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温度对豌豆淀粉结构变化与消化特性的影响

来源 :食品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sadfs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热处理对豌豆淀粉消化行为的影响,利用挤压机将豌豆淀粉分别在100、150、200℃条件下进行热处理,并以未热处理豌豆淀粉为对照,研究不同挤压温度对豌豆淀粉的结晶、糊化以及热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温度的上升,豌豆淀粉的结晶度显著降低,由原来的C型结构转化为A型结构;随着温度的上升,淀粉的各糊化黏度值以及衰减值呈下降趋势,其峰值时间以及糊化温度则呈上升状态(P<0.05),热糊稳定性以及熟化度逐渐升高,但其内部自由水含量下降且回生值逐渐下降;随着温度的上升,淀粉糊化的初始(To)、峰值(Tp)以及终止(Tc)温度呈上升趋势,而其焓值(△H)却下降,当温度上升到200℃时,淀粉的糊化吸收峰以及双螺旋结构消失;随着温度的上升,淀粉的快消化(RDS)以及慢消化(SDS)淀粉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而抗性淀粉(RS)的比例明显上升(P<0.05).
其他文献
传统挂面风味单一,为改善挂面风味,文章将液态预发酵技术应用于发酵挂面的开发,并探究发酵时间(1、3 h和6 h)和酵母添加量(0.2%、0.5%和1.0%)对挂面品质、微观结构和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挂面的总酸度值随发酵时间和酵母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发酵时间≤3 h,随着酵母添加量的增加,挂面内部将出现较多不均匀的孔洞,面体厚度显著增加,挂面的抗弯折强度、煮制时间、吸水率增大,柔韧性降低。当发酵时间增加到6 h,挂面的厚度和孔洞随酵母添加量的变化不明显,抗弯折强度显著低于发酵时间≤3 h的挂面,而柔韧性
以刺梨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对热水浸提刺梨多糖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建立S180实体瘤模型对最优条件下提取的刺梨多糖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 表明:热水浸提刺梨多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0 mL/g,浸提时间2.6 h,浸提温度90℃,浸提3次.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刺梨多糖得率为(3.37士0.03)%(n=3).在灌胃剂量200 mg/kg时,热水浸提刺梨多糖对S180肿瘤小鼠的抑瘤率为(50.61±1.06)%,此超声辅助提取刺梨多糖活性更强,并能显著提高肿瘤小鼠的白细胞数量、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说明在此
文章探究了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体腔液蛋白质的抗氧化性及其与二级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可口革囊星虫体腔液为材料,用超滤分级分离,乙醇沉淀法对其蛋白质组分进行提取。通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总还原力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等指标测定蛋白质的抗氧化性;采用傅里叶红外色谱酰胺I带光谱分峰拟合得出抗氧化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分析其抗氧化性和二级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超滤后醇沉所得分子质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