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并把个性化学习落实到日常语文教学指导中,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制定、推广实施以下三点措施,力求让每个学生在个性化学习中既完成语文学习任务、又促进自身个性化的健康成长。
一、个性化学习氛围的营造
在指导中,我着力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学习氛围。在这种自由的学习氛围里,我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允许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理解思路,不同的学习成果;同时,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给予大力表扬,对不完善的观点加以补充,对那些不合常理的奇思异想给以呵护。这样,学生才敢于大胆猜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想法。
以课文《商鞅南门立木》为例,当我讲到“商鞅南门立木的目的是为了取信于民,争取百姓对朝廷的支持”时,突然听到一个学生小声说:“百姓才不会对这样挥金如土的朝廷有信心呢。”我先是一愣,随之不禁为这学生的观点喝彩,这是21世纪学生对历史事件多么富有个性化的认识啊。于是,我顺水推舟,鼓励学生围绕着“为什么商鞅南门立木很难取信于民”和“商鞅应该怎样做才能取信于民”展开讨论,学生纷纷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观点,如:“当时百姓生活贫困,商鞅重金悬赏南门立木是一种浪费行为” “南门立木不能解决百姓的切实生活问题,所以很难取信于民”等。
二、个性化学习方式的选择
首先,动手能力好的学生适合“做中发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通过实践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技能运用能力。例如,我在班上成立了“小记者站”,把擅长写作、热衷语文实践活动的学生发展成小记者,有针对性地向他们传授新闻采访知识,并每个月定期组织他们走出校园开展新闻采访活动,让学生在面对面的采访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在新闻稿件的写作、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对这些学生而言,这种生活实践型的学习方式,远比坐在教室里上《新闻采访写作课》要轻松,学习效果也显著。
其次,情感丰富的学生适合“角色体验”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通过课堂的形式,做到以境引情,让学生境中生情、情中悟境,从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怒吼吧,黄河》的学习为例,我通过鼓励性的教学语言提示喜欢影视的学生课后自己去观看电影《南京大屠杀》,加深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认识,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我鼓励热爱音乐的学生在课外时间,通过欣赏乐曲《黄河大合唱》,在情真意切的音乐体验中领悟到《黄河大合唱》的艺术价值和创作意义。这样发挥学生的个性所长,学习自然事半功倍。
再次,喜欢交往的学生适合“交流互动”型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别人”和“向别人讨教”的过程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同时还能发现自己的学习薄弱环节,制定有效的学习对策。在暑假、寒假,这种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因为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一起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互相讨论、彼此提问、彼此教对方,再把问题用口述形式进行互相讲解,使学习思路更加清晰。
三、个性化学习评价的形成
其一,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
在相同的学习过程里,对学困生我进行表扬性评价,使用“你真棒”、“你是个聪明的孩子”的评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中层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对尖子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超越自己。
其二,从“评价学习效果”向“评价学习过程”过渡。
在个性化学习中,我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观点,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支持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学习,尝试不同的学习体验;鼓励学生进行学习探索,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这样,通过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评价从根本上提升语文学习的效率。
责任编辑 潘孟良
一、个性化学习氛围的营造
在指导中,我着力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学习氛围。在这种自由的学习氛围里,我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允许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理解思路,不同的学习成果;同时,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给予大力表扬,对不完善的观点加以补充,对那些不合常理的奇思异想给以呵护。这样,学生才敢于大胆猜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想法。
以课文《商鞅南门立木》为例,当我讲到“商鞅南门立木的目的是为了取信于民,争取百姓对朝廷的支持”时,突然听到一个学生小声说:“百姓才不会对这样挥金如土的朝廷有信心呢。”我先是一愣,随之不禁为这学生的观点喝彩,这是21世纪学生对历史事件多么富有个性化的认识啊。于是,我顺水推舟,鼓励学生围绕着“为什么商鞅南门立木很难取信于民”和“商鞅应该怎样做才能取信于民”展开讨论,学生纷纷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观点,如:“当时百姓生活贫困,商鞅重金悬赏南门立木是一种浪费行为” “南门立木不能解决百姓的切实生活问题,所以很难取信于民”等。
二、个性化学习方式的选择
首先,动手能力好的学生适合“做中发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通过实践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技能运用能力。例如,我在班上成立了“小记者站”,把擅长写作、热衷语文实践活动的学生发展成小记者,有针对性地向他们传授新闻采访知识,并每个月定期组织他们走出校园开展新闻采访活动,让学生在面对面的采访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在新闻稿件的写作、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对这些学生而言,这种生活实践型的学习方式,远比坐在教室里上《新闻采访写作课》要轻松,学习效果也显著。
其次,情感丰富的学生适合“角色体验”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通过课堂的形式,做到以境引情,让学生境中生情、情中悟境,从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怒吼吧,黄河》的学习为例,我通过鼓励性的教学语言提示喜欢影视的学生课后自己去观看电影《南京大屠杀》,加深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认识,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我鼓励热爱音乐的学生在课外时间,通过欣赏乐曲《黄河大合唱》,在情真意切的音乐体验中领悟到《黄河大合唱》的艺术价值和创作意义。这样发挥学生的个性所长,学习自然事半功倍。
再次,喜欢交往的学生适合“交流互动”型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别人”和“向别人讨教”的过程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同时还能发现自己的学习薄弱环节,制定有效的学习对策。在暑假、寒假,这种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因为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一起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互相讨论、彼此提问、彼此教对方,再把问题用口述形式进行互相讲解,使学习思路更加清晰。
三、个性化学习评价的形成
其一,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
在相同的学习过程里,对学困生我进行表扬性评价,使用“你真棒”、“你是个聪明的孩子”的评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中层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对尖子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超越自己。
其二,从“评价学习效果”向“评价学习过程”过渡。
在个性化学习中,我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观点,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支持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学习,尝试不同的学习体验;鼓励学生进行学习探索,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这样,通过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评价从根本上提升语文学习的效率。
责任编辑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