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碧霞与艾尔比娜演唱风格比较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mlp159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夜莺》;吴碧霞;Albina;演唱风格;二度创作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1)11-0137-03

一、俄罗斯艺术歌曲《夜莺》


  《夜莺》是俄罗斯沙皇时期音乐家阿利亚比耶夫,于1826年流放期间为杰利维格(A. DEL'VIG)的詩歌所谱写[1],一首借物抒情表达作者乐观人生态度的艺术歌曲。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艺术歌曲以一种新鲜亮眼的曲调形式风靡欧洲,它的人文主义风格较之以前更为强烈,注重将文人诗词与歌曲曲调融合为一体,在抒发表现内心世界情感的同时饱含着书卷文气和音乐美感表达出歌曲动态的思想感情。

(一)歌词、曲式分析


  1.歌词
  (1)俄文
  Соловей мой, соловей,Голосистый соловей!Ты куда, куда летишь,Где всю ночку пропоешь?Соловей мой, соловей,Голосистый соловей!Соловей мой, соловей,Голосистый!Ты куда, куда летишь,Где всю ночку A A A A пропоешь?Соловей мой, соловей,Голосистый!Соловей мой, Голосистый,Где всю ночку пропоешь? A~
  (2)中文
  我的夜莺 小夜莺,歌声嘹亮的小夜莺!你往何处飞翔?整夜你在何处歌唱?我的夜莺 小夜莺,歌声嘹亮的小夜莺!……啊~
  全曲歌词简单工整,以对夜莺不断发出疑问和赞美感叹的语句构成。夜莺歌喉出众,音域极广,最喜在夜间展现它婉转动听的歌喉。其中雄夜莺音域的宽广度让人类的歌唱家望尘莫及,鸣唱时嗓音高亢明亮、婉转动听,而悠扬飘逸的声音中又夹着清晰快速且多变的哨音和弹舌音,包括刺耳的errrk、响亮悠长的hweet及生硬的chack声等。夜莺一方面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面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一方面也警示我们要珍惜大自然,因为最美妙的歌声是鸟儿无忧无虑地在树林里轻声鸣唱。
  2.曲式分析


曲式结构图

  该曲是一个复二部曲式,共89小节,2/4拍,主要调性为d小调。两个乐部是本体与变奏的关系,共由前奏、A部、间奏、A’部,尾奏五部分构成。前奏(1—2)非常简洁,仅两小节,以柱式和弦织体为主,建立在主属和弦上,以巩固主调d小调。A部(3—34)可以看作是展开性无再现的二段式结构。第一段(3—18)是4+4+4+4方整型、收拢性的起承转合四句式乐段。第二段(19—26)依然使用第一段的材料,为展开段。结构是4+4方整型、收拢性的两句式乐段。第三段(27—34)相比第二段,整体旋律基本保持,且终止相同,为复奏乐段。间奏(35—41)旋律使用分解和弦材料,左手为柱式和弦织体。A’部(42—74)整体可以看作对A部的变奏,结构规模及终止均不变,仅旋律进行了变奏处理和简单的装饰性变化。尾奏(75—89)可看作两个小阶段,第一阶段(75—82)是演唱者的拟声词“啊”,音高为属音(小字二组a),一个连续8小节的长音,最后以装饰性的节奏落在主音(小字三组d),收拢终止。第二阶段(83—89)与间奏基本相同,且为持续的主功能,最终收拢终止。
  (二)艺术特征
  《夜莺》全曲带有浓烈的俄罗斯民族以及浪漫主义气息,作者以夜莺暗喻自己,用最接近它惊艳歌喉的女高音来表现鸣唱,借她们的声音、形态,去诉说内心的感受。反复强调的语句之间,流露出作者在被流放期间的情感,借由夜莺表达出内心对自由的喜爱与向往。这样的写作手法突出表现了一种浪漫主义风格,而随着歌词主题一遍又一遍的强调,所抒发出的音乐情绪也同时到达一个高潮。这样的歌词写作手法,对于将要进行二度创作的演唱者来说,会更容易理解、感受作者在作品中洋溢出的自由、热情、奔放气息。

