂中,适当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成就及其发展前景,给学生以启迪。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正以空前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科学家为之献身,生物领域中众多的未知数正期待着年青一代去探索,去寻找答案。因此,在课堂上适当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成就,可以有效地启迪学生努力拼搏,勇攀高峰。例如,在人体器官移植方面,很多情况下要找到与病人相匹配的供体器官很困难,那么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一些器官,可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人体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笔者认为,这就是课堂中给学生想象和空间的艺术。
  五、 课堂教学的结束
  一堂课,学生已掌握了该学的知识,但同时也感觉到了一定的疲倦,这时教师要及时调整学生的心态,给学生一些归纳总结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总结这节课的内容。对于课堂即将结束的问题,除了包含本堂课的内容外,对下一堂课的内容应该有一定的提示性和连续性,为下一堂课起到铺垫和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产生解决下一个问题的欲望,无形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上“生态系统的类型”一课即将结束时,我引出学生比较熟悉的俗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紧接着提出问题:“这三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
  吃的关系,这些关系在生物学上是如何定性呢?这就是我们下一堂课要学的内容——食物链。”如此结束课堂教学,对于“教”与“学”来说,都是一项“水到渠成”的艺术活动。
  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想取得课堂教学的满意结果,有很多方面是需要注意和不断完善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想方设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
  (责任编辑 廖银燕)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在积极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又面临着诸多困惑:怎样才能有效地实现“三维目标”;如何把握探究式学习的“度”;如何体现学生学
阅读教学仅停留在句词的分析或理解层面上是不够的,因为阅读技能的训练不是单纯地为了应付考试,更是要培养学生一种极具价值的基本技能。传统的阅读课步骤枯燥乏味,教师布置学生朗读背诵或总结段意,很难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那么,如何创设一种优质的教学情境,令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主体性也得到有效的培养,是英语教师一直以来在讨论的问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八年级
“课堂生态学”(ecology of classroom)概念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教育学者沃勒在《教学社会学》中提出的。由这一理念产生的生态课堂是指教师为学生所创造的环境是和谐的、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状态。生态型课堂教学的基本内涵是教师和学生在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态环境中,调动起自身的一切,去不断地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从而取得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内容和其他科目相比显得枯燥、抽象,在部分师生眼中作用不大,因此不感兴趣。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可见,教育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的学習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那到底什么是兴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兴
研究背景:科学新课标要求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所以,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学生将通过科学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技能,体验科学过程和方法,初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是这样表述: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 、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能力。  对于初中生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