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如何进行中学数学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eepOrW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本人在教改实验中,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让学生知道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了。
  二、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但数学应用意识的失落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课堂上不讲数学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掐头去尾烧中段”的现象还是比比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如果数学教学仍旧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恐怕就太不合时宜了。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种类型的应用题、概念题等,却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圆的认识”后,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一个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这个实际问题。再比如教学“统计”时,让学生统计教室内各种清扫用具的数量、统计学校各年级各班学生人数及男女生人数等,在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学会了劳动、调查等,真可谓一举多得。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我在学生举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实物后,根据学生回答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话音刚落,马上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说错了,应该是有四条边围成的图形,他们都有四条边。”等他刚一说完,另外一个学生提出反对意见:“应该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条线段都叫做边。”“他们还都有四个角,而且都是直角。”……我一直在一旁微笑的听着,最后说:“嗯,这几位同学说得很好,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把自己知道的和与我们学习有关的说出来,大家互相促进。”那一段时间这几位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而其他的学生受其影响,上课发言也非常积极。当然,不是说乱成一团才为妙,但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应该有他们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的学。
其他文献
提纯用吸附剂改性中,使用13x级沸石进行还原,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分解反应,从中深度去除氧气和水分,进行了改性前后检测,能够对水分吸附量增加约11~ 12倍的深度净化.通过具体试
小学生刚刚接触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对社会既好奇又陌生。他们不明事理,对是非对错判断含糊不清。作为教师应教育学生对错分明,而小学数学当中有些知识常常引起学生甚至老师之间的争论,以至不知所措。  如: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处处相等(苏教版第十一册教材《圆的认识》练习二十四第二题)。有的教师认为该命题错误,理由是这样表达不严密,应该加上“在同一个圆内”。也有教师认为该命题正确,因为这题考察的是“从圆
本研究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对象,以25℃为对照,以5℃为低温胁迫处理.处理3d,对玉米幼苗的几项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等进行测定,结
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对“猜想与假设”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总结了:根据日常经验或事实进行猜想、根据实验现象进行猜想、根据已有知识进行猜想、根据实验
文章主要研究了“翻转”教学设计思路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应用。本文首先研究了初中英语教材的特征,对初中英语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其次,在该基础上对初中英语翻转课堂进行设计,明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我们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及生活情境相结合。那么怎样的数学教学,让学生有效地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呢?  一、让生活素材走进课堂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兼顾知识获取与能力培养无疑成为教师教学关注的焦点。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知识迁移,概念构建,理论提升有
近些年交际法教学一直都处于前沿,关于交际法教学的研究也涉及到了外语知识和技能的方方面面。然而,在外语交际教学法的运用和实施中,不得不考虑到地域和当地经济发展等因素,
有效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高三总复习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进而影响学生的前途与命运。全国卷的命题原则“源于课本,高于课本”要求我们的高三生物总复习必须有效的“回归”课本,才能让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