二、演唱风格比较

(一)吴碧霞在歌曲《夜莺》演唱中的风格


  1咬字发音
  吴碧霞在演唱时会带有中国传统民歌字正腔圆的咬字发音方式,声音位置较靠前,歌曲A部部分(如下谱例第33小节“со ло вей”)是她在全曲演唱过程中将这种独特的咬字方式发挥最明显的地方。



  这一段歌词的“Со”“ло”较多,“o”字发“a”音,演唱时带有饱满圆润的发声状态,给予较大的口腔空间支持,而保持饱满状态的同时又加以轻声收敛的轻咬控制,气息婉转悠扬地衔接中带给听众与夜莺之间互动的神秘好奇感,拉近听众与夜莺的距离。紧接其后A部第二段描绘的是在寻找夜莺途中,耳边不时传来夜莺婉转美妙歌声的情境。这里她把第一段歌词中对咬字的力度控制减弱,这样的发声方式会带给听众每一部分层层递进的欣赏感受,控制减弱的同时,语气中带来的惊喜新鲜之感,会使听众随着演唱者沉醉于大自然的心情不断回想着美妙歌声,从而更加好奇想要亲耳聆听它放声歌唱。A部第三段描绘的是不久就要找到夜莺踪迹的情境。这里的情感与之前相比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咬字就比前两乐段更丰盈饱满。在尾声花腔互动时,是已经仿佛找寻到传来夜莺歌声的方向,开始小心翼翼与它展开模仿对话的过程。此时需抬高上颚咬字发声,较大的口腔空间能够为歌唱共鸣提供良好的基础[2],而共鸣带来的空灵感会使听众仿佛置身森林,随着歌者的脚步向着夜莺的栖身之地步步接近。   2速度与强弱变化表现
  A部第一乐段,步入丛林时随着探寻中从容优雅的步伐,演唱速度整体放慢,但不改变原谱本身的速度,在尊重作曲家的一度创作的情况下,适当放慢速度,同时做到气息均匀平稳,声音婉转悠扬,表达出漫步静谧丛林时心中对夜莺歌唱飞翔栖息地的向往[3]。随着脚步进行到A部第二段,情绪上较初入丛林时更加强烈,对夜莺歌声的向往开始加入急切感,所以这一段落无论是速度还是强弱上的色彩都比初入丛林时的浓郁,情绪上开始稍稍递进。花腔唱法的部分作为全曲的一大亮点,这一部分描绘的是歌者寻寻觅觅中终于找到它踪迹的情境。听到它的歌声情不自禁便跟上模仿,但一方面模仿的声音由于情绪激动盖过它的歌声,心里害怕音量过大听不到它的声音,又怕它受到惊吓飞走不见,于是急忙收敛住情绪开始悄悄与它交流相和。另一方面速度和强弱,因惊喜的情绪带来的变化需要逐句去揣摩感受细致地表达出来。
  3音色变换把握
  A部第一乐段表现的情境是步入丛林探寻夜莺的画面。这里是全曲最舒缓悠扬的,音色多注重宽广、柔美感。之后第二乐段的歌词和第一乐段是一致的,但在旋律上与之相比加快了整个旋律的节奏速度,所以处理后面段落的音色时,要在第一段音色渲染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急切感,同时逐渐削弱全曲开篇宽广、柔美之感。最后花腔部分表现的是歌者与夜莺之间的模仿互动场景。跳音的出现、花腔唱法的加入都让这一部分变得更加灵动俏皮,在对夜莺鸣叫进行模仿演唱时运用花腔技法,更能贴近了夜莺本身的声音,给整首歌曲添上明亮、美妙的大自然色彩。
  4肢体语言与面部神态
  在整个A部和A’部第一段的表演中,她眼神的表现力都如同在与观众轻声交流,细心讲着她的故事。这种表达的方式,能够帮助观众在最不经意间走入她想要让你看到的世界,眼前的景色会随着她讲给你的故事情节,让你的心境也随着她动起来,享受着一场的视听盛宴。以尾声花腔部分(A’部第二、三乐段)与夜莺交流为例,舞台之上她的眼睛眨着转着,一瞬间仿佛夜莺鸟就在我们的身旁、在我们的耳边、在音乐厅里,正和我们说着话、唱着歌,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二)Albina在歌曲《夜莺》演唱中的风格


