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同课异构模式”有效解决了备课过程中教师简单利用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集体备课的成果,或者简单照搬网络中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等老大难问题。开展这样的活动可以促使教师去学习、思考、探究,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笔者就《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实践课例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同课异构模式;1151模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同课异构模式”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几个教师接连上课或是由一位教师连续几次上同样课题的课,所采取的上课方式、进程和效果等往往存在差异或不同。我校语文教学也摸索出一种适合我校学情的“品质课堂”教学模式:1151模式。即课程由1个导入问题开始,它的设计让学生有对文本有研究的欲望,对新课有较大的期待;第二个1是有一根红线即一系列问题贯穿,它的设计让课堂教学思路清晰;5是指在教学中着重落实好“五重”(重基础、重自学、重过程、重方法、重精髓);最后一个1是指一堂课结束后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与第一个1遥相呼应。这样的设计核心是“红线串珠”,即一条线索串上五个重心,让整个语文课堂保持非常好的连贯性。
作为我校品质课堂小组成员之一,我当仁不让,践行着这样的教学模式,这里就拿出其中一次课例来作简要分析。
1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一
1.1 导语
“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酒与文人总是结下不解之缘,李白更“自言臣是酒中仙”。忧愁时他“举杯消愁愁更愁”,欢乐时他又“会须一饮三百杯”;失意时他“独酌无相亲”,得意时他又“莫使金樽空对月”。世人的饮酒只是饮酒,李白的饮酒却是一种创造,他喝下的是酒,吐出的确是诗篇。一千多年前,李白与从弟欢聚在桃花园内,饮酒赋诗,写下了一篇千古传颂的美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1.2 解题
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和文体(序文)。
1.3 疏通文意
学生齐读课文,进入文本。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并质疑。
教师明确重要字词:逆旅,以,大块,假,序,幽赏,高谈,坐花,醉月等。
1.4 解析文本
问题一:为什么在春天设宴?为什么还非得秉烛夜游?
明确:春景美好;人生短暂,及时行乐。
问题二:宾主是怎样一群人?他们在宴会上做了哪些乐事?
明确:宾主尽美;幽赏高谈,坐花醉月,佳咏雅怀,天伦乐事
问题三:全文表现出李白对生命和生活怎样的态度情感?
明确:珍惜生命,热爱自然!
1.5 诵读指导
整篇文章,在开篇时难免有对人生短暂的忧愁慨叹,但并不流于消极颓废,一句“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又重新回复了欢乐豪迈,所以诵读时先要读出低沉的人生忧思,再续以豪迈的宴会乐情,这样就能读出情感的起伏转换。
学生配乐朗读展示。
1.6 作业布置
这样一场欢乐盛宴,“不有佳咏,何伸雅怀?”这也是李白创作这篇序文的原因之一,只可惜,斯人已逝,盛筵不再,当年的李氏族弟们谁赋得佳咏,谁又被罚酒三斗,我们已不得而知,但今天我们有幸欣赏了李白这篇用心酿的美文,又怎能没有佳咏呢?学生结合感受创作一首小诗。
教学设计一在问题设置上难度较低,适合学生合作探究一起解读,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
2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二
歌曲《光阴的故事》导入:流水带走了光阴,却沉淀下光阴的故事,投影出无数文人骚客的情思,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大诗人李白的光阴故事——《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1 走进桃园夜宴
一場高雅盛宴往往“四美具,二难并”。请学生找出这场高雅盛宴的“四美”。
2.1.1 良辰:春夜
明确: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提问1:春夜有何特别?(学生可畅所欲言)
2:“以”是什么?明确: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3:浮生为何若梦?明确: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4:人生短暂,“以”何对待?
是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积极豪放,还是寻常“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消极靡靡?学生讨论明确,并带入感情朗读这部分文字。
2.2.2 美景:桃花园
明确: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提问:为何选在桃花园?(学生各抒己见)
2.2.3 乐事:从弟天伦之聚
明确: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明确:从弟与我即为“二难”,宾主尽李氏之美。
2.2.4 赏心:坐花醉月之宴
明确: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提问:此次宴会氛围如何?
明确:花前月下,觥筹交错,高谈阔论,高雅盛宴。
总结明确:春景之美,天伦之乐,焉有不热爱生活之理!
学生有感情诵读全文。
2.2.5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投影文中的重点字词)
2.2.6 本文的几个典故的运用
2.2 夜宴阑珊冥想
提问1:文章最后四句有何意义?照应了文章题目中的哪个字?
