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痕文学”相关论文
几年前,沪上一位朋友电话问我,是否知道手抄本小说《九级浪》的下落,他说可能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藏着。我只是在杨健著《文化大......
<正>一近年来在大陆出版界、文化界仿佛兴起了"打捞"记忆的热潮。大量回忆录、口述实录、传记类的出版物(包括文字的和影像的)纷纷......
我很喜欢看表现真实、勇敢的电影。主人公一定要有优点有缺点,这样才真实。遥想我第一次看电影的情景,已是永恒的追忆。我是农民的......
“知青”出身的作家在八十年代的文坛曾大放异彩,他们以乡村生活和回城之后的经历作为素材,创作出了内容丰富的知青文学。随着时代......
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于1977年11月首次发表于《人民文学》,作为“伤痕文学”的起点,小说以班主任张俊石接受一个小流氓插班生宋宝......
摘 要:本文以杨绛的《洗澡》为主要的分析对象,对小说中所呈现的“智性”与“情性”进行分点论述。杨绛作为学者型的女性作家,“智性......
陈晓明:严歌苓近年来在大陆出版多部长篇小说,不断地得到影视界的青睐。但文学界对严歌苓的关注显然还显得不够充分。如今是人们对......
先锋写作●程青“一部真正的小说应该无处不洋溢着象征,即我们寓居世界方式的象征,我们理解世界并且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的象征。”中......
严肃文学发生“危机”是历史的必然。“危机”出现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是:教育发展所致的社会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迫使文学重新定位,迅速......
以职业化的目光审视文学,和因心灵的需求而批评文艺,有相悖之处是自然的。同样的道理,流浪的诗人和都市的白领们,精神深处,也总有隔膜的......
洪子诚先生撰写的这部文学史,仍然沿用了“中国当代文学”这一概念,而这一概念在近年来,是一个被不断受到质疑的概念。随着“20世纪中国......
那些经历过十几年前无数人皆为文学狂"盛况"的办刊者们,大都不愿接受如今的落寞带来的巨大落差。但也有人认为,在媒体高度发达的今日......
1976年1月《人民文学》复刊,但刊物仍然被“四人帮”所控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民文学》通过改组夺回了刊物的领导权,在相......
我不知道为什么,对一个人深入的回忆,非要到他逝去之后。难道回忆是被痛苦带来的吗? 1977年春天我认识了韦君宜。我真幸运,那时我刚......
在60年的新闻生涯中,他曾参加和领导过9家报纸的工作,并在其中5家报社担任过总编辑;他在《文汇报》社担任总编辑期间,报纸达到了170多......
任何一个大时代的开端总有其标志性的事件,古往今来,概莫能外。而标志性事件的出现,往往在人们不经意间悄然萌发,随后以星火燎原之......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抢救无效去世。 手机短信送来的这则消息,是在2011年第二天的下午......
【摘要】连环画《枫》作为“伤痕美术”的代表作品,是陈宜明、刘宇廉、李斌三位画家经过对“文革”进行反思,用自己内心的血与泪构筑......
9月27日中午,中国著名作家张贤亮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8岁。当这一消息在网上传播,引起了许多人对这位作家以及上世纪80年代的文......
"文革"结束后,适应国人情绪宣泄和政治批判的需要,"伤痕文学"应运而生.它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文革"及"文革"前的政治运动给中国人造......
【正】1979年河北省文联主办的《河北文艺》第6期,在比较显著的位置刊登了一篇短评《"歌德"与"缺德"》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广泛而激烈......
对一段早已逝去的特殊年代("上山下乡"和"文化大革命"),对一场荒诞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悲剧兼闹剧,从什么样的角度去进入和认识,以......
多元化和开放性的文化语境使学术界很难再用"派"、"代"和"主义"等术语标示出某一创作态势或创作群体的文学艺术特征和精神价值取向......
"伤痕文学"书写受制于各种场域及场域之间关系的制约。权力场或政治场通过政治话语的规约对文学场起支配作用;文学体制场在主流意识......
"伤痕文学"的出现,结束了"文革"期间极左文艺路线的模式化创作,以文学的方式开始了一次广泛的祛魅活动,开启了新时期文学的生命历......
建国后三十年 (主要是前十七年 )的中国文学的艺术发展史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实际就是中国现代作家用纯粹政治感性和主观战斗精神......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等呼唤,其实是一种修辞,一种身份认同的狡计,就在一声声殷切的呼唤声中,呼唤者成了审讯者,成了无比清......
文化的选择与平等精神──《文化模式》读后感瘦马对于民族之间的文化模式的选择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热闹且不断引发纷争。在中国大......
1978年8月11日《伤痕》在《文汇报》发表之后,卢新华的小说创作似乎进入了一个漫长的"冷冻期",他的创作再也没有如《伤痕》一样引......
"伤痕文学"书写受制于各种场域及场域之间关系的制约。权力场或政治场通过政治话语的规约对文学场起支配作用;文学体制场在主流意......
以十年"文革"给人们造成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创伤记忆为叙事主题的新时期"伤痕文学",是作家群体在特定的语境下对共同历史记忆形成的......
“伤痕文学”是20年前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一个特殊的文学现象,虽然它的历程短暂,但其意义和影响却是久远的。“伤痕文学”直面......
“伤痕文学”有三种体验类型 :惊羡型文本在“伤痕”袒露中想象令人乐观的生活图景或远景 ;感愤型文本强化“伤痕”的现在持续绵延......
“伤痕文学”是新时期文学的开端,是文化大革命之后最早出现的文学潮流,它脱胎于模式单一,政治主题浓厚的“文革文学”,因此,伤痕......
“伤痕文学”是新时期人道主义文学潮流的开端,它开始改变当代文学创作中无“人”无情的状态,用血和火的语言揭示和反思文革时代的......
本文试图通过对王蒙小说《青春万岁》不断再出版的原因进行阐释和解读,并且在解读的过程中进行意义再生成,分别从"转型期对‘伤痕......
人性问题是人类思想史上一个源远流长的研究题目,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人性”的问题一度完全被归结为人的阶级......
王小波是中国当代不多见的富有理性锋芒的作家之一。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书写文革的。在他看来,“文革”是中国传统文化痼疾的一次综合......
论文由分析《今天》如何想象"自我"为"悲剧英雄"、如何指认"世界"为"他者"入手,描述《今天》的文学立场与文学主张。在此基础上,把......
本论文以“伤痕文学”话语言说的制约因素为研究对象,运用法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重返“伤痕文学”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