  1咬字发音
  演唱俄罗斯本土艺术歌曲,Albina 在《夜莺》演唱中的发音显然会更为地道。她在演唱发音过程中十分注重俄语原文的第一个音节。辅音音节字头的“vi”,注意不能浊化发音牵动太大胸腔共鸣震声;辅音短唱不拖,如“vi”应连唱不分离,不能将“vi”读成“ve-i”加入“v”的附带音“v-e”。她在花腔部分中咬字时呼吸充沛,每个音都得以饱满圆润地唱出。一个好的起音是整首歌曲奠定感情起伏变化的基础,而音与音之间连贯灵活,音阶之间没有生硬的截断起伏,能使整首歌曲的演唱给观众以悠然生动具有夜莺神韵之美。
  2速度与强弱变化表现
  Albina在演唱过程中表现出的细腻感较之吴碧霞要更为自然,强弱交替间似是夜莺说话。在A部演唱中,她用气息推动声音,声音圆润饱满但强度不高,仅是向观众们诉说着她的内心对夜莺去处和歌唱处的好奇,反复疑问中语气逐渐加强,突出作品歌词中表达的寻找夜莺的急迫心情,最后尾声花腔部分是她演唱的最强烈部分,满心的情感奔涌而出,表达出她再也无法抑制自己要全部和大家分享她自己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希望用她的赞美之情唤起倾听者的共鸣。速度上她主要遵循原作所表达的情绪进行控制变化,开篇之时以谱面标记为准,速度平缓;进行到变奏部A’部时开始适当提速,以便与主体A部表达的情绪进行区分;之后速度每段递进,直到高潮情绪到达顶点。
  3音色变换把握
  她在演唱中音色转换较之吴碧霞的演唱不太明显,她主要在主体A部通过间奏进行到变奏A’部的时候,音色从平淡悠扬转换到清脆响亮,慢慢地越来越贴近夜莺鸣叫的声音,一直持续到双簧管所代表的夜莺鸣叫声出现,逐步递进情绪至高潮。在惊喜之余不自觉地将声音模仿夜莺,灵动富有生气,在与夜莺互动交流的时候配合着花腔唱法,音色一改之前抒情段落的风格,带给观众通透明亮如丛林之中突见天光洒落一般的感受。
  4肢体语言与面部神态
  Albina长相可爱,大大的眼睛灵动生辉,一举一动之间俄罗斯女性的热情洒脱自然展现。相较于吴碧霞的表演,她的肢体语言并不多,更侧重于声音的表现力,只是闭着眼倾听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在前面两个乐段的时候她肢体与神态并不丰富,只是平静地走入丛林,找寻着、赞美着可爱的小夜莺,之后花腔部分她表现的色彩最为浓烈,疯狂地热爱向往着大自然,在倾听夜莺鸣唱的时候她脸上的沉醉之情溢于言表,双簧管代表的夜莺声音一出,她惊喜回眸与之附和。整首歌曲的表演生动有趣,如向往大自然的少女一般天真烂漫自由自在。

