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多媒体的不当使用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课堂教学。本文从把握认知加工方式出发,结合高职C语言教学实践,探讨如何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认知体系 C语言 高职教学
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的突出体现便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对于传统黑板加粉笔模式的逐步取代,多媒体因其能够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呈现信息正日益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教学环境。然而多媒体教学全面渗透教学课堂的同时,当前多媒体教学所存在的一些弊端也引起了较多教学工作者的关注。如何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是多媒体能否继续积极影响教学的关键。了解多媒体学习的认知体系是改进多媒体教学最为根本的起点。
一、多媒体学习的认知体系
教学的主要客体是学生,只有“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才能产生更大的教学收益。这里对当前较为公认的可据此形成多媒体教学设计之理论基础的认知体系进行简单介绍。与多媒体学习相关的认知体系有Paivio的双重编码理论、Baddeley的工作记忆模型、Sweller的认知负荷理论以及Mayer的多媒体学习理论。
1.双重编码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两种主要的加工方式。一种加工方式以言语联想为主,另外一种加工方式以视觉表象为主。两种加工方式一定程度上相对独立,两种加工可同时独立进行,并且拥有一种以上的记忆编码的好处在于当一种编码方式发生遗忘时另一种可以作为备份。双重编码理论是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基础,如果人类的信息方式是单通道的,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无疑不会有任何差异。
2.工作记忆模型。工作记忆模型认为认知加工过程涉及三个不同的部分:负责保持和处理口语信息的语音回路;保持和处理视觉和空间信息的视觉空间模版;负责选择策略和整合信息的中央执行器。研究表明,不同的加工任务中会涉及不同的认知加工成分参与。由工作记忆模型可见,合理安排任务尤为关键,如果两项任务分别占用不同的认知加工部分,显然效率会大大提高,多媒体教学能够同时呈现大量信息,关键在于能否同时呈现合理分布的信息。
3.认知负荷理论。在对多媒体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对认知资源的需求可能超出个体所拥有的资源总量造成认知负荷从而导致学习者学习效率降低。由学习材料本身的复杂性所造成的认知负荷为外在内在认知负荷,而由于呈现材料时组织不当等教学设计造成的认知负荷即为外在认知负荷。教师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尽量降低外在认知负荷。多媒体教学设计尤其需要注意不能因呈现信息过多引入不必要的外在认知负荷。
4.多媒体理论。多媒体理论的提出是专门针对多媒体学习和教学设计的,它涵盖了七条直接针对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原则:多媒体认知原则、空间接近原则、时间接近原则、一致性原则、形态原则、冗余原则、个体差异原则。多媒体教学设计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心理研究基础之上,七条原则从个体认知出发可以作为多媒体教学的绝佳指导。
从上述认知体系可见人类认知加工方式与能力之一斑,只有最适合学生认知加工方式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教学目标。
二、高职C语言教学中的多媒体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是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等院校广泛开展的信息电子类专业的编程基础课。在国家、省级的计算机二级考试中,大多数考生也选择C语言类考题。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高校C语言的教材体系结构和教学内容都已经较为成熟。面对高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自主性较差的现状,如何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信心,以适应高职院校高技能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摆在每个C语言教学改革探索者面前的问题。不同于其它以陈述性记忆为主的课程,C语言侧重程序性记忆,以培养技能为主,这就对学生的自学、设计、分析、调试等实践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无论如何,课堂理论知识传授仍在教学过程中占重要比例,合理的多媒体教学社会能够大大减轻其它教学环节的压力,也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
1.C语言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设计要注意把握量与度的问题。尽管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之一是能够呈现大量的信息,但有效的教学决不等同于大量信息的“摆放”。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记忆加工尤为关键。刺激材料通过感官进入大脑,经短时记忆,精细加工再组织进入长时记忆以便在后续使用过程中进行提取。蜂拥而至的大量信息会对记忆的加工过程造成严重的干扰,过多的信息会使学生应接不暇,虽然可能会接受了一些信息,但是还没有经过大脑的思维加工,后续的大量信息又接踵而至,影响了对前面信息的理解。信息没有经过深度加工便不能完全彻底地理解,也就不可能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善于运用适度适量的多媒体教学信息,恰到好处地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对于降低将教学内容的难度、增加学生的理解程度、提高教学质量尤为关键。多媒体教学应更多地考虑并利用认知加工方式中也存在多媒体的概念,即各类感觉通道、加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的独立性,通过同时呈现如视觉、听觉信息,同时诱发学生的言语表征和图象表征,唤醒学生多个功能模块的加工机制来实现通达高效的多媒体教学设计。把握好量与度的问题即合理选择适量的内容与正确安排合适的维度,充分发挥多媒体与学生本身认知加工方式相匹配的内在优势来提高教学效率。
