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舍人相关论文
贾至是值得重视的一位唐代诗人,也是曾与杜甫关系密切的朋友之一。杜甫有五首寄赠、唱和诗于贾至,它分别代表了杜甫生活的不同阶段......
隋朝修史也是有成绩的。隋朝史官王劭与魏澹在修史方面做的工作、取得的成绩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隋朝修史的成就。他们的修史工作也......
苏轼文章的代表作 ,以散文为主 ,应用性的“四六”文非所经意 ;然由其才识和经历所触发 ,在宋代却也有超越的成就和特色。本文从对......
岑文本,字景仁,出生于官僚世家,是唐太宗最赏识的几位重臣之一。他自幼聪慧,博览群书,很有才华和智谋。十四岁那年,其父岑之象被人陷害入......
明·王绂绘,水墨纸本手卷,高33、宽785厘米。款署“永乐壬寅(笔误,应为壬辰)秋七月下浣九龙山人工绂记”,钤白文“孟端”印。《溪山渔......
本文研究唐代制诰,主要从制诰的运行程序,制诰的两大草拟主体(包括中书舍人和翰林学士),制诰的分类和文体结构,制诰和文学的关系的若干......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汉族,信阳(今属河南省)人。明代文人,终年仅三十九岁。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
试官与守官是中国古代职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试官与守官大体一致,是为古代官员的一种试用制度.本文将以“守中书舍人”......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在地方任职多年的白居易奉召回京,累迁中书舍人。一天夜里,在中书省值班的白居易闲暇无事,面对院内......
“五花判事”只是唐初行政公文制度中的一种办事程序和方式,但唐朝之所以出现贞观之治这样历史上传颂的升平局面,由此可见一斑。其......
李釜为大名府临清县(今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人,出身于较为殷实、世代业儒的官宦之家。夺魁后,以承奉郎、定州观察判官释褐,历承事郎......
【正】 馆藏志石中,有一方崔詹墓志,虽然文字艰晦,但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值得加以考证和介绍。崔詹墓志最早著录于罗振玉《芒洛冢墓......
<正> 所谓艺术风格构成的主观因素,是指作家个人的心理特征等对作家风格所起的作用,这种主观因素是与作家个人的才气、性格、生活......
【正】 《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12月第一版,下文简称《辞典》),是学习宋史的重要工具书。笔者时常查阅,获......
<正>一九七二年春,在陕西省礼泉县唐昭陵临川长公主墓中,随同墓志,一道出土了两通诏书刻石:一通是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封......
【正】 元嘉三大诗人:谢灵运、颜延之、鲍照,尤以鲍照具有审美主体性的个体色彩.清代刘熙载《艺概·诗概》作出了极高评价:“......
<正> 常何是唐初名将之一,两《唐书》无传,事迹散见于纪传者仅数条,虽集掇亦难见端倪。1944年,陈夤恪先生撰《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正】 杜牧的《自撰墓志铭》比较详细地记载了作者的家世、生平,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研究资料,历来为史学和文学史家所重视,从五代、......
中书舍人始置于魏晋时期,在南北朝时期地位日渐重要,拥有诏诰职权,地在枢近,出纳王言,权势日重。隋唐时期是中书舍人的重要发展时......
【正】 前言昔时《冯梦龙交游录》成,适逢全国冯梦龙学术讨论会在福建宁德召开,取其部分在会上交流。会后宁德师专学报欲将其发表,......
安史之乱前后,贾至依据他所秉持的儒家思想和宗经复古的文学观念,积极参与政治,并利用中书舍人掌书诰命的职权,撰写散体制诰,提倡......
唐代文人的就仕之途,主要有三,即科举。方镇幕府。翰林学士, 翰林学士是唐朝中期以后文士参预政治的最高层次,对其生活、思想及文学创 ......
【正】 关于牛李党争的起因,《旧唐书》卷一七六《李宗闵传》云: 初,宗闵与牛僧孺同年登进士第,又与僧孺同年登制科。应制之岁,李......
饮食与唐代官场拜根兴陕西师大唐史所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随着官僚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饮食活动充斥官场的每个环节,成为统治......
【正】 王涯《享惠昭太子庙乐章》(11/346/3873)。“惠昭太子”为唐宪宗长子李宁。《旧唐书》卷一七五、《新唐书》卷八二有传。《......
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内黄人。举进士,历官协律郎.通事舍人、考功员外郎、考功郎中、给事中、起居郎、中书舍人、正议大夫、太府少卿......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宋朝皇帝的秘书班子,包括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和知制诰等。这个秘书班子里的人,都是皇帝千挑万选出来的,个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司马垂墓志考证周铮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司马垂墓志一方,河南洛阳出土,长75.宽74.厚8.5厘米。志文33行,满行33字,有界格,楷书,间有行草:燕故魏州刺史司马......
<正> 曹贞吉(1634--1698),字升六,又字升阶、迪清,别号实庵,山东安丘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中。高祖曹一麟,明嘉靖丙辰进士,吴......
<正> 本文试图从唐代政治中枢演化的角度,对翰林学士这一重要职官作一个历史考察。唐初,三省分立、三省首长共掌宰相职的中枢政治......
唐史学界过去从未论及知制诰是一种使职。学者一般都视此官为职事官,或当作"兼官"来处理,或语焉不详,未能看清此官的本质,在论述时......
本文是对“喉舌”观念进行历史追考的开篇之作。根据史籍记载,本文认为:“喉舌”之职,最早出现在先秦时代,是帝王的专职新闻信息发......
北宋前期的知制诰和以后的中书舍人及翰林学士负责撰写敕命或制敕包括诰词的初稿,称为"书行",又称"书名行下"、"签书行下"、"行词"......
<正>徐铉《徐公文集》收有《贡院锁宿闻吕员外使高丽赠送》一诗,诗云:"圣化今无外,征途莫惮赊。扬帆箕子国,驻节管宁家。去伴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