(三)总结比较


  与中国大部分歌唱家不同,吴碧霞的演唱风格是十分独特的,为了能够探索出更动听的声音,她不断尝试感受中国传统民族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相碰撞产生的声音效果。这种创新和努力使得她收获了民族与西洋兼收并蓄的“两元结合”演唱风格,也拥有了“中西合璧的夜莺”称号[4],更是推动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一大进步。Albina在演唱该曲目时加入了她华丽高超的炫技。歌曲开头抒情平静的旋律在她深厚充足的气息支撑下优美动听的歌声婉转而出,抒情过后每段旋律都自由热情地施展出来,充分展现出属于俄罗斯女性的独特魅力。
  吴碧霞与Albina在演唱中都十分注重细节处理,虽然处理上没有太过相同,但是处理之后的效果都给观众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她们在运用花腔唱法的部分都非常贴近夜莺鸟本身灵动轻巧的鸣叫声,华丽而又婉转的歌声里,洋溢着对生命的热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情。倾听着她们的演唱,观众们也如入了森林仙境一般,感受着大自然的芬芳魅力。
  吴碧霞在演唱时会带有中国传统民歌咬字发音方式,声音位置较靠前,演唱过程中气息深厚自如且時刻保持着饱满圆润的发声状态,有较大口腔空间支持的同时,以饱满情绪轻声收敛控制咬字[5]。之后演唱速度强弱的处理上起伏明显,几乎每一句都会带给大家不同的感受,句与句之间起伏变化引人入胜。在《夜莺》的音色处理上贴近自然,使得整曲听起来音色饱满明亮,听觉效果上会更贴近夜莺本身的鸟鸣声,尤其在花腔部分表现的歌者与夜莺之间模仿互动场景里,高超的花腔技法,给整首歌曲添上了明亮、美妙的大自然色彩。Albina在演唱发音过程中十分注重俄语原文的第一个音节,起音把握恰当,咬字时呼吸充沛,在饱满气息的带动下,音与音之间连贯灵活,没有生硬的截断起伏;速度和强弱上她较为遵循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绪进行控制变化,自主情绪的发挥则主要注入在音与音的细节里;对于音色的把握与吴碧霞不同,没有太强烈的变换感,只是在细小的地方给人以惊喜。

