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笔者调查发现,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现状令人堪忧。学生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共性凸现而个性全无,文中难以找到自我主体思想的影子。那么,如何有效攻克作文教学这一“堡垒”,构建有效的作文课堂,实现作文教学的高效发展,取得作文教学的成功呢?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作了有益的思考。
一、 注重习作兴趣激发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时产生的快感和兴致的激发剂,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然而据笔者对全校初一到初三年级100名学生的有关作文心理调查显示,其中对写作感兴趣的仅占总人数的15%,而不喜欢写作的学生竟达85%。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强化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一次指导学生“信心”为话题的作文,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笔者为学生出示了一段趣味材料:有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只跳蚤放进杯子里,它轻易地跳了出来。给杯子盖上一块玻璃后,一次又一次,跳蚤重重地撞上去。于是跳蚤变得聪明起来,开始调整跳跃的高度。一天后,去掉玻璃盖,跳蚤仍在原来的高度继续跳。一周后,它仍没有跳出来。要求:请以“信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如此材料提供,学生兴趣盎然,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如下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
二、强化习作方法指导
笔者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往往都是凭着感觉走笔,某个环节该写与否,该详与否,全然不知。实践表明,即使学生拥有了丰富的素材积累,但如果不知道如何巧妙地组合与利用,仍然很难写出精彩的作文来。因此,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我们应帮助学生归纳一些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促进习作水平的提升。实践表明,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习作技巧与方法,才能灵活地运用好所积累的材料,拥有更为新颖的习作构思。例如,对于写人的记叙文,一般总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某种特点。所谓人物特点,是指人物在思想品质、性格情趣、技能技巧等方面比较突出的地方。写人物文章只有抓住人物特点进行描述,才能把人物形象写得活灵活现。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抓住人物的特点:①熟悉、了解人物,对人物的思想品质或性格情趣等有较深的认识;②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反映人物的特点,写人离不开记事,人物的特点总是在具体典型的事例中表现出来;③叙述具体事例时要注意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情、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尤其要着力写好人物的行动和语言。
此外,我们还可指导学生学会仿写。具体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仿制”:①仿其写作的主题与思想。如,要求学生写《我的同学》一文时,可让他们仿写《羚羊木雕》中关于“对友情的珍惜”的主题,从而更好地表现身边同学的个性特点。②模仿其思路、文章结构等。如, 写有关表现“父母辛劳”的文章,可让同学们仿写课文《一面》中作者“抓住人物三次肖像的刻画来表现鲁迅忘我工作形象”的写作思路等。此外,还可让学生模仿文章的写作方法、语言表达等。
三、坚持多元赏识评价
每一篇作文的写成都是学生心血的结晶,即使写得再不好的作文也是如此。因此,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评价作用,积极改革习作评价的观念,坚持多元赏识评价,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对于学生作文中闪现出的“亮点”,我们应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品味,去肯定。如,语言的幽默风趣、构思的独特新颖、遣词造句的活泼灵动等。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对于学生文章中的错误指出要有计划有层次,要用商量的语气或提出建议的方法提示学生改正,不能一次性地指出较多缺点,把文章说得一无是处,而让学生丧失写作的信心。具体举措:①举行班内优秀习作展示。如佳句摘引、开辟作文角、作文传阅等;②举行校内优秀习作展示。对那些有一定水平、有较高欣赏价值的作文,教师要及时推荐给学校广播站、校园板报、校园作文专刊,扩大习作学生的社会影响,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③推荐作文发表。
以笔者的一次教学为例,我班有一位成绩较差的同学,平时的作文总是语句不通、词不达意,写的字数也不够。然而,偶然有一次我发现其作文选材与构思颇为新颖,于是在作文讲评课上,我特意让其有感情地读出作文,并充分肯定其在这一方面的进步。同时,将成功的作文复印给全班同学学习,还在学校的橱窗里进行了展览。在一次家长会中,我还当面进行了点名表扬。一次作文的成功让这位同学成了班级中的典型人物,充分享受到了习作的乐趣和快感。这一平常的举动,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从此之后,那位同学的写作态度变得积极多了,每一次作文不仅具体丰富,而且还养成认真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后来竟然有了文章在报刊发表。实践表明,通过创造习作机会,让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获得了写作成功的体验,享受到了习作成功的喜悦。
