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是外界信息输入的渠道,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不可缺少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活动方式.化学是人们通过长期观察和实验积累形成的基础学科,毫无疑问,化学的学习与研究必须以观察能力为基础,所以教师要把培养和发展观察能力作为教学目的之一.
一、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做他感兴趣的事,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即使处在十分疲倦和辛劳的状态,也总是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难重重也绝不灰心丧气,而去想办法,百折不挠地去克服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也要激发学生进行化学观察的兴趣.
培养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不能仅凭兴趣,还需要一个严肃认真的观察态度,要充分认识到观察是获得科学研究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观察时要细致,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变化;观察要有耐心,有顽强的毅力.有些现象稍纵即逝,需要进行重复观察;有些现象变化缓慢,需要长期观察;有些现象因实验失败,需要再实验重新观察;观察要实事求是,不能敷衍了事,更不能弄虚作假.在观察时,既要注意意料中的结果,更要注意意外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属性、新境界.这有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重要事实的发现.
二、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1.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化学实验变化多样、新奇,现象生动有趣,初中生对化学实验有着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但没有明确目的的看,只能称为一般的感知,具有明确的目的时,才能称之为观察.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使学生了解应该观察什么,从哪些角度去观察.如磷和氧气的反应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实验,在全书中共出现了四次,从表面上看这四次的现象都是一致的,但这四次实验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2.要进行全面观察
化学实验的特点在于要求实验者从视、听、嗅、触、味等多种感官对变化过程中的现象的进行观察,只有充分利用不同的感官从不同的侧面去感受事物的各种属性,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一个化学反应.如在铜和稀硝酸的反应中,观察有无气泡产生,气体在试管口变成什么颜色,实验结束时,铜有没溶解消失,溶液的颜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
注意观察顺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观察的一般顺序是先看物质的物理性质,后看物质的化学性质.化学实验中,注意观察反应前化学实验仪器、装置和操作、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反应中的反应条件和伴随反应产生的现象,反应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3.能进行比较观察、连续观察
许多化学反应现象有相似之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必须要求学生细心留意细微之处的区别,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只有对那些类似的现象进行比较,才能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而对那些差异明显的事物进行比较,才能找出它们的相似点.例如氢气与氧气的反应,可以观察氢气在空气里燃烧,氢气在氧气里燃烧,氢气与氧气混合点燃爆炸等不同情况.
事物的发展常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有时为了解答整个过程和各阶段变化的规律就必须进行连续观察.
4.把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各种能力中思维能力是核心.化学实验是思维的感性基础,因此教师应经常采用实验设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着重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想,根据是什么?这样想有什么好处,还存在什么问题,鼓励学生多思,启发学生巧思,这样经常受到客观化学实验的刺激,受到实验结果的检验以及经常受到实验规律的启示,就会潜移默化地促进思维方法的发展.化学实验常常伴随着许多现象发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获得必要信息.
三、对学生进行观察技巧的训练
1.做好观察准备工作
做好实验观察设计,明确观察对象,观察步骤和方法,让学生心中有数.实要求学生熟悉观察仪器的性能、工作条件、准确性和精密度等,要求学生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点.这样才能让学生较自由地、较大限度地使用这些使用仪器.对一些不易直接观察的实验信息可借助投影仪等教学媒体把实验信息进行放大等技术处理,便于更清楚地进行观察.
2.引导学生记录及整理观察结果,并分析结果
进行实验观察时,必须及时做好观察记录,这样才能保证观察的可靠性.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数据要全面真实地记录下来,这对知识的形成非常重要.要求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归类、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结果.
3.拓宽范围,充实提高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除了通过化学实验之外,教师还要开拓观察的时空范围,借助多种手段、多种媒体,创设观察机会,让学生接触多种观察现象和情境.例如,教师可组织和开展化学课外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和扩大学生的观察领域,扩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场合和机会.
一、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做他感兴趣的事,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即使处在十分疲倦和辛劳的状态,也总是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难重重也绝不灰心丧气,而去想办法,百折不挠地去克服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也要激发学生进行化学观察的兴趣.
培养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不能仅凭兴趣,还需要一个严肃认真的观察态度,要充分认识到观察是获得科学研究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观察时要细致,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变化;观察要有耐心,有顽强的毅力.有些现象稍纵即逝,需要进行重复观察;有些现象变化缓慢,需要长期观察;有些现象因实验失败,需要再实验重新观察;观察要实事求是,不能敷衍了事,更不能弄虚作假.在观察时,既要注意意料中的结果,更要注意意外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属性、新境界.这有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重要事实的发现.
二、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1.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化学实验变化多样、新奇,现象生动有趣,初中生对化学实验有着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但没有明确目的的看,只能称为一般的感知,具有明确的目的时,才能称之为观察.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使学生了解应该观察什么,从哪些角度去观察.如磷和氧气的反应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实验,在全书中共出现了四次,从表面上看这四次的现象都是一致的,但这四次实验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2.要进行全面观察
化学实验的特点在于要求实验者从视、听、嗅、触、味等多种感官对变化过程中的现象的进行观察,只有充分利用不同的感官从不同的侧面去感受事物的各种属性,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一个化学反应.如在铜和稀硝酸的反应中,观察有无气泡产生,气体在试管口变成什么颜色,实验结束时,铜有没溶解消失,溶液的颜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
注意观察顺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观察的一般顺序是先看物质的物理性质,后看物质的化学性质.化学实验中,注意观察反应前化学实验仪器、装置和操作、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反应中的反应条件和伴随反应产生的现象,反应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3.能进行比较观察、连续观察
许多化学反应现象有相似之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必须要求学生细心留意细微之处的区别,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只有对那些类似的现象进行比较,才能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而对那些差异明显的事物进行比较,才能找出它们的相似点.例如氢气与氧气的反应,可以观察氢气在空气里燃烧,氢气在氧气里燃烧,氢气与氧气混合点燃爆炸等不同情况.
事物的发展常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有时为了解答整个过程和各阶段变化的规律就必须进行连续观察.
4.把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各种能力中思维能力是核心.化学实验是思维的感性基础,因此教师应经常采用实验设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着重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想,根据是什么?这样想有什么好处,还存在什么问题,鼓励学生多思,启发学生巧思,这样经常受到客观化学实验的刺激,受到实验结果的检验以及经常受到实验规律的启示,就会潜移默化地促进思维方法的发展.化学实验常常伴随着许多现象发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获得必要信息.
三、对学生进行观察技巧的训练
1.做好观察准备工作
做好实验观察设计,明确观察对象,观察步骤和方法,让学生心中有数.实要求学生熟悉观察仪器的性能、工作条件、准确性和精密度等,要求学生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点.这样才能让学生较自由地、较大限度地使用这些使用仪器.对一些不易直接观察的实验信息可借助投影仪等教学媒体把实验信息进行放大等技术处理,便于更清楚地进行观察.
2.引导学生记录及整理观察结果,并分析结果
进行实验观察时,必须及时做好观察记录,这样才能保证观察的可靠性.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数据要全面真实地记录下来,这对知识的形成非常重要.要求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归类、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结果.
3.拓宽范围,充实提高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除了通过化学实验之外,教师还要开拓观察的时空范围,借助多种手段、多种媒体,创设观察机会,让学生接触多种观察现象和情境.例如,教师可组织和开展化学课外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和扩大学生的观察领域,扩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场合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