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问花期静待花开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i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省民勤县东坝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摘 要:班主任工作可谓“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我们应该“捧着一颗心”,做学生喜欢和信任的班主任。首先要“严”字当头,规范学生的行为;其次要“勤”字当家,言传身教;最后要用心浇灌,促其成长。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秉持绝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原则,坚持下去,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春天。
  关键词:班主任;寄宿制小学;耐心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有吃力不讨好的心酸,也有付出努力得到回报的喜悦。可谓“有喜有忧,有笑有泪”。在学校与学生交流最多、关系最紧密的就是班主任了,学生能否在一个积极健康的班级中愉快地学习和生活,主要因素在于班主任的工作效果。因此,班主任应该“捧着一颗心”,做学生喜欢和信任的班主任。
  一、“严”字当头,规范学生的行为
  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大部分学生有很强的从众心理。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以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比如学习上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课,积极思考,勇于回答问题,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作业既要数量,更要注重质量。杜绝抄袭)。卫生方面,不仅要讲究个人卫生,还要搞好教室、宿舍的卫生,营造一个舒适的氛围。教育学生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从小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
  二、“勤”字当家,言传身教
  “一勤天下无难事。”开学前几周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時期,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教育。首先要开好班会,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然后,班主任带领学生大扫除,一方面增进与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教给学生正确的清洁方法,通过自己的双手使环境变美,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养成自觉维护环境的习惯。班主任要亲自参与劳动,积极正确引导,对学生的生活多加关注。由于我们是寄宿制学校,住宿学生年龄较小,生活能力差,恋家情结严重,这就需要班主任充当起父母的角色,给予学生关心和照顾,让他们感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总之,班主任要勤跟、勤查、勤动口、勤动手、勤动眼,及时纠正学生不经意间的坏毛病,循序渐进,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用心浇灌,促其成长
  1.爱心
  以心换取心,以爱博得爱。一个教师,只有心里充满爱,才能热爱工作,爱护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不以个人的喜好片面地评价学生。不偏心、不歧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孩子,欣赏孩子。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也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形成一股强大的班级凝聚力,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2.童心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必须有一颗童心,才能更贴近学生,喜欢学生,理解学生。例如一次医院组织我班学生采血,有个平时很活泼的男孩,死活不脱衣袖。我看到后把他叫了出来,仔细询问,原来他最怕打针,每次都要父母陪同。我耐心地引导他,给他讲了我小时候克服惧怕打针的事,表示能理解他,希望他能成为一个男子汉,最后他终于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在我的陪同下完成了采血。他还调皮地说:“采血一点儿也不痛。”只有保持一颗童心,才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理解他们。
  3.耐心
  班主任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对待每一位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尤其是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比如我班的一个孩子,年龄比别的孩子大,但由于基础差,语言不通,学习非常吃力。自己非常着急,加上别的孩子又常常嘲笑他,他的情绪极不稳定。许多时候将嘲笑他的孩子打哭,令我很头疼。后来学校组织了足球队,他主动找我想参加足球队,我抱着试试的态度让他参加,结果出乎意料。他在踢球上有惊人的天赋,在代表学校的比赛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自此以后,他找回了自信,学习也不断进步。另外,活动时间还领着本班同学踢球,孩子们对他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们能够和睦相处了。教育不是万能的,对学困生,我们要看到的是以前与现在相比他有了哪些转变和进步。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秉持绝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原则,坚持下去,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春天。
  4.细心
  首先,班主任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例如我班有个小男孩,有一次没有到食堂吃饭。我通过向同宿舍的同学了解,他从家中带来了很多钱,买零食吃。后来与他交谈,知道他偷偷从家里拿了钱。我与家长联系,家长还没发现丢钱的事。通过老师和家长的耐心教育,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另外,处理事情时,要讲究方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犯错是难免的,不能抓住他的错误不放,不能伤害他的自尊心。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是非观念不强,班主任就要多操心,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
  教育不光是教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我们要坚信不论早晚,每个孩子都会迎来自己生命的春天,作为教师要不问花期,静待花开。
  参考文献:
  [1]张菊兰.浅谈如何做好农村寄宿制小学班主任工作[J].教育革新,2015(10).
