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周颐相关论文
一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道:“盖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辱止乎其身,二者必至其常期,未若文章之......
因龙榆生等人的援引,《历代词人考略》一书备受关注。南京图书馆藏本《考略》的发现和影印出版,推进了相关研究的进程。此书乃况周......
摘 要:甲午战争的爆发使况周颐对词的理解和创作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他的《蕙风词》成于甲午战争结束这年,与其前期词比较,可以看到本......
<正>"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宋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承办,于2017年9月1—2日......
晚清民国盛行之"重拙大"说酝酿于周济等人,端木埰初显成说端倪,王鹏运集为一说,而况周颐始畅其旨。况周颐从接闻此说到确立其在自......
我想喜欢诗词的人,十之八九大概是从词开始的吧。词所表现的内容更狭窄、感情更细腻、风格更蕴藉、形式更多变,更容易打动一个少年......
常州词派有颇深的经学背景,深受常州词派影响的况周颐,其词论中却有大量《庄子》语境,具体表现在:以“独”与“静”完成对词境的建......
“词学批评学”是指在词学学科之中采用现代著述方式,并以自创理论对词史发生与发展进行历史性的源流梳理,总结词史发展规律的学问......
一 风格描述与文体参稽rn词的美感特质,是中国词学之根本问题,是词作为古典文学有别于诗、文、曲等其他文体的安身立命所在.有清词......
京剧在清末民初走向鼎盛.作为代表人物的梅兰芳深受传统文人的喜爱,成为当时诗人词人竞相吟咏的对象,随之留下大量咏“梅”诗词.这......
宋代文艺发展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词的兴盛,而宋词的发展直至鼎盛,都离不开女子的参与和发挥她们杰出的艺术创造才能,特别是李......
况周颐早年寓居京城,与梅兰芳父亲过往甚密.1913年后,梅兰芳数度来沪演出,尤其是1920年,以梅兰芳为中心的香南雅集,不仅绘图以记其......
况周颐(1859-926)字夔笙,别号玉梅词人,晚号蕙风词隐等,临桂(今广西桂林)人。为晚清四大词人之一袁尤以词学批评理论的建树为人推重,其《蕙......
况周颐,清末民初的大词人、中国传统词论的集大成终结者。其读书游历期的词,宁静恬和、玲珑易感、心旌难撩淡淡春愁;其困守期的词,......
民国时期况周颐寓居上海,在其生命的最后三年里(1924-1926),他发表39首词作于报纸副刊《申报·自由谈》上,其中37首未收入刊印的个......
况周颐的《蕙风词话》与《蕙风词》集中体现了其“真”的评词标准和情“真”、物“真”的诗词创作基础及原则。从况周颐的词话分析......
晚清词人况周颐“别用一种眼光”论女性词,既有对女性词轻灵有余沈著不足的遗憾,亦有对女性词抒情深至、风格独特方面的肯定;况氏......
《词学讲义》为况周颐生前未刊稿。最早刊载于1927年之《联益之友》,1月1日、2月1日、2月16日分三次刊载,题为《词话》,署"况蕙风遗......
【正】 中国古文论发展到清末王国维、况周颐的词论止,已完成它在批评史上的最后一笔。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入手探索中国古文论......
况周颐以词话创作闻名,他的词籍序跋亦内容丰富,意涵深厚。本文集中讨论况氏词籍序跋对其词学思想的体现。况氏的词籍序跋记载了其......
一直以来,明词被认为是中国千年词史的最低谷,素有“中衰”之论,晚清陈廷焯更是声称词“亡于明”④。词学史上首先站出来维护明词形象......
况周颐以“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这种对现实的深切体会和超越性的心态来把握末世风雨中现实环境与艺术世界的关系,深入地分析了创作......
像大多数词人一样,王鹏运没有词学理论专著问世,但其论词不乏精辟之处,其词学观主要见于其所撰词籍序跋、涉及词论的有关词作、《词学......
况周颐、刘福姚、邓鸿荃是晚清临桂词人(粤西词人)的重要代表。他们和王鹏运所领导的临桂词派,执晚清文坛之牛耳,标举"重拙大"之旨,在......
“七宝楼台”是人们对梦窗词的流行看法。而清末词学大家况周颐却从其炫目的形式美之外,看到梦窗词具有的内在“魄力”,并从“重、......
论朱淑真李良■朱淑真是李清照之后南宋的一位女作家,她兴趣广泛,能诗能词也能文,善绘画、书法,还通晓音乐、舞蹈。如她的《答求谱》诗......
"词亡于明"、"明代无词",是清代词学一个不证自明的价值判断,况周颐则在词史观、词学价值观、词学批评等方面对其予以反拨,以为词史上......
摘 要: 晚清词学理论达到了中国传统词学理论的高峰,晚清词人对前人的词作进行批评,或表达其词学思想,词心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并成......
《蓼园词选》是乾嘉时期广西词学家黄苏编选的一部词选本,对广西词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该词选问世后湮没无闻数十年,清同治年间被......
李清照《词论》三解周桂峰对于李清照的《词论》向来毁誉不一,原因之一乃在于误解原意。本文拈出三点逐一解说,似可为恰当评价《词论......
"重拙大"是晚清王鹏运、况周颐等人提出的重要词学理论,对现代词坛有着很大的影响。唐圭璋以"重拙大"为标准来选词、论词,并对其内......
况周颐无论填词还是论词,都十分尊崇“真”。他的词论核心“重、拙、大”三原则,虽然意义各异,但又相互依存,密切联系,其交融点都在“真......
“重拙大”是晚清词学的一个重要命题,由于一直以来其理论来源不明,导致学界对其阐释存在种种歧误,以至迄今为止仍无定论。通过晚清相......
<正> 清词在中国词的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之地,后人称为“词之中兴”,特别是在研究词的特点和社会功能,总结历代词人创作经......
况周颐是晚清四大词人之一,他和王鹏运、郑文焯、朱祖谋同领同光词坛。他们除了词的创作以外,主要成就是在校勘学和词论。况周颐的......
况周颐编有词选《粤西词见》,是广西词有总集之始,在广西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且词选名为“词见”有两重含义,除了看见之外,还含有对广......
况周颐传世有《蕙风词》等词总集3种、别集12种,现存词作460余首。他一生的词创作及风格凡三变:初无师友研讨,为词囿于小我,抒发性灵,轻......
有清一代,“艳词”的内涵特质一度成为词家关注和讨论的焦点。清初纳兰性德以“独抒性灵”、比兴寄托的理论和创作,有力地奠定了“艳......