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花可吃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ou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最敬仰的诗人该属陶渊明。他有风骨,不为权势而折腰,当是我学习的典范。民间奉他为“九月花神”,自然该是吃菊。有一年过重阳节,陶老正在采一束菊花自赏。这时,见一白衣人翩然而至,原是江州刺史,陶老即欣然酌酒,以菊花烹饪菜肴,食菊而饮。
  菊花经霜,不怕霜,是最后撤退的花。陶渊明就是一朵不怕霜的菊花,在马鬃般的秋风里,文章幽香。
  河南乡下有吃槐花的习惯,每年槐花开放,故乡田野、村口就会如雪似玉,散一地月光下的碎银。我们便挎篮,上树捋槐花。
  泡。拌面。蒸。我是吃着姥姥的这些蒸槐花菜长大的。
  杜甫是我的河南老乡。自然,他也得食槐花。我看《杜甫传》,随他上路,心中便一丝凄凉,觉得杜老一辈子都在路上颠沛奔波,只忙于“粮食与诗歌”。杜甫不但吃槐花,还吃槐叶,“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据我在北中原的乡村饮食经验,槐树中最好吃的当属槐花,槐叶涩,槐皮苦。后者多用来度荒年。
  杜甫是“诗史”,话都是真的,若李白对你说吃花、吃月亮,那绝对是浪漫主义,大不可信。老杜的话你得当真去听。
  苏轼是我热爱的诗人,《酒小史》中记着,他在定州时得松花酿酒,还作《中山松醪赋》。将松花、槐花、杏花在一起蒸,密封后成酒,并写诗记道:“一斤松花不可少,八两蒲黄切莫炒。槐花杏花各五钱,两斤白蜜一起捣。吃也好,浴也好,红白容颜直到老。”已有点替保健美容店做廣告的嫌疑了。保健商们若想与文化联姻,此时是机会,完全可以利用这一架语言的梯子爬上去。
  袁枚是一位懂花的“食花客”。他春天制藤花饼、玉米饼,夏天炙莲瓢食荷花,秋天蒸花栗子糕。到冬天,围着炉子,红袖添香,开始做蜡梅芥菜羹,雅到极致。一个文人能弄到这地步,正在证明着一种优雅中的堕落。
  我说以上这些吃花,可列为“行为艺术”。若是饿个半死再醒来时,第一件要做的事必是先来“二斤大饼,三五斤牛肉”,断不会先来四钱梅花细品。
  想一想,其实我们北中原乡下人早已食花,只是我们不会说,不会写出来而已。历史从来记不住小人物。
  我家就种有可食之花。
  木槿花在我们北中原有红、白两种,我家中的是粉红色,从北中原乡村移来。木槿花是“诗经之花”,“颜如舜花”或“颜如舜英”。这世上美好的事物都是“槿花不见夕,一日一回新”。唐人有“世事方看木槿荣”。吃木槿花还会让人感慨一番。
  我母亲告诉我,木槿花可吃,能炒吃,蒸吃。我知道木槿花叫“舜”。“舜”就是“瞬”啊!朝开夕落,像一场梦。
  母亲逝去了。木槿花仍在开放。
  (选自《中国美文:21世纪十年精品选编》)
其他文献
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现今家庭由于营养知识的不足,使食物在购买、储存、加工处理、烹调等过程中白白地浪费了许多营养成分。正确的烹调方法可最大限度地保存食物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线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促进了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了能够对生产线进行进一步的改善,将精益生产与生产线进
变形链球菌的粘附、产酸、耐酸能力和能在氧化环境及其他恶劣环境中生存的能力对于其致龋性至关重要,其抗氧化机制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目前研究较多的有关变形链球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