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礼貌原则分析语法隐喻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conli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法隐喻是由Halliday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重要理论。在谈到隐喻与语言表达形式之间的关系时,Halliday指出隐喻性的表达是相对某种非隐喻性表达形式而言的。国内的语言学家們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语法隐喻的性质和特点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本文以Halliday的语法隐喻理论为基础,从礼貌原则的视角来分析语法隐喻,指出虽然我们不能说语法隐喻的语言现象是出于礼貌的需要,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使用语法隐喻是出于礼貌的考虑。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即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国内对语法隐喻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介绍了礼貌原则的由来、理论内容和影响因素;第三部分先是介绍语法隐喻,接着从礼貌原则的视角来分析语法隐喻,指出了语法隐喻在人际功能中的重要作用;第四部分即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指出本文的不足。
  【关键词】语法隐喻;礼貌原则;人际功能
  【作者简介】董金婷,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Halliday提出了与传统观念不一致的隐喻观,即语法隐喻。传统的隐喻观是从词的形式入手,考察一个词表达的是字面义,还是隐喻义;而语法隐喻是从意义入手,分析一个意义是由什么形式表达的:是一致式还是隐喻式。语法隐喻是Halliday提出的重要理论之一,Halliday和其后的语言学家们将其进行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严世清是第一个将语法隐喻引入国内,国内对其进行研究的知名学者有严世清,朱永生,常晨光,胡壮麟,黄国文等。
  国内语法隐喻的研究现状,根据朱永生的总结,学界有关语法隐喻的研究主要涉及:1.语法隐喻的性质;2.类型;3.功能;4.体现形式;5.运作机制。语法学家们对语法隐喻研究的主要动向有词汇层面的分析,把语法隐喻的体现形式落实在名词化和动词化等形式手段的使用;有语用方面的分析,如从言语行为理论或是关联理论来分析语法隐喻,从而可以了解到语法隐喻的语用功能;有认知方面的探讨,把语法隐喻不仅仅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到语法隐喻的本质;还有跨语言方面的研究,如把语法隐喻看作是言者意义和字面意义相互作用的产物,从而了解到语法隐喻的来源。总之,语法隐喻的研究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单从词汇,语用,认知或跨语言的任何一个单一的角度去研究都是不会十分成功的,需要这些学科和方向的通力合作。语用学的发展,尤其是礼貌原则的提出和研究,为研究语法隐喻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二、礼貌原则的由来、理论和影响因素
  根据Grice 的观点,为了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人们在交流过程中通常都会遵守合作原则,但对合作原则的四项准则却不总是遵守。这种公然的违反四项准则的语言表达是采用间接的方式进行交际。 但是Grice却没有解释人们为什么要拐弯抹角,而不是直截了当地表达思想,进行交流。Leech(1983)提出了礼貌原则,指出人们在交流中拐弯抹角,间接含蓄是出于礼貌的考虑。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显要标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活动的行为准则,是人际交往的核心原则,也是个人素养的重要体现。在当今社会,常常可以看到一个人由于缺乏教养,没有礼貌,而导致人人敬而远之,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往小处说,这个人缺少朋友,比较孤独;往大处说,这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是不招人待见的类型。而这样的人和事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礼貌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Leech的礼貌原则包括六大准则,即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得体准则是指在交流中尽量减少表达有损于别人的观点,尽可能少地让别人付出代价,尽可能多地让别人获益。慷慨准则是指在交流中尽量减少表达有利于自己的观点,尽可能少地让自己获益,尽可能多地让自己付出代价。赞誉准则是指在交流中减少表达对别人的贬损,尽可能少地贬低别人,尽可能多地赞誉别人。谦逊准则是指在交流中减少表达对自己的赞誉,尽可能少地赞誉自己,尽可能多地贬低自己。一致准则是指在交流中减少表达自己同别人的不一致,尽可能减少同别人的分歧,尽可能增大同别人的一致。同情准则是指减少表达自己同别人感情对立的内容,尽可能减少同别人的不和,尽可能增大对别人的同情。礼貌原则的内容最根本的是得体原则,即一切语言表述都要得体,得体地使用语言,得体地赞誉别人,得体地自我谦逊。得体,就是要把握好分寸,分场合,分对象地进行交流。
  礼貌原则的影响因素有说话人的礼貌意愿和语言表达方式,即礼貌形式以及听话人的礼貌效果。所谓礼貌的意愿是指说话人说话时有想要礼貌的初衷和想法;而礼貌的形式是指语言表达要得体,易被人所接受;礼貌的效果是指听话人听到说话人的语言表达后所引起的语言感受。礼貌形式与语境相关联,在有些语境中使用某类表达方式可能是恰当的,但在别的语境中却可能是不恰当的,因为恰当的表达方式是高度依赖于语境的。例如,在中国,A和B是一般朋友,在街上相见,A客套地问B去哪儿?其实,就相当于一句问候,是一句礼貌的交际形式。然而在欧美国家,如果C和D是一般朋友,C也不可以轻易问D去哪儿?因为这是D的私事。这句问候语换了语境就变成了侵犯别人隐私的话语。说话人的礼貌目的能否被听话人所感知,与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相关。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一方的礼貌目的很难被另一方所感知。还是上面的例子,中国人和欧美国家的人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对同一件事的看法可能就会存在巨大差异。说话人的礼貌意图通过言语表达在听话人一方产生相应的礼貌效果, 而礼貌效果的产生作为反馈又会对听话人产生影响,礼貌意愿和礼貌效果通过相互作用,推动交际的顺利进行。
