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大序》相关论文
摘 要:本文从王秀臣的研究“礼仪与兴象”出发,对“兴”的原始义进行了辨析,并以此为依据对“兴”义的文学呈现做出总结:首先,与神沟通......
《沧浪诗话》与儒道释三家之间的复杂关联,远非学界以前想象的那样,是一对一的线性影响,而是彼此之间构成的一个互动的网络。在这......
文章研究了审美情感因素在魏晋文学理论及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比较了魏晋文学理论的“诗缘情”与儒家诗教说的“诗言志”的不同......
读《中国古典诗歌基础文库·唐诗卷》这样真正雅俗共赏、具有专业指导性的选注,是非常受用的。它的确找准了已经历了十年文化建设的......
“写生之技,即以古人为师犹未能臻至妙,必进而师造化,庶几极妍尽态,为大雅之宗。”《诗大序》云:“雅者正也。”“大雅之宗’就是正宗。......
本文从辨义、表达和风格角度,对宇文所安(Stephen Owen)的《诗大序》译文进行了细致分析,同时就传统文论英译方面的一些基本问题进......
比兴是从对<诗经>表现手法的归纳中总结出来的,汉代人始对其含义和作用做出阐说,本文对<毛诗诂训传>、<诗大序>、郑众、王逸、孔安......
汉代文艺思想最重要的特征是对先秦儒家文艺思想的经典性阐释.在这一进程中,董仲舒与<诗大序>的思想在汉代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们对......
古代学者多从“体用”的角度对《诗大序》“未论赋比兴”进行解释,将风雅颂赋比兴并列,这就忽视了风在文中的特殊作用,也遮蔽了作......
关于古典诗歌的特点,有许多理论。中国传统理论有《诗大序》的“情动于衷而形于言”,有陆机《文赋》的“诗缘情而绮靡”;西方有英国......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国的文化都是诗意的。诗歌是以最精练的艺术形式集中反映人的情感和社会化生活的文学样式。中国自古就有“......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与歌本为一体,诗词吟唱在我国由来已久。《墨子·公孟》曰:“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说明诗歌是和......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了不计其数的流传千古的优秀诗篇,哺育了一代代人的成长。孔子曾指出:“不学诗,无以立。”可......
本文从辨义、表达和风格角度,对宇文所安(Stephen Owen)的《诗大序》译文进行了细致分析,同时就传统文论英译方面的一些基本问题进......
汉代诗学表现出重'情'倾向.《诗大序》所阐发的情志合一的观点,尤其具有纲领性意义.它不仅科学地反映了文学艺术的本质,而......
“发乎情,止乎礼义”是《诗大序》对《诗》三百的基本价值界定之一。关于《诗大序》中所涉及的“情”本思想来源,历来众说纷纭、难......
以社会学、文字学、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探索,辨析古代的文献资料,从而考察我国古典诗论的“开山纲领”:“诗言志”的历史演变轨迹,......
<正>一 诗的数量问题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有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而小雅中的笙诗六......
《毛诗大序》是阐释《诗经》的纲领性文件,也是中国文学批评的第一个里程碑,尽管其非凡的洞见为中国诗学理论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但......
<正>一次,向韩国学生们询问何为韩国的"恨文化",学生小宋说,老师,你知道吗,韩国不仅有"恨文化",还有"兴文化","恨文化"是表达我们......
<正>千百年来,研究孔子《诗》学理论的文章不计其数,但几乎没有人将《诗》的“言志”观与孔子的“无邪”论进行比较研究.本文拟试......
考察孔子到《诗大序》儒学一脉的学术走向,除实证式地考察源流统绪与师承门户,哲理式地辨析外王资治与内圣心性外,重要的问题还在......
【正】 “六义”的名称最先见于东汉卫宏所写的《毛诗序》,他在序中谈过《诗经》的功加之后,接着就论述《诗经》的体制和表现方法......
《毛诗序》是先秦至两汉诗经学的一个总结,其中《诗大序》可以说是先秦至两汉第一篇较为完整的诗歌理论专著。《诗大序》的内容可......
《诗大序》是我国古代诗论的第一篇专著。汉代学者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需要,就诗歌形式上提出了"六义说"表现手法,诗歌......
《诗大序》是儒家诗教的经典文本。言情是其思想内核,比兴是其表现形式,风教是其现实功用。风教功能主张文学皈依政治,从而实现其......
本文认为,《诗大序》对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发生发展有过特定的贡献,但在理论上具有极端化的、政治功利的倾向,它背离《乐记》的审美取......
《诗大序》中,"吟咏情性"处于一个边缘的位置,不过是作为教化和美刺的附庸存在;然而到了《诗品》,"吟咏情性"已经从边缘位置发生位......
通过对孔颖达注疏的分析,认为其在注疏《诗大序》时,充分认识到了它的文学价值:论述了诗的本质和特征,政治教化对诗的影响,以及诗......
<正> 早在先秦时期,对于中国诗歌发生问题的探讨便开始了,《诗大序》在解释《尚书·虞书·舜典》所载"诗言志,歌永言"时说:诗者,志......
<正> 苏轼主张寓意于物,反对留意于物,既反对重道轻文,又反对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在文学的作用和特质问题上有着一系列正确、精辟......
随着中国古典文论现代化解读浪潮的兴起,国外汉学热潮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中国古典文学和文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世界各个角落绽放......
"诗言志"作为中国文论一个古老而又具有起源性质的命题,一直被历朝历代的文人品评。当然,他们对"诗言志"的审美阐释也多种多样,各具特......
朱熹劝善惩恶《诗经》说在日本的际遇王晓平一引入和歌论中的劝惩说日本平安时代的学者是在《诗大序》与孔颖达《毛诗正义》的导引......
"诗言志"是中国诗经学的经典话语,是中国诗学的"开山的纲领"。结合"楚竹书"等出土文献,从文化学视阈,对"诗言志"的内涵及其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