结语


  我们在寻找自己演唱风格的过程中不能全套照搬模仿他人演唱风格。作品学习阶段在巩固好自身歌唱基础后,应多吸收歌唱家的精华之处,不断练习以求歌曲与自己融为一体,同时也可以大胆尝试融合,不刻意拘泥于一种唱法。就像吴碧霞老师的两元演唱风格,将民美两种唱法相互融合、不断提炼形成中西兼容的风格,唱出自己的独特魅力。在民族唱法字正腔圆咬字、控制强弱去表现情绪起伏的技巧上,配以美声唱法通透浑厚的气息与腔体,使两种唱法中不够完善的地方融合在一起呈现更优美动听的声音效果。在舞台表演时一定要加入肢体语言与面部神态,它们的加入不仅能帮助自己在表演中获得良好的理解、感受,还能便于观众理解舞台表达的情景,体会你的心情,感受你的世界,同时更能帮助他们较为容易地走进歌曲的世界,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注释:
  [1]单 丽.阿里亚比耶夫浪漫曲《夜莺》的述评与研究[J].北方音乐,2016(21):40.
  [2]胡 珅.花腔女高音的演唱技巧与声音训练[J].乐府新声,2011(02):199—202.
  [3]张兰斓.“新民族唱法”的概念、特征和利弊[J].音乐时空,2015(04):144—145.
  [4]谷淑慈.中西合璧、自然歌唱—吴碧霞歌唱艺术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09:3.
  [5]杨绍科.谈吴碧霞演唱艺术风格[J].音乐时空,2014(18):117—118.
  (责任编辑:张洪全)
其他文献
[关键词]霸王别姬;古筝;关峡  [中图分类号]J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11-0116-03  交响幻想曲《霸王别姬》取材于西楚霸王项羽和虞姬的爱情故事。作曲家关峡根据这个故事为筝、箫、女高音与乐队创作了交响幻想曲《霸王别姬》,作品中不仅用音乐描写了金戈铁马、战鼓雷鸣的场面,还描写了项羽和虞姬情深意长、忠贞不渝的爱情,更有缠绵悱恻、哀怨动人的诀别,抒发了江
期刊
[关键词]《托斯卡》;男高音;《星光灿烂》;艺术特色;演唱技巧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11-0131-03  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创作领域极其广泛,除了主打的歌剧以外还涉及歌曲、合唱、室内音乐,管弦乐等,在歌剧领域里创作成就最高。普契尼一生创作的12部歌剧都被人熟知,他以感人至深的戏剧情节和清新隽永、结构严谨的音乐风格,成为20世纪意大利
期刊
[关键词]“第二实践”;蒙特威尔第;牧歌;巴洛克新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11-0089-06  “第二实践”(Secondapratica)是伴随17世纪前后意大利世俗多声部复调体裁牧歌(madrigal),在创作实践中就词、乐关系问题导致的诸多介于传统理论体系之外的作曲技法而形成的新音乐创作形式与风格理念。它与代表文艺复兴时期承自
期刊
[关键词]王西麟;小提琴协奏曲;华彩段;奏鸣曲式;结构  [中图分类号]J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11-0119-06  华彩段(cadanza)[1]是奏鸣曲式在协奏曲运用中的一种变体形式,也是协奏曲中的一种特殊节奏。通常华彩段本身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为了展现演奏者的技巧,二则是作曲家平衡结构的一种手法。  而华彩段在奏鸣曲式结构中出现的位置,使华彩段对于作
期刊
[关键词]普契歌剧咏叹调;《艺术家的生涯》;风格特征;演唱处理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11-0134-03  在19世纪,普契尼作为意大利最具影响力的音乐作家,以感人肺腑的情节和优美的剧情为主要风格,创作了12部歌剧,揭开了20世纪音乐的新时代。普契尼出生于音乐世家,从幼年时就开始接触音乐,最后就读于著名的音乐学院,曾经做过很好的职业,比
期刊
[关键词]演唱;罗西尼;歌剧;《我充满激情》  [中圖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11-0128-03  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作为19世纪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生前创作了众多的歌剧作品,且其作品影响着后世歌剧艺术的创作。而罗西尼的著名歌剧作品《我充满激情》具有重要的艺术意义和鉴赏价值,对于当今歌剧的发展和音乐艺术的创作有着推动性的作用。通过对《我充
期刊
[关键词]肖邦;叙事曲;演奏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11-0140-03  肖邦第一叙事曲是肖邦音乐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并且叙事曲作为钢琴乐曲体裁,也由肖邦本人首创。其震撼人心的音响对比,丰富的音乐色彩,以及所蕴含的肖邦特有的波兰民族特性尤为突出。在国内外大型的钢琴音乐比赛中,也是被无数选手作为自己的必备参赛曲目,不同的演奏家对
期刊
[关键词]琵琶;民族器乐;左手演奏;演奏技法;运用技巧  [中图分类号]J6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11-0146-03  在中国民族乐器大家庭中,琵琶演奏具有圆润、明亮、短促、清晰的音色特征,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它既能表现抒情、优美、典雅的曲目(文曲),又能表现雄壮、激昂的曲目(武曲)。琵琶的音色变化主要通过各种演奏技法获得,其中左手演奏技法对于丰富音
期刊
近年来,工业化进程加快,各行业对能源需求量也随之增大,同时,人们对能源的要求越来越趋近于低碳、节能环保。锂离子电池是新型的绿色能源电池,具有优良的性能,如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高、可重复充放电和无记忆效应、寿命长、自放电小、环境友好等优点,使其受到科研工作者的持续关注与研究;而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是锂离子电池开发中的重要部分,由此人们对正极材料的研究也十分热衷。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铁锂(LiFePO
[关键词]钢琴伴奏;声乐演唱;配合  [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11-0143-03  在声乐演唱中的钢琴伴奏是一种重要的藝术表现形式,也日益活跃于舞台表演中,受到钢琴教学中的重视。虽然伴奏课程得到重视,但在音乐院校的发展还是相对滞后。随着钢琴伴奏艺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对声乐演唱中的钢琴伴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停留在技法的层面上,要发挥它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