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街上遇到一个卖唱的艺人,你想施舍一块钱,掏掏口袋却发现,你只有一张100元的大钞,这时候,你怎么办?憨豆先生跟常人一样,也舍不得做大善人,但比常人更有心思。他扯出一块手绢,铺在地上,伴着卖唱的乐曲来了个卖“跳”,很快得到了一个钢,投到了卖唱人的帽子里。
这就是尽人皆知的憨豆先生(Mr Bean)的经常所为。
憨豆先生的脸就像一团橡皮泥,各个部位都在相互拼命角力:眉毛死劲向上拉,舌头尽量吐到最长,鼻子胀到最鼓,眼睛瞪到铜铃状,嘴巴笑成大括号。憨豆先生挤成白痴和神经病状的皱巴巴的胖脸,已经成了英国的“国脸”。
事实上,这个全身神经的家伙,可不是一般的憨,他总是带着那么一点小小的损人利己的思想,比如,把吃不下去的馅饼偷偷摸摸塞进邻桌客人的手提袋里;憨豆先生也是一位向往由小人物变成大英雄而力不从心的家伙,想救别人却变成了被救;憨豆先生还喜欢不懂装懂,实验室里乱动乱摸,制造了一起爆炸,自己却逃得毫无影踪。
你可以大笑他的无聊、幼稚、缺心眼,还有他那永远只够摆平眼前事的可怜的智慧,但绝对不可以小看憨豆先生背后那个正常人——扮演者若万·阿特金森。多年来,阿特金森靠着“憨豆”的形象,已经积攒了1850万粉丝,并且走出国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的电视机前坐着他的观众。
在现实生活中,阿特金森的人生颇为传奇,现年52岁的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曾在英国著名的考里斯特学校就读,之后,阿特金森考上了牛津大学。21岁那年,他成了牛津大学的电机工程博士。据比他小1岁的柯蒂斯回忆,阿特金森对电机学非常痴迷,经常一个人锁在房间里做电气元件。表演对他来说完全是个意外。当时大家正在讨论一个夏季汇演的剧本,柯蒂斯发现,这个皮肤黑黑的、有些微口吃的博士生几次站出来,想说什么却没有说。最后一次开会时,一直沉默的阿特金森突然站出来,克服了口吃,演了一段独角戏,把在场的同学都惊呆了。从此,柯蒂斯开始和阿特金森合作,两人一起编剧编了30年,包括《憨豆先生》的剧本也是两人共同创作的。之后,《憨豆先生》成了英國广播公司(BBC)的招牌喜剧,也是当今世界人气最旺的搞笑喜剧形象,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阿特金森便崭露头角,在《非九点新闻》和《黑爵士》两部电视剧集里赢得不少喝彩,甚至因为前者赢得了1979年度的英国学院奖;此外,他还是伦敦最受欢迎的独角戏表演者,他在舞台上所进行的表演通常令剧院座无虚席,掌声雷动。在戏剧传统深厚的英国,来自现场观众的掌声永远比电视台的高收视率或电影票房更令人骄傲。
但在现实生活中,阿特金森却很严肃,不苟言笑,是一位典型的英国绅士,言行举止温文有礼。不断在银幕上逗人发笑的他,却并没有在生活中感受到多少快乐,甚至一度患了抑郁症。对此他这样说:“我确实不会在生活中经常笑,也许我会面带微笑,但是不会大声地笑出来。我大笑的频率大概是——五年一次!”
阿特金森吃了很多年的“憨豆先生”的饭,近年来已略显疲态,他说虽然大家在憨豆身上找到了不少笑料,但是他自己却难以体会这种快乐,相反,却在每次表演结束后,更觉得是完成任务之后的轻松。所以,现在阿特金森甩出了一句让全世界影迷伤心的话:“我想以后不大可能再在电视或者大银幕上出现新的憨豆先生了。”
但是以艺术造诣而论,阿特金森被评为最接近已故“喜剧大师”卓别林的幽默。因为和卓别林的电影相似的,憨豆先生的角色永远都是社会低下层的小人物,所经历的种种状况,大家曾几何时也都经历过:打着小算盘,过着紧巴巴的日子;焦虑、封闭,却依然热求与人交流;虽然很利己,但还是有点小爱心,事实上,人人身上都有点憨豆的影子,又怎么不爱他呢?