明确:照应“序”,点明本文是一篇宴集序。
提问2:《滕王阁序》也是一篇宴集序,王勃在文末有这样一段话: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老师借来献给同样有潘江陆海之才的同学们,希望大家也能赋诗一首。
2.3 宴余之思
将本文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进行比较,说说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和精神气质的异同。
2.4 拓展阅读余光中的《寻李白》
教学设计二在问题设置上难度较高,适合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解读,课堂设计以老师为主体。
都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但百花齐放的花圃是不能用同一方法浇灌的。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因花施肥、因材施教,“同课异构”教学模式恰恰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但作为初学者的我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有待同仁们批评指正,就让我们共同去推行完善新形势下的同课异构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
徐青青(1981-),女,汉族,江西省宜春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中语文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
作者单位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 江西省上饶县 334100
【关键词】同课异构模式;1151模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同课异构模式”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几个教师接连上课或是由一位教师连续几次上同样课题的课,所采取的上课方式、进程和效果等往往存在差异或不同。我校语文教学也摸索出一种适合我校学情的“品质课堂”教学模式:1151模式。即课程由1个导入问题开始,它的设计让学生有对文本有研究的欲望,对新课有较大的期待;第二个1是有一根红线即一系列问题贯穿,它的设计让课堂教学思路清晰;5是指在教学中着重落实好“五重”(重基础、重自学、重过程、重方法、重精髓);最后一个1是指一堂课结束后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与第一个1遥相呼应。这样的设计核心是“红线串珠”,即一条线索串上五个重心,让整个语文课堂保持非常好的连贯性。
作为我校品质课堂小组成员之一,我当仁不让,践行着这样的教学模式,这里就拿出其中一次课例来作简要分析。
1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一
1.1 导语
“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酒与文人总是结下不解之缘,李白更“自言臣是酒中仙”。忧愁时他“举杯消愁愁更愁”,欢乐时他又“会须一饮三百杯”;失意时他“独酌无相亲”,得意时他又“莫使金樽空对月”。世人的饮酒只是饮酒,李白的饮酒却是一种创造,他喝下的是酒,吐出的确是诗篇。一千多年前,李白与从弟欢聚在桃花园内,饮酒赋诗,写下了一篇千古传颂的美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1.2 解题
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和文体(序文)。
1.3 疏通文意
学生齐读课文,进入文本。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并质疑。
教师明确重要字词:逆旅,以,大块,假,序,幽赏,高谈,坐花,醉月等。
1.4 解析文本
问题一:为什么在春天设宴?为什么还非得秉烛夜游?
明确:春景美好;人生短暂,及时行乐。
问题二:宾主是怎样一群人?他们在宴会上做了哪些乐事?
明确:宾主尽美;幽赏高谈,坐花醉月,佳咏雅怀,天伦乐事
问题三:全文表现出李白对生命和生活怎样的态度情感?
明确:珍惜生命,热爱自然!
1.5 诵读指导
整篇文章,在开篇时难免有对人生短暂的忧愁慨叹,但并不流于消极颓废,一句“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又重新回复了欢乐豪迈,所以诵读时先要读出低沉的人生忧思,再续以豪迈的宴会乐情,这样就能读出情感的起伏转换。
学生配乐朗读展示。
1.6 作业布置
这样一场欢乐盛宴,“不有佳咏,何伸雅怀?”这也是李白创作这篇序文的原因之一,只可惜,斯人已逝,盛筵不再,当年的李氏族弟们谁赋得佳咏,谁又被罚酒三斗,我们已不得而知,但今天我们有幸欣赏了李白这篇用心酿的美文,又怎能没有佳咏呢?学生结合感受创作一首小诗。
教学设计一在问题设置上难度较低,适合学生合作探究一起解读,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
2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二
歌曲《光阴的故事》导入:流水带走了光阴,却沉淀下光阴的故事,投影出无数文人骚客的情思,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大诗人李白的光阴故事——《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1 走进桃园夜宴
一場高雅盛宴往往“四美具,二难并”。请学生找出这场高雅盛宴的“四美”。
2.1.1 良辰:春夜
明确: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提问1:春夜有何特别?(学生可畅所欲言)
2:“以”是什么?明确: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3:浮生为何若梦?明确: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4:人生短暂,“以”何对待?
是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积极豪放,还是寻常“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消极靡靡?学生讨论明确,并带入感情朗读这部分文字。
2.2.2 美景:桃花园
明确: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提问:为何选在桃花园?(学生各抒己见)
2.2.3 乐事:从弟天伦之聚
明确: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明确:从弟与我即为“二难”,宾主尽李氏之美。
2.2.4 赏心:坐花醉月之宴
明确: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提问:此次宴会氛围如何?
明确:花前月下,觥筹交错,高谈阔论,高雅盛宴。
总结明确:春景之美,天伦之乐,焉有不热爱生活之理!
学生有感情诵读全文。
2.2.5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投影文中的重点字词)
2.2.6 本文的几个典故的运用
2.2 夜宴阑珊冥想
提问1:文章最后四句有何意义?照应了文章题目中的哪个字?
明确:照应“序”,点明本文是一篇宴集序。
提问2:《滕王阁序》也是一篇宴集序,王勃在文末有这样一段话: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老师借来献给同样有潘江陆海之才的同学们,希望大家也能赋诗一首。
2.3 宴余之思
将本文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进行比较,说说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和精神气质的异同。
2.4 拓展阅读余光中的《寻李白》
教学设计二在问题设置上难度较高,适合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解读,课堂设计以老师为主体。
都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但百花齐放的花圃是不能用同一方法浇灌的。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因花施肥、因材施教,“同课异构”教学模式恰恰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但作为初学者的我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有待同仁们批评指正,就让我们共同去推行完善新形势下的同课异构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
徐青青(1981-),女,汉族,江西省宜春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中语文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
作者单位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 江西省上饶县 33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