一、 注重习作兴趣激发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时产生的快感和兴致的激发剂,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然而据笔者对全校初一到初三年级100名学生的有关作文心理调查显示,其中对写作感兴趣的仅占总人数的15%,而不喜欢写作的学生竟达85%。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强化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一次指导学生“信心”为话题的作文,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笔者为学生出示了一段趣味材料:有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只跳蚤放进杯子里,它轻易地跳了出来。给杯子盖上一块玻璃后,一次又一次,跳蚤重重地撞上去。于是跳蚤变得聪明起来,开始调整跳跃的高度。一天后,去掉玻璃盖,跳蚤仍在原来的高度继续跳。一周后,它仍没有跳出来。要求:请以“信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如此材料提供,学生兴趣盎然,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如下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
二、强化习作方法指导
笔者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往往都是凭着感觉走笔,某个环节该写与否,该详与否,全然不知。实践表明,即使学生拥有了丰富的素材积累,但如果不知道如何巧妙地组合与利用,仍然很难写出精彩的作文来。因此,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我们应帮助学生归纳一些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促进习作水平的提升。实践表明,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习作技巧与方法,才能灵活地运用好所积累的材料,拥有更为新颖的习作构思。例如,对于写人的记叙文,一般总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某种特点。所谓人物特点,是指人物在思想品质、性格情趣、技能技巧等方面比较突出的地方。写人物文章只有抓住人物特点进行描述,才能把人物形象写得活灵活现。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抓住人物的特点:①熟悉、了解人物,对人物的思想品质或性格情趣等有较深的认识;②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反映人物的特点,写人离不开记事,人物的特点总是在具体典型的事例中表现出来;③叙述具体事例时要注意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情、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尤其要着力写好人物的行动和语言。
此外,我们还可指导学生学会仿写。具体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仿制”:①仿其写作的主题与思想。如,要求学生写《我的同学》一文时,可让他们仿写《羚羊木雕》中关于“对友情的珍惜”的主题,从而更好地表现身边同学的个性特点。②模仿其思路、文章结构等。如, 写有关表现“父母辛劳”的文章,可让同学们仿写课文《一面》中作者“抓住人物三次肖像的刻画来表现鲁迅忘我工作形象”的写作思路等。此外,还可让学生模仿文章的写作方法、语言表达等。
三、坚持多元赏识评价
每一篇作文的写成都是学生心血的结晶,即使写得再不好的作文也是如此。因此,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评价作用,积极改革习作评价的观念,坚持多元赏识评价,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对于学生作文中闪现出的“亮点”,我们应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品味,去肯定。如,语言的幽默风趣、构思的独特新颖、遣词造句的活泼灵动等。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对于学生文章中的错误指出要有计划有层次,要用商量的语气或提出建议的方法提示学生改正,不能一次性地指出较多缺点,把文章说得一无是处,而让学生丧失写作的信心。具体举措:①举行班内优秀习作展示。如佳句摘引、开辟作文角、作文传阅等;②举行校内优秀习作展示。对那些有一定水平、有较高欣赏价值的作文,教师要及时推荐给学校广播站、校园板报、校园作文专刊,扩大习作学生的社会影响,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③推荐作文发表。
以笔者的一次教学为例,我班有一位成绩较差的同学,平时的作文总是语句不通、词不达意,写的字数也不够。然而,偶然有一次我发现其作文选材与构思颇为新颖,于是在作文讲评课上,我特意让其有感情地读出作文,并充分肯定其在这一方面的进步。同时,将成功的作文复印给全班同学学习,还在学校的橱窗里进行了展览。在一次家长会中,我还当面进行了点名表扬。一次作文的成功让这位同学成了班级中的典型人物,充分享受到了习作的乐趣和快感。这一平常的举动,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从此之后,那位同学的写作态度变得积极多了,每一次作文不仅具体丰富,而且还养成认真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后来竟然有了文章在报刊发表。实践表明,通过创造习作机会,让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获得了写作成功的体验,享受到了习作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