  [2]张新征.用心滋润 静待花开:班主任工作之我谈[J].学周刊,2016(1).
  编辑 高 琼
其他文献
“开展美术活动多好啊,小朋友感兴趣,一张范画一个作品就完事了。”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心里总是有说不出来的感觉。开展美术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会画这个形象,会做这个手工吗?还是轻轻松松偷懒半个小时?又或者是其他什么?开展好一个美术活动绝不是大家想象的这样简单,做好一名美术老师更不是容易的事情,要让孩子们喜欢,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快乐;要让孩子学会观察美、发现美的事物……看似简单的背后
(上海市宝山区顾村中心幼儿园)  摘 要:在以往的集体教学活动中,缺乏有效的互动是最大的问题,但没有去思考过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互动无效,专业能力一直停滞不前。一次王惠妍老师的实践课引发了深思。  关键词:瓶颈;突破;教育  事件一:关起门来预设和实践,这样能行吗?  在教研组预设后,开始了第一次的实践活动,我觉得自己信心满满,有把握把这个活动课上好。  我:你们为熊哥哥选择快快的音乐还是慢慢的音乐
摘 要:小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为了帮助小学生快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便需要打造优质的数学课堂。基于此,立足于关注小学课堂,研究多重思路,具体论述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  关键词: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特征  在打造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过程中,其主体随着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既存在共性特征,又具有差异性。尤其是在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数学老师应该准确把握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全
摘 要:新课程指出:课程教学必须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放手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以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做数学;说数学;用数学  对孩子最大的爱不是呵护,更不是
活动背景: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发现,同伴间在游戏和活动中的交流可以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从而使幼儿从关注自身转变为具有同伴和集体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幼儿在不同角色间的转变,可以使幼儿通过集体活动慢慢获得责任感和自我地位的肯定,从而完善其社会性。  具体案例:  这次的中班幼儿的“娃娃家”活动是在“超市”内进行角色扮演。  菲菲走进超市内,刚要和与自己关系比较要好的幼儿交谈,这时候班上比
摘 要:词汇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从组块教学的理论依据出发,探讨了如何通过挖掘字母之间、单词内在或之间的音、形、义关系进行PEP小学英语一级目标词汇教学,从而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组块;小学英语;一级目标;词汇学习  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L. Ron Hubbar先生认为,影响理解和应用的最重要因素是词汇。而词汇能力不足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听说读写以及交际能力。因此,如何有效地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措施,就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所谓创造性,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创造性最重要的表现是创新。创新是知识价值的核心,“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而,我们必须用教育的创新来实施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从而培养现代化、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那么,如何在小语教学中促进学
(厦门市安兜小学)  摘 要:“犯错误是学生的权利”“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然而如果不能减轻“再次”错误这种现象的出现,那么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习惯等造成不利的影响。主要结合学生出现“再次”错误的原因,谈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从批改、讲评、辅导等三方面有效缓解学生作业的“再次”错误。教师在面对学生的错误以及“再次”错误时,要将其视为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宽容出错,引导并帮助学生从中受益。 
摘 要:深度学习可以理解为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它强调学习者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和知识,把它们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从而帮助决策、解决问题。深度学习的方式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呈现的就是思维的结果:听、说、想、问。建立说话的模型,为深度学习铺路;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为深度学习护航;教学生会思考,敢质疑,为深度学习引航;恰当的点拨,为深度学习扬帆。  关键词:说话;倾听能力;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我们聋校教育教学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新的价值观、教学观、评价观都在重建和升华。新课程要求教师用新的理念活化自己的角色,但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似乎也发生了变化。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好的教学效果关键是看教师表情是否自然?手语是否准确熟练?语言是否精练标准?学生是否“动”起来等。这些外在现象已成为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主要标准。基于这种情况,笔者有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