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awei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传授知识而常用方式,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能够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问题情境的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的课题,它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呢?
  一、 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1.利用生活实例来创设教学情境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数学知识,教学中可以选择商品打折、银行利息等情景的数学问题,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例1 在“均值不等式”一节的教学中,有如下一个“问题情境”:
  有甲、乙两个超市同时进行降价活动,分别采用两种降价方案:甲超市第一次打m折销售,第二次打n折销售;乙超市两次都打■折销售。请问:哪个超市的价格更优惠?
  以上的问题情境,来源于生活,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利用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来创设教学情境
  例2 在讲授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相传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想要什么。发明者说:“在棋盘的第一格里放上一颗麦粒,第二格里放上2颗麦粒,第3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依此类推,每格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格的2倍,一直放到第64格。国王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据查,目前世界年度小麦产量约6亿吨,让学生判断国王能否实现他的诺言。学生们马上饶有兴趣地展开了讨论。他们对故事中麦粒的计算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教师不失时机地指出这就是一个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如何求出这个等比数列的和呢?这就需要我们探索出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及求和公式了。学生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而且很自然地引出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3.创设多个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例3 在讲述“函数的奇偶性”的概念后,可设计以下变式训练:
  (1)f(x)=3x是奇函数,f(x)=3x,x∈(0,+∞)也是奇函数吗?
  (2)f(x)=x2,,x∈(-2,2)是偶函数吗?
  (3)判断F(x)=■的奇偶性。
  解决此问题时,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如何理解“函数的奇偶性”。通过以上题组的训练,学生对函数的奇偶性的概念理解得比较透彻,这样层层深入,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
  教学中要尽量面向全体学生,而数学开放题由于其结论的丰富性,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所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得出不同的结论。可以看出,开放题的教学最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我们在教学中应尽量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
  例4 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________ ,求直线AB的方程。(请补充适当的条件,并求出直线方程)
  这个问题一出来,学生便进行激烈的讨论。
  ①|AB|=4 ;
  ②若O为原点,∠AOB=90°;
  ③AB中点的横坐标为3;
  ④AB过抛物线的焦点F.
  解决以上问题主要用到韦达定理、弦长公式、两直线相互垂直的充要条件、中点坐标公式、抛物线的焦点坐标等,学生们都能参与其中,体会成功带来的愉悦感。 这个教学环节对训练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无疑是弥足珍贵的。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选择时机;2.创设问题情境要讲究科学性;3.问题情境的创设应紧扣教学目标。
  总之,良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创新精神。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提高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讲述一些数学史的典故,尽量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目,让学生都有机会解决问题,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
其他文献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课堂情境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使其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领悟文本主旨,并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鉴赏力。因此,在初中语文审美教学中,教师应善于用各种方式来巧设课堂学习情境,唤起学生的想象,使其发现美、再造美。  一、讨论探究,入境入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打破灌输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
期刊
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培养其丰富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中,高“效”就显得很重要。其中的高“效”包含两层意义:一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二是指高效课堂改革带动教育改革所生发的高效能。只有在这样高效的学习环境中,才能取得高效益的回报,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一、构建高效课堂的
新课改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然而自主学习并不是指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他们不感兴趣的就可以不学习,而是指要引导学生能主动地了解、掌握语文课程规定的基础
挑战美国,将是2009年6月15日至16日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原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举行的广泛会议的重点.此次会议将有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以及其他上海合作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纳。本文将结合实例具体谈谈课堂实践中形成的对不同文体的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思考与总结。一、散文的读写结合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曾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张若虚一生流传下来的作品并不多,为什么这首诗一千多年来让无数读者折服,必有其
相信很多教师在数学课上会有这样的体会:每当请学生回答问题时,总有学生无奈地说“不会”;每当说要单元考试时,总有学生会愁眉苦脸地说“能不能下次考”;每当要默写公式时,总有学生说“又默写,真是烦死了”;每当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总有学生在座位上呼呼大睡。作为教师,我能体会到学生的无奈、痛苦,他们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教师们还常用“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观念驱策学生勤奋、刻苦学习,此时,学习的乐趣俨然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