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语感培养让阅读有滋有味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ght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丰富和灵敏的感知,是通过语言引发的心理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把握语言的一种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是学生理解文字的基础,是学生与文本及作者交流的桥梁。语感的强弱不仅直接体现为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还体现为学生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
  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真正让阅读有滋有味。可见,培养语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在诵读中感悟语感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可见,学习语言不能单靠理性的分析,更要依赖于学生自身对语言的积累和感受。读懂课文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础。教师要把自己对文本的体验转化为课堂语言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及面部表情的喜怒哀乐,创设浓郁的课堂氛围,使学生通过对教师语言、神态的理解和品味,产生情感的共鸣,受到有效的语感训练。
  如《天上的星星》一文,作者从孩子的角度活泼地展现了繁星满天和月朗星稀的景象,充满了童真童趣。我先范读课文,在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后,再让他们进行朗读、自由读、小组赛读等,训练学生的语感。我又让学生试着写写星星们在夜空中还有哪些奇妙的姿态。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想象丰富而有趣:“夜空再也不荒凉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着,有射箭的,有摔跤的,还有骑在马上奔跑的……”当学生把自己的文字读出来的时候,其情感的体验、语感的培养就水到渠成了。
  二、在想象中培养语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文章的“空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文章加以想象和补充,让学生沿着文章的思路和感情的脉络发散思维,加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从而训练语感。
  如教学《珍珠鸟》一课,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我让学生找出“小珍珠鸟的活动范围是怎样变化的”。学生经过交流总结出:小珍珠鸟活动的范围逐渐扩大,越来越亲近、信赖作者。此时,学生已经能从文字表层意义上理解“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我又提出问题:“从小珍珠鸟活动范围的变化看,小珍珠鸟可能是怎样想的呢?”让学生尽情想象,领悟文章意境。学生基本都能凭着自己的理解,对作者与小珍珠鸟之间的友谊进行多元解读,发言中不时闪现充满个性、智慧的语句,或庄或谐、或智或趣,一只人见人爱的小珍珠鸟形象转眼就了然于心,学生借此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更需要情感沟通的道理。
  三、在情境中激发语感
  创设情境是促使学生感悟文章意境的催化剂,它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语感训练。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置身于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去体验和感受,从而萌发出表达美好事物的愿望。情深而文达,语感的出现也就自然而然了。
  如《草原即景》一文向我们展示了塔木钦草原独特的美丽景色,语言优美,非常适合让学生训练语感。但学生没有见过草原,缺少生活体验,很难把塔木钦草原广袤无垠、雄浑美丽的特点读出来。因此,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了塔木钦草原如诗如画的风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对草原美好的印象。学生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感悟了课文的意境,获得了丰富的语感。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自读课文后,再抓住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进行精读感悟,这样既深入理解了文本的内涵,也提高了鉴赏能力,训练了语感。
  四、在揣摩中品味语感
  咬文嚼字、体味语言是语感训练的关键环节。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一篇作品读一两遍,未必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语感的会意性特征决定了人们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揣摩、体味。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关键词句表达出来的。特别是那些精妙传神的词句,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们只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词句分析品味,学生的语感就会得到增强。如《天上的星星》一文中“一时间,夜空一片闪亮,像陡然打开了的百宝箱,灿灿的,灼灼的,目不暇接”这句话,学生不难明白作者采用的修辞手法。但细细推敲,“陡然打开了的百宝箱,灿灿的,灼灼的”写出了许许多多的星星突然出现在天空的美景,表达了作者无比惊喜之情。为了让学生体会叠词的妙处,我让学生把“灿灿的,灼灼的”两个词语删去再读,或用别的词语代替。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在读中体会到了作者语言的准确性和韵律美,语感的增强就不在话下了。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积累,重视语感的培养。教师要善于捕捉、挖掘学生语感培养的着力点,让阅读更加有滋有味。
  (责 编 莫 荻)
其他文献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尤其是在初三关于国情知识的学习中,我运用了顺口溜这种乡土文学形式来辅助教学,让学生掌握教材中这些措辞准确的知识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初三第三单元第六课的学习中,我就编写了这样一段顺口溜,来引领全课的学习。  一条路线不动摇,两层含义要记牢。一个中心是关键,国家发展永向前。  改革添彩强动力,开放引来大发展。青年学生提素质,民族复兴在眼前。  在这段顺口溜中,全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一种教育教学改革,如果没有触动教师,没有让教师自觉自愿地参与进来,那么这种改革很有可能是外在于学校、外在于课堂的,从而也是外在于学生的。只有老师带着“我要干”的心态,才能真正做到专业的自主发展。在走进荥阳市第三小学的两年里,我们感受到了老师从被动到主动,渴望成长的历程。  一、上课:从“要我上”到“我要上”  最初我们听的课都是学校指定老师上,当然这些老师是学校领导认为优秀的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2例2001年来我院治疗的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患者,给予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痊愈21例,占6
以含H2SO4、As、Sb、Bi的酸性溶液为研究体系,采用化学分析及电化学测试,研究了电解液中锑的氧化还原规律及价态转化途径。实验表明,在铜电解液中,溶解的氧气在一定温度下将Sb(III
目的:完善胆宁片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胆宁片中主药金钱草的成分槲皮素、山柰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槲皮索进样量在6~8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n
当我的脑海中还隐隐约约存留着那幅冬雪飘落的美丽画卷时,不知什么时候,一幅春暖花开的美景已悄然占据了我的心头,让我不得不再次感慨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从师范毕业参加工作至今已近14年了,在淇滨小学工作也近10年了。在这些年里,我见证了学校的老师们从被动到主动,渴望成长的历程。同时我和我的学生们也在从被动到主动中,感受到了最大限度的快乐。  课堂上:从“要我学”到“我爱学”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任何
光学知识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约占10%,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也比比皆是。因此,教师在进行光学教学中应紧密联系实际,借助一些学生熟悉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让学生乐学
郑州市金水区纬四路小学近年来围绕“让每个生命都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和谐校园建设为重点,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以构建师生和谐共生的课堂为主线,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使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正如我校校歌中唱的:“日出东方,升起每天希望;书声琅琅,描绘着我们心中的梦想……”  优化管理 营造宽松育人氛围  基于“教师是带好的”这一管理理念,学校领导班子坚持少说多做,少要求多激励,时时处处用自己的言行给教师做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