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会计诚信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在进行会计工作中要保持诚实守诺的态度,具体表现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向报表使用者提供客观、准确、完整、及时的财务信息,以便企业经营者能做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实际上造成会计诚信缺失问题的既包括会计人员的个人行为,也包括企业行为。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是成本与利益的辩证关系,只要造假的收益大于成本,会计造假往往就会出现。
【关键词】会计诚信;诚信缺失;会计诚信重树;社会诚信风气
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但是目前我国会计人员中业务素质普遍较低、法制观念较弱.缺少职业道德和独立能力。美国的安然、施乐、世界通信、默克制药等公司的财务造假先后被披露;国内的银广夏、蓝田股份、ST黎明等上市公司先后被查出会计造假。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会计工作的诚信缺失行为(如做假账、假报表等)会给国家和企业在做经济决策时提供错误信息,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
一、当下会计行业缺失诚信的起因
(1)会计监督机制不力,法制监管力度不强。对不诚信的处罚较轻,致使诚信的机会成本过高。目前我国对检查出来的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由此减弱了法律的效力。正是由于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明显大于预期成本,不造假的机会成本过于高昂,才会不断上演公司会计造假的闹剧。(2)会计人员屈从领导的压力,被动做假账。企业与会计人员存在雇佣关系,求生存的本能使会计人员不得不做假账。银广厦、蓝田股份,这些曾号称绩优股的企业竟然是“造假大王”,并且都是在企业负责人的指使和策划下造假账。(3)“数字出官”催生假信息。部分政府经济主管部门考核企业绩效,只看数字,不看实际,直接导致了会计数据失真,核算不实。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的各种达标、验收、审批、检查就数据论数据,给弄虚作假者以可乘之机。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是政绩升迁与假信息之间千丝万缕因果关系的真实写照。
二、如何对会计行业诚信进行重塑
(1)完善和健全法制建设。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企业生存环境也只有在公平有序的状态下才可谈及诚信。我们应该尽快制定会计诚信的管理法规,强化会计立法的权威性和惩戒性。同时,规范会计法制建设,提高执法力度将对提高会计诚信产生强大的法律威力,从而加大会计造假者的风险和成本。(2)加强会计人员诚信教育,优化会计环境。诚信教育要从大学在校学生入手,使诚信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列入教材,进入大学教程,使诚信深入人心。特别是作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汁师,更应该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同时,要在社会上广泛宣传,营造一个诚信的和谐氛围。在会计领域传播“立身之本”“处世之宝”和“信”则“立”的诚信道德观念,工作中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不贪不占、讲究信用,同时应守法、守约,以信为本,从而建立起一套会计诚信教育机制,使会计从业人员自觉遵从“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行动准则,为共建繁荣和谐的社会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3)强化企业结构,加强对企业的诚信管理。既然有很大的一部分会计从业人员是迫于上级的打压,害怕丢饭碗而做出造假行为,企业自身应该加倍用心选人用材,并着力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同时还应该加强监督机制。在企业内部要建立强有力的内部审计制度,外部建立以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行政监督为主的外部监督体系,形成内外共监的防范体系。通过法律和科学的约束监督机制,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准确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培养全社会的诚信风气
企业是否讲求信用是由企业经营的决策者决定的,因此,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与人们的诚信意识息息相关。应当看到,在我国信用评价和监管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人们在交易过程中诚实守信的意识还很薄弱,因为人们的失信成本很低,甚至有时还不存在失信成本,这使得部分人越来越不诚实、不守信。诚信意识的培养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方式进行。如通过规范的有组织的学校教育形式进行;也可以利用非正规的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来灌输;还可以作为企业文化向员工进行教育。除此之外,还应培养高层次的信用管理人才。总之,应在全社会树立起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标准和做人准则。重塑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道德,净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迈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步,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稳定发展的基本。
参 考 文 献
[1]索俊颖.会计诚信缺失问题探析[J].现代商业.2008(3)
[2]王有志.试论和谐社会中的会计诚信体系建设[J].企业经济.2006(11)
【关键词】会计诚信;诚信缺失;会计诚信重树;社会诚信风气
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但是目前我国会计人员中业务素质普遍较低、法制观念较弱.缺少职业道德和独立能力。美国的安然、施乐、世界通信、默克制药等公司的财务造假先后被披露;国内的银广夏、蓝田股份、ST黎明等上市公司先后被查出会计造假。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会计工作的诚信缺失行为(如做假账、假报表等)会给国家和企业在做经济决策时提供错误信息,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
一、当下会计行业缺失诚信的起因
(1)会计监督机制不力,法制监管力度不强。对不诚信的处罚较轻,致使诚信的机会成本过高。目前我国对检查出来的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由此减弱了法律的效力。正是由于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明显大于预期成本,不造假的机会成本过于高昂,才会不断上演公司会计造假的闹剧。(2)会计人员屈从领导的压力,被动做假账。企业与会计人员存在雇佣关系,求生存的本能使会计人员不得不做假账。银广厦、蓝田股份,这些曾号称绩优股的企业竟然是“造假大王”,并且都是在企业负责人的指使和策划下造假账。(3)“数字出官”催生假信息。部分政府经济主管部门考核企业绩效,只看数字,不看实际,直接导致了会计数据失真,核算不实。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的各种达标、验收、审批、检查就数据论数据,给弄虚作假者以可乘之机。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是政绩升迁与假信息之间千丝万缕因果关系的真实写照。
二、如何对会计行业诚信进行重塑
(1)完善和健全法制建设。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企业生存环境也只有在公平有序的状态下才可谈及诚信。我们应该尽快制定会计诚信的管理法规,强化会计立法的权威性和惩戒性。同时,规范会计法制建设,提高执法力度将对提高会计诚信产生强大的法律威力,从而加大会计造假者的风险和成本。(2)加强会计人员诚信教育,优化会计环境。诚信教育要从大学在校学生入手,使诚信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列入教材,进入大学教程,使诚信深入人心。特别是作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汁师,更应该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同时,要在社会上广泛宣传,营造一个诚信的和谐氛围。在会计领域传播“立身之本”“处世之宝”和“信”则“立”的诚信道德观念,工作中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不贪不占、讲究信用,同时应守法、守约,以信为本,从而建立起一套会计诚信教育机制,使会计从业人员自觉遵从“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行动准则,为共建繁荣和谐的社会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3)强化企业结构,加强对企业的诚信管理。既然有很大的一部分会计从业人员是迫于上级的打压,害怕丢饭碗而做出造假行为,企业自身应该加倍用心选人用材,并着力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同时还应该加强监督机制。在企业内部要建立强有力的内部审计制度,外部建立以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行政监督为主的外部监督体系,形成内外共监的防范体系。通过法律和科学的约束监督机制,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准确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培养全社会的诚信风气
企业是否讲求信用是由企业经营的决策者决定的,因此,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与人们的诚信意识息息相关。应当看到,在我国信用评价和监管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人们在交易过程中诚实守信的意识还很薄弱,因为人们的失信成本很低,甚至有时还不存在失信成本,这使得部分人越来越不诚实、不守信。诚信意识的培养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方式进行。如通过规范的有组织的学校教育形式进行;也可以利用非正规的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来灌输;还可以作为企业文化向员工进行教育。除此之外,还应培养高层次的信用管理人才。总之,应在全社会树立起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标准和做人准则。重塑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道德,净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迈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步,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稳定发展的基本。
参 考 文 献
[1]索俊颖.会计诚信缺失问题探析[J].现代商业.2008(3)
[2]王有志.试论和谐社会中的会计诚信体系建设[J].企业经济.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