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山文学相关论文
日本五山僧人认为《吸酸图》中所绘三人是儒释道三教人物,画旨在于体现“三教合一”思想。在我国明代,对此画题的人物身份还存在“苏......
日本五山汉诗是中国诗学与禅宗双重文化交互影响下的产物。本文将在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交流视域下,以五山僧绝海中津为中心,对五山汉......
自唐宋至元明,虢国夫人形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建构过程,并呈现于《虢国夫人夜游图》绘画和相关诗文中。这种建构过程也对历代诗人的......
日本五山禅僧万里集九,是苏轼海外接受史上的关键人物。不论是其苏诗"抄物"《天下白》,还是其诗文集《梅花无尽藏》,都展露了他......
日本五山汉诗是中国诗学与禅宗双重文化交互影响下的产物。本文将在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交流视域下,以五山僧绝海中津为中心,对五山汉......
古林清茂是元代一位禅门宗师,属临济宗圆悟-虎丘法系,在中国禅宗史上有较大影响。古林清茂作为一位“道契王臣”禅师,先后在开元禅......
"五山十刹制"的确立推动了宋代禅宗文化的大发展。五山禅宗文化传播到日本后,不但改变了中世日本的宗教格局,而且催生了日本的五山......
摘要:唐朝历史文化對日本文学创作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日本五山文学的兴起就与中国唐代文化密切相关。杨贵妃作为唐朝历史......
摘 要:江西龙派是日本五山汉文学史上的重要诗僧,他的唱和诗中,唱和对象“聽松居士”与“听松居士”历来被认为分别指的是细川满元与......
五山文学是指从镰仓时代末期到江户时代初期,由五山十刹的临济宗禅僧创作的汉文学的总称。五山文学上承平安时代的宫廷汉文学,在对......
中日两国有长达两千年的交流史,其中的佛教交流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中日两国关系紧张的时候,佛门僧侣更是连系两国的纽带。......
中日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自古以来交往有之,其中僧侣交往在两国交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随着交流的深入,中世日本在吸收中国......
日本中世五山文学盛行,而担当五山文学主体的是五山禅僧,其中中岩圆月是五山僧人中独特的存在,也是富于个性的僧人之一。中岩有很......
[摘要]绝海中津是日本五山文学中最具有代表l生的诗僧,他的诗带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艺术造诣很高,卓然独立,自有风貌,颇可与中国诗歌......
镰仓幕府成立后,奖励武艺,汉诗文继续衰落。一些文人退隐山林或遁入空门,汉诗文也由宫廷转入禅院及道观,形成所谓五山文学。受中国......
五山时代前期的元朝与日本,虽然在政治和军事上处于对峙状态,但民间的商业贸易、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非常频繁,因而造就了元日文学......
作为五山汉文学家的杰出代表,中岩圆月因其渊博的学识而被誉为"五山第一学僧"。然而,以往有关中岩圆月的研究较多关注其作品中反映出......
中国黄粱梦故事历史悠久,这一故事母题在唐传奇《枕中记》中得到确立,随后经历了长时间的流变,诞生了多种同题材的文艺作品。随着......
大休正念(1215-1289),南宋临济宗僧。咸淳五年(1269)夏,乘商船赴日,抵达相模(今神奈川县),受到北条时宗的礼待。其后,历住寿福、圆......
概观日本汉文学史的潮流,主要有平安初期和江户后期两大高峰,而在这之间,五山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崭露头角。五山文学是镰仓初期至......
绝海中津堪称是日本“五山文学”的领军人物,有诗文集《蕉坚稿》传世。绝海曾在明9年,遍访江浙名山修习禅法,并与当地禅僧多有诗歌......
一山一宁禅师以元朝使节身份赴日,为传播中国禅宗文化,恢复和推进中日两国佛教文化友好交往,并对日本的禅学、宋学、文学、书法等领域......
五山文学时期,从对中国诗词的模仿作品数量来看,苏轼可以说是对五山禅僧影响最大的中国诗人之一。苏轼诗学思想的一大特色体现在用......
<正> 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清代诗人黄遵宪在诗中描写道:“立国扶桑近日边,外称帝国内称天,纵横八十三州地,上下二千五百年......
日本汉诗产生发展、几经兴衰,但始终没有中断。它已经深入日本人心,不仅成为日本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广泛地滋养了日......
我的博士学位是在日本大阪大学读的,导师是著名汉学家後藤昭雄,其《平安朝汉文学论考》《平安朝汉文文献研究》《天台佛教与平安朝......
<正>2017年8月24—28日,第九届中日学者中国古代史论坛在河南大学召开。来自中、日两国的60余位学者与会,围绕东亚政治秩序与信息......
明代中日僧侣的友好往来崔荣华,陈情有明三百年,中日两国的交往时兴时衰,断断续续,可谓是藕断丝连。尽管如此,两国的交往还是主流,尤为显......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中岩圆月为日本五山文学早期的重要代表,被称为"五山第一学僧"。他一生追慕陶渊明,作品中有数十篇汉诗文与其相关。中岩汉诗虽不如......
五山文学是日本中世由临济宗的禅僧所创作的汉诗文的总称,被誉为日本汉文学史上的一大黄金时期。其创作者五山禅僧崇尚并研习中国......
日本室町时期的梦窗派禅僧绝海中津被誉为"五山文学双璧"之一,他的自选诗文集《蕉坚稿》代表了五山汉诗的最高水平。《蕉坚稿》中......
唐代以来,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近代以来,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成为中国吸收西方文明的窗口,如晚清、民......
期刊
明朝永乐(1403-1424)年间,随着勘合贸易的实施,室町幕府曾先后10余次派遣使节团来华。遣明使作为中日两国的桥梁,为中日关系做出了......
<正>在日本汉文学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平安时代如火如荼的追踪、崇拜白居易的高潮在持续了三百余年后,随着政治、文化的变......
五山文学中有多首关于山茶花的诗作,大部分为题画诗。室町时代至江户初期的传世画作中也屡屡能见到山茶花的花姿。五山诗僧对山茶......
"五山文学",是指从镰仓时代初期到江户时代前期,以活跃在五山、十刹、诸山的临济宗禅僧创作的汉诗文为中心形成的中世禅林汉文学。......
校注与研究是近代以来学术研究的两种不同方式,两种方式一直是分离并存。《日本五山文学别集的校注与研究》将努力探索结合两种方......
<正>日本中世(1192-1603)是个漫长而特别的历史时期,先后出现了镰仓幕府(1192-1333)和室町幕府(1338-1603)两个武家政权。这一时期......
竺仙梵僊(1292—1348),临济宗僧人。元天历二年(1329)东渡日本,受到北条高时、足利氏的崇信,历任净妙寺、净智寺、无量寿寺、南禅......
不仅在中国国内,在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乃至世界各地,苏轼都广为人知。纵观国内的苏轼研究史,可以追溯到宋代,而日本的苏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