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我们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问题 。学困生是与优秀生相比较而存在的,他们的后进并非是永远的,故转变一个学困生和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同样光荣。
〔关键词〕:新课程学困生关心与爱发现闪光点同伴互助 学习动力
【中国分类法】:G45
我们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问题 。学困生的学习一直是困扰数学教学的难题。学困生是与优秀生相比较而存在的,他们的后进并非是永远的。如果转化得法,“后来者居上”这句话一定能在他们身上实现。那么,如何有效地帮助学困生,使他们摆脱“学困”的境遇呢?怎样才能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我打算做到如下几点:
一、善于关心学困生,给学困生前进的勇气
学困生的形成是有一定原因的。因此要深入实际,调查掌握学困生“困”之所在,然后给予关心帮助。与优生比学困生缺点较多,思想脆弱,易和教师形成对立。教师要多去了解学困生、多去关心学困生、多去找学困生谈心、多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要更加尊重学困生的人格,理解他们的苦衷,体谅他们的难处,要用爱去温暖、关怀他们。多激励、少指责批评,更不能以朽木不可雕之类的言词挖苦他们,以免加重对立情绪。
二、 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励其进步
人人都有优点,学困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这一点入手,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斗志,鼓足学生前进的勇气。以前班里有个学生学习很差而且爱欺负同学。有一次,我发现教室里有一把不一样的扫帚。经了解,是这个学生主动带来的,我就诚恳地表扬了他,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后来,这个学生,再也没有欺负同学了,成绩也提高了。可见,从学生闪光点出发去转化学困生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必须转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做到这点:
(1)动以真情,真正从内心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确实感到爱的温暖,与你心心相印。学习内容提前渗透,学困生在学习新知时,由于先前学习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的认识显得零乱、不成体系,因而使得他们在学习新知时普遍感到吃力,甚至无法接受。针对这一特点,我在上新课之前,总是先为学困生适当地复习旧知,渗透新知,尽量让他们在新授课上能和其他同学同步前进。如教学新知之前,我先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并针对这节课的难点,强调了数位、记数单位的概念以及不同数位的位值。这样的强调其目的是为了让学困生意识到认识更大的数时也可以用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去类推,从而减缓认知的坡度。注重课前复习,帮助学困生找到适当的起点,探索或接受新知,成功实现了知识与情感的“双赢”,所以很值得教师去做。
(2)解除、忘掉不良情绪的情景,用有意义的事情填补心理空虚。教师努力给他们创造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多引导他们参加有益的活动,有意识地安排优生主动接近帮助他们,让他们体验自己处处受人尊重,置身于爱的海洋 ,排除一些消极因素干扰。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和才干,引导鼓励他们担任某方面的职务,把有一定难度、责任较大的任务交给他们完成,培养其责任感。
(3)用语言暗示,消释消极盛怒情绪。评语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为此,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有意在批改完之后加上一两句饱含感情的评语:“你真棒!”“加油!”“你进步了!”等,不仅是对学困生完成作业的肯定,而且也是对他们的鼓励和促进,有利于增强了他们的自信,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勇气。
(4)激励法,使其振作精神,相信自己,理智的克服困难。延迟处理作业,是巩固新知的重要手段。学困生的作业,不仅错误多,而且大多不能及时订正。我曾经绞尽脑汁,使用各种办法,想让学困生及时订正作业,可效果并不理想。其实,仔细分析原因,有的可能是学生已经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多数情况可能是学生没有真正理解相关知识,一开始不会的现在仍然不会,有的甚至在订正时就把错误重抄一遍。冷静分析原因后,我开始尝试新的方法。对能够及时订正的内容,依然要求他们及时订正;对教师讲解后依然难以理解的内容,就让他们在学习完一个单元的内容之后,再回过头来订正这些作业。实践中,我惊喜地发现,他们能轻松地订正作业,有时还能把这些题的错误原因和正确的想法说清楚。
四、发挥同伴助学的作用
在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一个现象:有时教师的讲解学困生听不懂,而有时让周围的同学讲解,学困生反而能听明白。这可能就是“童言相通”吧。基于这一发现,我给每个学困生安排一位“小老师”。平时,“小老师”像老师一样检查学困生的作业,并督促学困生及时完成和订正作业。当学困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小老师”们会及时帮助他们,如果帮助不了就报告给老师,让老师能够及时给学困生提供指导。在这种同伴助学的活动中,“小老师”负责“点”,老师负责“面”,点面紧密结合,能有效地督促学困生认真对待作业,不断取得进步。“小老师”们在帮助学困生的过程中也锻炼了自己,提高了對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增强了综合素质。
五、善于用赏识性教育,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作为班主任来说,我们不应该总是喜欢指出班里存在的种种不是,批评这个,批评那个,而对班里出现的好现象轻描淡写或只字不提。因为一味地批评、埋怨、势必给学生造成颓丧情绪,甚至逆反心理,教育效果甚微。我认为班主任应该时刻对班级里出现的好人好事给予表扬,这样一来,班上的同学自然会觉得:班里的好人好事真多,优秀的同学真多,我也应该为集体争光。从而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信心,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只要集体有了凝集力,学生热爱集体,能为集体着想,其行为就会规范。在这样的集体里,学困生们自然也会受到熏陶教育,对他们的转化工作自然也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参考文献:《脑的功能——将研究结果应用于课堂实践》 [美]