不过,阿特金森还是给了我们一点希望:“我没有把话(息影之说)说绝,我并不是说永远,而是不太可能。”也许,我们需要的是耐心的等待,某一天,这个天生的喜剧演员会从自己的假期中轻松归来……
这就是尽人皆知的憨豆先生(Mr Bean)的经常所为。
憨豆先生的脸就像一团橡皮泥,各个部位都在相互拼命角力:眉毛死劲向上拉,舌头尽量吐到最长,鼻子胀到最鼓,眼睛瞪到铜铃状,嘴巴笑成大括号。憨豆先生挤成白痴和神经病状的皱巴巴的胖脸,已经成了英国的“国脸”。
事实上,这个全身神经的家伙,可不是一般的憨,他总是带着那么一点小小的损人利己的思想,比如,把吃不下去的馅饼偷偷摸摸塞进邻桌客人的手提袋里;憨豆先生也是一位向往由小人物变成大英雄而力不从心的家伙,想救别人却变成了被救;憨豆先生还喜欢不懂装懂,实验室里乱动乱摸,制造了一起爆炸,自己却逃得毫无影踪。
你可以大笑他的无聊、幼稚、缺心眼,还有他那永远只够摆平眼前事的可怜的智慧,但绝对不可以小看憨豆先生背后那个正常人——扮演者若万·阿特金森。多年来,阿特金森靠着“憨豆”的形象,已经积攒了1850万粉丝,并且走出国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的电视机前坐着他的观众。
在现实生活中,阿特金森的人生颇为传奇,现年52岁的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曾在英国著名的考里斯特学校就读,之后,阿特金森考上了牛津大学。21岁那年,他成了牛津大学的电机工程博士。据比他小1岁的柯蒂斯回忆,阿特金森对电机学非常痴迷,经常一个人锁在房间里做电气元件。表演对他来说完全是个意外。当时大家正在讨论一个夏季汇演的剧本,柯蒂斯发现,这个皮肤黑黑的、有些微口吃的博士生几次站出来,想说什么却没有说。最后一次开会时,一直沉默的阿特金森突然站出来,克服了口吃,演了一段独角戏,把在场的同学都惊呆了。从此,柯蒂斯开始和阿特金森合作,两人一起编剧编了30年,包括《憨豆先生》的剧本也是两人共同创作的。之后,《憨豆先生》成了英國广播公司(BBC)的招牌喜剧,也是当今世界人气最旺的搞笑喜剧形象,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阿特金森便崭露头角,在《非九点新闻》和《黑爵士》两部电视剧集里赢得不少喝彩,甚至因为前者赢得了1979年度的英国学院奖;此外,他还是伦敦最受欢迎的独角戏表演者,他在舞台上所进行的表演通常令剧院座无虚席,掌声雷动。在戏剧传统深厚的英国,来自现场观众的掌声永远比电视台的高收视率或电影票房更令人骄傲。
但在现实生活中,阿特金森却很严肃,不苟言笑,是一位典型的英国绅士,言行举止温文有礼。不断在银幕上逗人发笑的他,却并没有在生活中感受到多少快乐,甚至一度患了抑郁症。对此他这样说:“我确实不会在生活中经常笑,也许我会面带微笑,但是不会大声地笑出来。我大笑的频率大概是——五年一次!”
阿特金森吃了很多年的“憨豆先生”的饭,近年来已略显疲态,他说虽然大家在憨豆身上找到了不少笑料,但是他自己却难以体会这种快乐,相反,却在每次表演结束后,更觉得是完成任务之后的轻松。所以,现在阿特金森甩出了一句让全世界影迷伤心的话:“我想以后不大可能再在电视或者大银幕上出现新的憨豆先生了。”
但是以艺术造诣而论,阿特金森被评为最接近已故“喜剧大师”卓别林的幽默。因为和卓别林的电影相似的,憨豆先生的角色永远都是社会低下层的小人物,所经历的种种状况,大家曾几何时也都经历过:打着小算盘,过着紧巴巴的日子;焦虑、封闭,却依然热求与人交流;虽然很利己,但还是有点小爱心,事实上,人人身上都有点憨豆的影子,又怎么不爱他呢?
不过,阿特金森还是给了我们一点希望:“我没有把话(息影之说)说绝,我并不是说永远,而是不太可能。”也许,我们需要的是耐心的等待,某一天,这个天生的喜剧演员会从自己的假期中轻松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