  三、从礼貌原则看语法隐喻
  Halliday (1985) 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两大类。概念语法隐喻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以名词形式表达本应由动词和形容词表达的过程或性质。人际语法隐喻主要的语言表达形式是以小句表达本应由副词表达的语气与情态意义,即将人际意义以命题形式表达出来。简单地说,概念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语言中的名词化现象,人际隐喻的表现形式则是“It seems that...”“I think...”“It is likely...”之类的句型。换言之,语法隐喻是指句子意义的表达是通过隐喻式而非一致式。所谓一致式是指句子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存在着直接关系,而隐喻式是指语言的结构和功能直接存在着间接的关系,即我们需要通过句子的字面意义来推断出它的言外之意。而语法隐喻的体现形式除了上文提到的名词化,还有使用小句。名词化使用的好处是使表达看上去客观,公正。因此,经常应用于评论性的文章中,作者使用名词化的表达方式,使得表达看上去更加的客观和具有说服力,值得信赖,同样的表达方式在科技文中也经常用到,使得科技问看上去是客观的,可信服的。   隐喻在话语交际中的表达方式有许多种,其影响制约因素也很多,如,言语者的表达方式,而言语者的表达方式又与语境相关,与说话意图相关,还与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有关。 所以说同样的表达方式,在不同的语境下的语言效果是不一样的。 交际者的交际意图如果是让别人听上去感觉舒服,那么就是用礼貌的表达方式;如果交际者是想让对方信服你所说的内容,那么就使用名词化的表达;如果交际者是想让自己的语言表达看上去更具有学术性,就尽量使用名词化的表达等。
  隐喻使用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礼貌是不容忽略的一种,它在人们的交际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并不是随心所欲的,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尤其是对别人有所损的时候,我们要使用间接委婉的方式。隐喻的表达方式是实现礼貌的良好手段,交际意图是交际的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从礼貌原则的角度来看,当说话者的说话意图不变的情况下,说话者的言语表达方式是听话者的话语取效的根本来源。想要达到听话者的礼貌取效,必须是说话者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适时地考虑了交际时的语境,用听话者所能欣然接受的礼貌表达方式来进行交际。语法隐喻就有这方面的作用。例如,当妻子对站在身旁的丈夫说,你能给我递包盐吗?这是一个典型的语法隐喻句。表面上看,这是一个问句,有没有这个能力的问题。事实上,不言而喻,通常情况下,丈夫是有拿盐的能力的。也就是说妻子不是问他有没有这个能力,而是委婉地叫丈夫帮她递盐,这是一个索取物品或服务的命令句。一致式的表达形式是命令式,但却用了疑问句,从而使语言更加委婉,更易接受。
  礼貌原则下的隐喻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它的语用功能主要体现在所要表达的交际目的是对别人的损而非惠时(这里的 “损”和“惠”都是最广泛意义上的“损”和“惠”,并不专指物质上的得和失),我们的语言表达要尽可能的间接和委婉。这里主要是指委婉地拒绝别人,委婉地请求和命令别人以及委婉的批评别人的言行等。使用礼貌策略,顾及面子,从而使自己不失礼,对对方有关的人有礼,使交际双方都能够进行和谐舒适的交际,建立、维护和巩固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的和谐,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礼貌原则指导下的语法隐喻的表达,使得我们避免正面拒绝对方、命令对方、指责和否定对方,使得我们的表达更加间接委婉和含蓄。当然,礼貌原则的运用不是越委婉越间接就越有礼貌,因为,礼貌原则的应用,首先是要看交际目的的。在商业谈判中,我们最合适的表达就是不卑不亢的合作共赢关系。适当的礼遇,也使自己因言谈得体而得到别人的好感或尊重,在人际交往中同别人取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商业谈判中同别人建立一种稳定的商业合作关系。总之,礼貌原则下的语法隐喻,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值得我们去学习和领会。
  四、结语
  本文首先指出Leech的礼貌原则,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情况下人们不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是采用间接表达方式。然后,以Leech 的礼貌原则为视角,以Halliday的语法隐喻为切入点,指出了Halliday的语法隐喻的使用有部分原因是为了礼貌的考虑,即所谓的面子。从而揭示出以礼貌原则为视角的语法隐喻的语用功能:是使交际者能够委婉地拒绝对方,委婉地命令或请求别人,委婉地批评别人的言行,最终使得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更加的和谐和舒适。
  礼貌原则是对合作原则的补充,合作原则不能解释为什么有时人们却要拐弯抹角地进行交流。但是礼貌原则还是有其局限性,首先它的提出是对合作原则的补充,自身理论不具备系统性,而且礼貌原则本身也不能覆盖礼貌语言的全部需要;其次,礼貌原则本身的理论中“尽量”,“尽可能”等提法比较含糊,对礼貌本身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礼貌原则对会话含意理论即话语的言外之意进行解释。但是,其理论自身无法覆盖会话含义理论的所有语言现象,只是部分解释了拐弯抹角地表达的原因。总之,礼貌原则自身还有待修正和完善。笔者研究语法隐喻理论是从礼貌原则的视角来看的,与其他语法学家们的研究视角有所不同,切入点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语言现象的分析自然也会有所差异。
  参考文献:
  [1]朱永生,严世清.功能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2]姜望琪.語法隐喻理论的来龙去脉及实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5):63-72.