《21世纪人类学习的革命》华东师大出版社
《一个都不能落:名师提升学困生的针对教学》马立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关键词〕:新课程学困生关心与爱发现闪光点同伴互助 学习动力
【中国分类法】:G45
我们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问题 。学困生的学习一直是困扰数学教学的难题。学困生是与优秀生相比较而存在的,他们的后进并非是永远的。如果转化得法,“后来者居上”这句话一定能在他们身上实现。那么,如何有效地帮助学困生,使他们摆脱“学困”的境遇呢?怎样才能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我打算做到如下几点:
一、善于关心学困生,给学困生前进的勇气
学困生的形成是有一定原因的。因此要深入实际,调查掌握学困生“困”之所在,然后给予关心帮助。与优生比学困生缺点较多,思想脆弱,易和教师形成对立。教师要多去了解学困生、多去关心学困生、多去找学困生谈心、多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要更加尊重学困生的人格,理解他们的苦衷,体谅他们的难处,要用爱去温暖、关怀他们。多激励、少指责批评,更不能以朽木不可雕之类的言词挖苦他们,以免加重对立情绪。
二、 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励其进步
人人都有优点,学困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这一点入手,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斗志,鼓足学生前进的勇气。以前班里有个学生学习很差而且爱欺负同学。有一次,我发现教室里有一把不一样的扫帚。经了解,是这个学生主动带来的,我就诚恳地表扬了他,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后来,这个学生,再也没有欺负同学了,成绩也提高了。可见,从学生闪光点出发去转化学困生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必须转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做到这点:
(1)动以真情,真正从内心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确实感到爱的温暖,与你心心相印。学习内容提前渗透,学困生在学习新知时,由于先前学习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的认识显得零乱、不成体系,因而使得他们在学习新知时普遍感到吃力,甚至无法接受。针对这一特点,我在上新课之前,总是先为学困生适当地复习旧知,渗透新知,尽量让他们在新授课上能和其他同学同步前进。如教学新知之前,我先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并针对这节课的难点,强调了数位、记数单位的概念以及不同数位的位值。这样的强调其目的是为了让学困生意识到认识更大的数时也可以用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去类推,从而减缓认知的坡度。注重课前复习,帮助学困生找到适当的起点,探索或接受新知,成功实现了知识与情感的“双赢”,所以很值得教师去做。
(2)解除、忘掉不良情绪的情景,用有意义的事情填补心理空虚。教师努力给他们创造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多引导他们参加有益的活动,有意识地安排优生主动接近帮助他们,让他们体验自己处处受人尊重,置身于爱的海洋 ,排除一些消极因素干扰。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和才干,引导鼓励他们担任某方面的职务,把有一定难度、责任较大的任务交给他们完成,培养其责任感。
(3)用语言暗示,消释消极盛怒情绪。评语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为此,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有意在批改完之后加上一两句饱含感情的评语:“你真棒!”“加油!”“你进步了!”等,不仅是对学困生完成作业的肯定,而且也是对他们的鼓励和促进,有利于增强了他们的自信,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勇气。
(4)激励法,使其振作精神,相信自己,理智的克服困难。延迟处理作业,是巩固新知的重要手段。学困生的作业,不仅错误多,而且大多不能及时订正。我曾经绞尽脑汁,使用各种办法,想让学困生及时订正作业,可效果并不理想。其实,仔细分析原因,有的可能是学生已经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多数情况可能是学生没有真正理解相关知识,一开始不会的现在仍然不会,有的甚至在订正时就把错误重抄一遍。冷静分析原因后,我开始尝试新的方法。对能够及时订正的内容,依然要求他们及时订正;对教师讲解后依然难以理解的内容,就让他们在学习完一个单元的内容之后,再回过头来订正这些作业。实践中,我惊喜地发现,他们能轻松地订正作业,有时还能把这些题的错误原因和正确的想法说清楚。
四、发挥同伴助学的作用
在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一个现象:有时教师的讲解学困生听不懂,而有时让周围的同学讲解,学困生反而能听明白。这可能就是“童言相通”吧。基于这一发现,我给每个学困生安排一位“小老师”。平时,“小老师”像老师一样检查学困生的作业,并督促学困生及时完成和订正作业。当学困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小老师”们会及时帮助他们,如果帮助不了就报告给老师,让老师能够及时给学困生提供指导。在这种同伴助学的活动中,“小老师”负责“点”,老师负责“面”,点面紧密结合,能有效地督促学困生认真对待作业,不断取得进步。“小老师”们在帮助学困生的过程中也锻炼了自己,提高了對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增强了综合素质。
五、善于用赏识性教育,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作为班主任来说,我们不应该总是喜欢指出班里存在的种种不是,批评这个,批评那个,而对班里出现的好现象轻描淡写或只字不提。因为一味地批评、埋怨、势必给学生造成颓丧情绪,甚至逆反心理,教育效果甚微。我认为班主任应该时刻对班级里出现的好人好事给予表扬,这样一来,班上的同学自然会觉得:班里的好人好事真多,优秀的同学真多,我也应该为集体争光。从而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信心,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只要集体有了凝集力,学生热爱集体,能为集体着想,其行为就会规范。在这样的集体里,学困生们自然也会受到熏陶教育,对他们的转化工作自然也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参考文献:《脑的功能——将研究结果应用于课堂实践》 [美]
《21世纪人类学习的革命》华东师大出版社
《一个都不能落:名师提升学困生的针对教学》马立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