2.C语言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设计要高度重视学生情感因素的调动。另外一点比较重要的需与本科院校教学相区别是高职课堂教学中需特别重视学生学习动机、情感、习惯、意志、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培养。这些因素的调节功能主要是通过情感来发挥作用。戴维·乔纳森在其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中指出学习不是传输的过程,也不是接受的过程。学习需要意志的、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的、建构的实践,该实践包括互动的意图—行动—反思活动。知识和技能通常是在个体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情境”中获得的。借助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地展示各个知识点的同时注重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得学生乐于接受知识。多媒体教学设计的优势不仅要体现在呈现图、文、声并茂的大量教学内容方面,更要体现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唤醒主动学习的意识等方面,多媒体教学设计只有真正充分连接了机器和学生,才能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巨大作用。
三、小结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拥有增强感性认知,促进抽象思维;减轻师生负担,优化师资队伍;改变教学效果,实现教师角色转变;改善教学软环境,减少教育成本支出等多项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可替代的优势,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更加明显。但在多媒体教学日益渗入课堂的同时,多媒体教学的潜在隐患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解读多媒体教学的利弊,探讨多媒体教学的取舍,我们应该治标更应该治本。了解多媒体学习的认知体系是进行给为有效的多媒体教学设计的根本起点。多媒体教学设计固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强大优势但同时仍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多媒体教学只有达到了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协调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高职教学而言,了解多媒体学习的认知加工方式之外,还需要考虑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高职学生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在求学动机、习惯、方法、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教师多媒体教学的设计所提出的更高要求。组织最适合高职学生接受方式的教学是高职多媒体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另外,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充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关系多媒体教学设计的成败。
参考文献
[1]荣曼生.普通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认知体系 C语言 高职教学
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的突出体现便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对于传统黑板加粉笔模式的逐步取代,多媒体因其能够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呈现信息正日益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教学环境。然而多媒体教学全面渗透教学课堂的同时,当前多媒体教学所存在的一些弊端也引起了较多教学工作者的关注。如何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是多媒体能否继续积极影响教学的关键。了解多媒体学习的认知体系是改进多媒体教学最为根本的起点。
一、多媒体学习的认知体系
教学的主要客体是学生,只有“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才能产生更大的教学收益。这里对当前较为公认的可据此形成多媒体教学设计之理论基础的认知体系进行简单介绍。与多媒体学习相关的认知体系有Paivio的双重编码理论、Baddeley的工作记忆模型、Sweller的认知负荷理论以及Mayer的多媒体学习理论。
1.双重编码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两种主要的加工方式。一种加工方式以言语联想为主,另外一种加工方式以视觉表象为主。两种加工方式一定程度上相对独立,两种加工可同时独立进行,并且拥有一种以上的记忆编码的好处在于当一种编码方式发生遗忘时另一种可以作为备份。双重编码理论是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基础,如果人类的信息方式是单通道的,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无疑不会有任何差异。
2.工作记忆模型。工作记忆模型认为认知加工过程涉及三个不同的部分:负责保持和处理口语信息的语音回路;保持和处理视觉和空间信息的视觉空间模版;负责选择策略和整合信息的中央执行器。研究表明,不同的加工任务中会涉及不同的认知加工成分参与。由工作记忆模型可见,合理安排任务尤为关键,如果两项任务分别占用不同的认知加工部分,显然效率会大大提高,多媒体教学能够同时呈现大量信息,关键在于能否同时呈现合理分布的信息。
3.认知负荷理论。在对多媒体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对认知资源的需求可能超出个体所拥有的资源总量造成认知负荷从而导致学习者学习效率降低。由学习材料本身的复杂性所造成的认知负荷为外在内在认知负荷,而由于呈现材料时组织不当等教学设计造成的认知负荷即为外在认知负荷。教师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尽量降低外在认知负荷。多媒体教学设计尤其需要注意不能因呈现信息过多引入不必要的外在认知负荷。
4.多媒体理论。多媒体理论的提出是专门针对多媒体学习和教学设计的,它涵盖了七条直接针对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原则:多媒体认知原则、空间接近原则、时间接近原则、一致性原则、形态原则、冗余原则、个体差异原则。多媒体教学设计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心理研究基础之上,七条原则从个体认知出发可以作为多媒体教学的绝佳指导。