  [3]陈新仁.语法隐喻的认知语用解读[J].外国语,2014(2):33-41.
  [4]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徐盛桓.礼貌原则新拟[J].外语学刊,1992(2):1-7.
  [6]艾军,韩海燕.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看隐喻的“言外之意”[J].外语学刊,2011(3):85-87.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被运用到生产、教育、国防等方方面面,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在教育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因其“自主控制、简易操作”“信息量大、快速查询”“因材施教、激发兴趣”等优势受到广泛运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资料收集,如教学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将会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核心素养的培育产生积极的补充作用。英语教师更应合理地运用网络资源以及各种各样的教学App来对学生进行更加科学的口语训练,通过课堂训练、课下延伸,以及教学评价等诸多形式来对学生的英语口语练习情况进行综合性的点评,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本文笔者将会针对如何运用网络资源来提高学生的
【摘要】基于以学定教的理念,初中的课堂教学逐渐开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的理念将会成为英语学科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本文主要阐述了以学定教的基本概念和以学定教理念下初中英语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着重从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创建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差异开展合作学习、重视备课教学与多元评价以及拓展阅读提高学习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从而更好地促进初中生的英语深度学习。  【关键词】初中生;
【摘要】在2014年教育部颁布下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中,从“核心素养”角度,解释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此后“核心素养”便成为各学科研究的热点。本文笔者从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出发,对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读写训练策略做出相关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读写训练策略  【作者简介】王军,甘肃省迭部县初级中学。  一、延伸课外学习文本,激发读写兴
【摘要】通过对译者“隐身”现象的分析研究,以及传统与现代翻译观念的差异性对比,对当代的翻译定义与本质进行了阐述,分析研究了译者主体性地位的确定,这对于正确理解译者“隐身”的历史必然性、合理性,以及提高译者地位和作用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翻译;译者;隐身;主体性  【作者简介】程玉姝,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外国语系。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推动了80年代对设计风格进行探索的“解
【摘要】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要求高校一线教师能将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育人理念相融合,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在教学内容上与思政挂钩、在教学方法上与信息时代挂钩,在教学效果上彰显爱国与专业知识同时习得的一门既专又红的课程。本文以《岭南文化英语导读》为例,介绍外语通识课程教学与思政理念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有机统一,以此作为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初步探索。  【关键词】课程思政;外语
秦岭大概是中国古栈道最为密集的地方。历史上,刘邦隐居汉中之初火烧连云栈道,争取到了养精蓄锐的时间;后来他又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登上皇帝的宝座。诸葛亮在后半生几乎天天往来于秦岭古道上,但他的遗憾就在于他始终没能征服这些古道。在古代秦岭南北斗争中,谁控制了古道,谁就拥有了战争主动权。  从北向南,穿越秦岭的古道中最著名的有故道、连云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阴平道等,这些纵贯秦岭南北的古栈道
凤州古城第一次出现在我视野的那天,嘉陵江上游笼罩在一场蒙蒙细雨里。  那天下午,从凤县县城双石铺去凤州火车站的路上,快到龙口镇,一段逶迤的古城墙出现在嘉陵江南岸的山脚下。迷迷蒙蒙的雨雾中,依山修筑的城墙从公路旁一直绵延到半山腰。看起来已经破败不堪的东西两道城墙,紧紧依靠着南面高峻的山岭,残墙里边,是一片高低起伏的屋舍和郁郁葱葱的果园。  汽车司机告诉我,那就是古凤州老城城墙,上世纪50年代被遗弃的
【摘要】为顺应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潮流和满足就业市场需求,应用型本科高校逐步引入ESP课程,以培养出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随着教学的开展与深入,ESP课程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质量不高、师资力量不足,这些问题导致ESP课程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解决这些问题,应用型高校可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如合理规划课程、选取恰当的教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ESP;教学问题
宇宙茫茫,自然苍苍,我自幼生活在大巴山、嘉陵江、渠江流域,那时这一带有许多湿地,当地人叫它“草海”。小时候我常去草海,草海湿地让我读到了岁月的沧桑与久远,从泥沼里逸出的,不仅仅是岁月风雨,还有历史以及无数飘落的命运。  上世纪80年代,导演黄健中在拍摄由我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燕儿窝之夜》时,还在嘉陵江一片长达二三十公里的湿地上拍到了优美的芦苇荡,然而十分遗憾的是,几十年不到,在所谓“江河渠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