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竹书相关论文
自2012年12月《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出版至今,學界研究成果不斷,相關研究文章散見於各大學術論壇。網站.期刊以及相關論著中......
《君人者何必安哉》一篇,为先秦标准的语录体文献,藉由范戊与楚昭王的对话,将所要表达的意思透露出来。范戊以王之白玉有三玷,受命......
楚竹书《周易》在每一卦首尾各有一个符号,被称为首符和尾符。关于这些符号的意义,主要的观点是濮茅左的阴阳消长说与李尚信的阴阳......
文章分析、统计了楚竹书的特见字义(仅存现于楚竹书的文字的意义),认为特见字义在楚竹书文字字义系统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但使用......
之作者与大、小序的关系始终是研究史上的热点,却由于的传授系统在汉代以前缺乏可以论说的可靠材料,争论多停留于推测,聚讼纷纭而......
篇的一号简,其"(阝口口忞)"字的释读是一老大难问题.马承源读为"离",范毓舟、李零、饶宗颐、林素清、王志平等读为"吝",何琳仪读为......
楚竹书《周易》首符、尾符所使用的方形结构,由内、中、外三层构成。依此三层结构进行分类,首、尾符号可以分为九种。将这九种符号......
立足于出土文献流传视角,楚竹书传承字新见本义可分为二类:战国前各类文献皆未见的新出本义和战国前传世文献已见的准新出本义。这......
楚竹书《凡物流形》第二部分文本以"察道"或"察一"为核心概念。"察一"是对"察道"的深化和具体化,"一"与"道"具有相应乃至等同关系,"一"为百物的本......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七册,收入《武王践阼》篇,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武王践阼》的最早传本。经释读现就简中几处字形......
字义假借是弥补汉字语词记录需要不断扩大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基于汉字发展史的角度,分类举例分析楚竹书传承字、新出字和特见字......
除了语音方面有联系,通假字和本字在形体和数量对应方面也有联系。在楚竹书文献中,与本字有形体联系的通假字多于无形体联系者,有......
字义假借是弥补汉字记录语词需要不断扩大的有效措施之一。基于汉字发展史角度,分类举例分析楚竹书传承字、新出字和特见字的各类......
楚竹书通假本字的存现状况可分为四类:于甲骨文、金文及楚竹书皆有存现,甲骨文、金文已见而楚竹书未见,甲骨文、金文未见而楚竹书始......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最近正式出版,包括六部古书,对研究楚文字和古文献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选取其中五十四条文句,考释......
[摘要]本文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进行考释,共计四条,第一条考证“公曰:‘敢问民事。’”之“公”应为“鲁定公”;第二条分......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已部分面世,其中《孔子诗论》、《缁衣》、《性情论》中的诸多文字的考释有进步探讨之必要。......
根据最近公布的上海博物馆所藏并整理的“战国楚竹书”中两千多年前的《诗》篇和“孔子诗论”材料,进行古文字、古文献的比较考释,讨......
上海博物馆藏的楚竹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其简文由于是不同的书手所抄写,因而各具不同的书写风格和书体特征。为了能让读者更清楚地了......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本《周易》筒35-36为《讦》卦,其“讦”字凡八见,传本《周易》作“蹇”,阜阳汉简本、帛书本均作“警”,汉石经......
本文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简文中部份疑难字词提出解释,如将第十四简"可豫悔"、"猷豫"释为"歌豫悔"、"谣豫";释第二十......
字义引申是弥补汉字记录语词需要不断扩大的有效措施之一。基于汉字发展史角度,楚竹书文字可以分为传承字和新出字,其新见引申义都可......
战国楚竹书为研究先秦学术思想史提供了丰富材料。楚竹书对个体的强调,对君子的社会关系即'人伦'的要求显示出逻辑上的承......
[关键词]战国;楚竹书;《柬大王泊旱》;《曹沫之陈》;《鬼神之明》 [摘要]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柬大王泊旱》全文共23简,可编联成册,内......
【摘 要】楚竹书《凡物流形》是一篇重要的古代哲学文献。《易纬乾凿度》论宇宙生成,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四个阶段,又云:“太始......
从传世文献看,孔子论<诗>是站在文化的立场,运用引譬连类的方法加以推演,揭示其礼乐文化意义,以指导学<诗>者提高道德修养和知识水......
濮茅左先生通过对战国楚竹书<周易>中出现的独特红、黑符号的分析,提出了竹书<周易>卦序是一种与今本、帛本等都不相同的另一种卦......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易经》中的蛊卦,所记述的是西周早、中期关于侍奉父母的应有态度;其丰卦,所记述的则是西周早、中期出现的......
近四十年来,出土简帛书的整理和研究成为中国古典学领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方向,特别是楚竹书的相继发现和刊布,更是引发了学界的研......
<上海博物馆战国楚竹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以下简称"上博简")中的<孔子诗论>人文哲学内容丰富,天命、王命、人性、道德、礼......
上博简《民之父母》篇所论“五至”的内容,与令本《礼记·孔子闲居》及《孔子家语·论礼》基本相同而略有不同:相同之处在于......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一书的释文和注释都具有很高的水平,但仍有部分可商榷者.在考释文字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对该书部......
本文对<上海博物馆减战国楚竹书(二)>[1]中的<子羔>、<鲁邦大旱>、<从政>、<容成氏>各篇若干误释和阙释的(*田)、(采禾)、(**)、洒、(亻......
本文对上博所藏楚竹书《申公臣灵王》与《平王与王子木》两篇中所存在的若干疑难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补论,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探......
本文就上博六《用曰》篇中的几处疑难问题提出新的意见。如将见于简5、8、16的“盍”改释为“宁”,同时对简文多处注释提出了商榷意......
本文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恒先>篇首强调的"气是自生"的宇宙论出发,将同一时期的宇宙论归纳为"有生于无"的宇宙生成论、数术......
上博馆藏楚竹书第二册中的《鲁邦大旱》,再次引出了孔子对宗教祭祀究竟采取何种态度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扩展为孔子到底信不信或在多......
竹书<民之父母>的中心主题,是关于统治者如何以"超越"的境界和方式治民平天下,成为"理想"之"民之父母"的论述,是儒家学说中以"<诗>......
文章就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部分卦爻辞的训释作了探讨,认为: 《孠》九二"(?)"读作"沙",郑本作"址","址"乃"(?)"字之形......
本文着重讨论了楚竹书《周易》的八条疑难卦爻辞,认为:《比》卦辞"备(邍)筮"当解释为"邍野之筮",帛本、今本作"原筮"、"原",旧注训为"再"或"原究"......
在竹书<孔子诗论>中,孔子对<诗经>的总评,概括了<颂>诗乐歌声缓静穆的特点,<小雅>的怨愤情绪,<邦风>的题材内容广泛与采诗观风情况......
本文筒略地评论了丁四新著的《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一书,认为:作者是以“发展”及平等探求“《老子》文本变化之道”的观念来指导其......
清华大学藏楚竹书《尹至》共五简,叙述伊尹在夏代末年往见商汤,并为其占卜征夏之事,反映了儒家学说中的“革命思想”,《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