从上述认知体系可见人类认知加工方式与能力之一斑,只有最适合学生认知加工方式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教学目标。
二、高职C语言教学中的多媒体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是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等院校广泛开展的信息电子类专业的编程基础课。在国家、省级的计算机二级考试中,大多数考生也选择C语言类考题。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高校C语言的教材体系结构和教学内容都已经较为成熟。面对高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自主性较差的现状,如何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信心,以适应高职院校高技能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摆在每个C语言教学改革探索者面前的问题。不同于其它以陈述性记忆为主的课程,C语言侧重程序性记忆,以培养技能为主,这就对学生的自学、设计、分析、调试等实践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无论如何,课堂理论知识传授仍在教学过程中占重要比例,合理的多媒体教学社会能够大大减轻其它教学环节的压力,也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
1.C语言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设计要注意把握量与度的问题。尽管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之一是能够呈现大量的信息,但有效的教学决不等同于大量信息的“摆放”。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记忆加工尤为关键。刺激材料通过感官进入大脑,经短时记忆,精细加工再组织进入长时记忆以便在后续使用过程中进行提取。蜂拥而至的大量信息会对记忆的加工过程造成严重的干扰,过多的信息会使学生应接不暇,虽然可能会接受了一些信息,但是还没有经过大脑的思维加工,后续的大量信息又接踵而至,影响了对前面信息的理解。信息没有经过深度加工便不能完全彻底地理解,也就不可能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善于运用适度适量的多媒体教学信息,恰到好处地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对于降低将教学内容的难度、增加学生的理解程度、提高教学质量尤为关键。多媒体教学应更多地考虑并利用认知加工方式中也存在多媒体的概念,即各类感觉通道、加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的独立性,通过同时呈现如视觉、听觉信息,同时诱发学生的言语表征和图象表征,唤醒学生多个功能模块的加工机制来实现通达高效的多媒体教学设计。把握好量与度的问题即合理选择适量的内容与正确安排合适的维度,充分发挥多媒体与学生本身认知加工方式相匹配的内在优势来提高教学效率。
2.C语言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设计要高度重视学生情感因素的调动。另外一点比较重要的需与本科院校教学相区别是高职课堂教学中需特别重视学生学习动机、情感、习惯、意志、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培养。这些因素的调节功能主要是通过情感来发挥作用。戴维·乔纳森在其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中指出学习不是传输的过程,也不是接受的过程。学习需要意志的、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的、建构的实践,该实践包括互动的意图—行动—反思活动。知识和技能通常是在个体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情境”中获得的。借助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地展示各个知识点的同时注重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得学生乐于接受知识。多媒体教学设计的优势不仅要体现在呈现图、文、声并茂的大量教学内容方面,更要体现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唤醒主动学习的意识等方面,多媒体教学设计只有真正充分连接了机器和学生,才能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巨大作用。
三、小结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拥有增强感性认知,促进抽象思维;减轻师生负担,优化师资队伍;改变教学效果,实现教师角色转变;改善教学软环境,减少教育成本支出等多项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可替代的优势,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更加明显。但在多媒体教学日益渗入课堂的同时,多媒体教学的潜在隐患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解读多媒体教学的利弊,探讨多媒体教学的取舍,我们应该治标更应该治本。了解多媒体学习的认知体系是进行给为有效的多媒体教学设计的根本起点。多媒体教学设计固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强大优势但同时仍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多媒体教学只有达到了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协调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高职教学而言,了解多媒体学习的认知加工方式之外,还需要考虑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高职学生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在求学动机、习惯、方法、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教师多媒体教学的设计所提出的更高要求。组织最适合高职学生接受方式的教学是高职多媒体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另外,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充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关系多媒体教学设计的成败。
参考文献
[1]荣曼生.普通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